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20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家(连载)】
【20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家(连载)】作者:裴明宪注:本文是随手写成,对于一些重要的数据或历史事实,并未特意检查。如果需要援引文中的某些精确资料,请查找原始数据,以免为作者之疏漏所害。序言金融家这个名词,现在似乎已经过时了,这个时代很少有人想成为真正的金融家。我们都说:我想成为投资银行家。我想成为证券分析师。我想成为商业银行家。或者我想成为基金经理人。但是,我们并没有把金融作为一项终身的职业来考虑。每一百个投身金融界的年轻人当中,恐怕只有不到十个愿意在金融界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毕竟,金融是一项枯燥、复杂、工作压力极大的职业。除了较高的薪酬,金融界似乎没有什么吸引年轻人的优点。对于想在商业界施展拳脚的人们来说,金融只是一块敲门砖,等到积累了足够的原始资本和人际资源,这块砖头就可以扔掉。这种想法非常有道理。但是在50年前,甚至30年前,金融界并不像现在这样浮躁。那时候,并不是每个年轻人都想用金融做自己职业生涯的敲门砖。在那个时代,投资银行家和证券分析师的工资远远没有今天这样高,商业银行家完全没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基金经理人则经常被人忽视。但是,那个时代才是金融界真正的黄金时代。CNBC的王牌财经记者戴维-法柏曾经不止一次对观众说,他非常怀念1980年以前的金融界(虽然他自己是在1980年以后才接触金融界2的),那时大家的心好象都是透明的,每个人都把金融当做一项事业。那个时代的证券分析师在偏远郊区的平房里办公,投资银行家和平民百姓一起坐经济舱环游世界,商业银行家非常和蔼可亲,基金经理人则谦虚谨慎。总之,那个时代的金融界属于金融家。那个时代的每一个金融从业人员都想把整个职业生涯贡献给金融。1986年,高盛公司只是一家默默无闻的二流投资银行,但它的合伙人绝大多数都在这家公司连续工作了20年,甚至30年。同样是在这一年,北卡罗莱纳国民银行连美国前20名商业银行的名单都排不进,但它的大部分中高层职员都在这里度过了整个职业生涯。这就是那个时代的金融家的理想。今天,高盛已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到了200名以内,北卡罗莱纳国民银行已经兼并了美洲银行。但是今天,想在这些公司里找到一个愿意连续工作30年的专业人士,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大多数人都已经认可了金融是一块敲门砖的说法。金融本身的美已经被忽略了。为缺乏资金的人有效地募集资金,为拥有资金的人有效地管理资金,这两项伟大的工作比政治家或军事家的工作美妙得多,也有意义得多。但是,由于普遍存在的浮躁情绪,金融从业人员实际上已经忘记了他们的工作有多么美妙。金融家与金融从业人员的最大差别在于,前者是把金融作为一项终身的事业,后者则把金融作为扬名立万的台阶。尽管如此,金融界仍然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地方。因为商业世界的其它领域的价值,都赶不上金融界的价值。在这个时代,所有行业都存在严重的浮躁情绪。不仅是没有金融家,事实上也没有企业家。每一件事情都是另一件事情的敲门砖,没3有一件事情被严肃认真地对待。我们必须接受这个现实。如果那个时代的金融家生在今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可能根本不会投身金融界。但是我相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任何时代都能成为伟大的银行家,伟大的分析师或者伟大的基金经理人。不为别的,只为他们心胸中对金融事业的无限热爱与眷恋。我们应该时刻记住,在任何事业中取得持续成功的动力,没有别的,只有一条---对事业的爱。爱无止境。历史可能永远无法教我们学会任何东西,但是历史至少可以告诉我们一件事情:我们这个乏味的时代和过去的伟大时代相比,究竟堕落了多少。1、J-皮尔庞特-摩根J-皮尔庞特-摩根的名字的缩写是J.P.Morgan。他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一家伟大的商业银行(JPMorgan),他的父亲的名字命名了一家伟大的商人银行(MorganGrenfeld),他的儿子的名字则命名了一家伟大的投资银行(MorganStanley)。如果没有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J.P.摩根的名字本来应该一统金融界。那时,摩根本人已经逝世很久了。现在,连他的子孙后代都已经从金融界销声匿迹了。熟悉历史的人应该记得,摩根在美国内战时期不过是一个倒卖棉花和军火的投机商。当时,戈德曼(Goldman)、所罗门兄弟(SalomonBrothers)和亨利-雷曼(Lehman)都在做类似的小生意。年轻时的摩根是一位渺小的人物,但更多的人只记得他年老的时候,在他去世前5年,以大无畏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挽救美国经济时的场面。1907年,他坐在华尔街风暴中心的会议桌前,用残存无几的精力下达一道又一道命令。没有联储的时代,他就是联储;总统去度假的时候,4他主动代行总统的职责;纽约股票交易所陷入灭顶之灾的时候,如果没有他,就无法维持正常运转。1907年秋天的那几天(准确地说是那几十个小时),当摩根独自一人掌握美国金融命脉的时候,他究竟在想些什么?所有的银行家都诚惶诚恐地站在他周围,等待他发号施令,然而他跟他们一样,事实上只是一个普通的银行家。他手中既没有无穷的国家资源,又没有神奇的点金术。如果他的意志稍有松懈,这个国家或许会灭亡。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数以万计的丧失了一生积蓄的投资者在街头痛哭失声,成群的银行家正在考虑应该以什么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投资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以惊人的速度关上大门,所有的援助都远在几千几万里之外。更要命的是,这个国家居然连中央银行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是站在风暴的中心,已经足以令人精神崩溃。而摩根不仅站着,而且站的很稳。由于风暴一直无法摧毁摩根的钢铁意志,所以风暴就这样结束了。大家都得救了。5年以后,这位伟大的摩根却因为金融垄断罪名,遭到美国联邦政府特派员的讯问。这个场景应该被永远地铭记下来。联邦政府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事实上,摩根的确有操纵金融市场牟取私利的行为,这种事情在华尔街几乎人人皆知。但是,摩根本人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既然他曾经拯救整个美国,政府总不可能对这些小事斤斤计较。不过,联邦政府的想法并不一样。没有人知道,这究竟是一个法律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我们只知道联邦政府准备拿摩根开刀。政府特派员一再想从摩根口中撬出操纵市场和金融欺诈的罪证。这种罪证或许的确存在,但是摩根一直守口如瓶。最后,政府特派员5问了一个非常幼稚地问题---他们问摩根,当他决定把钱借出去的时候,是什么在促使他做出决定?或者说,在贷款的过程中,他最看重的是什么?他回答:我决不会把钱借给一个不信任的人。归根结底,我投资的不是产业,而是人。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实际上已经耗尽了一切精力。摩根究竟对金融市场施加过多大的操纵或欺诈,至今仍是一个谜;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美国政府事实上杀死了摩根。这个油尽灯枯的老人很快离开了祖国,并死在了意大利。在这里,必须纠正世俗对摩根的一个长期存在的偏见---他们都认为摩根是金融界的皇帝,也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但是,摩根死的时候,只留下了8000万美元的遗产。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留下的财富价值10亿美元,而钢铁大王卡内基在捐献大部分家产之后,仍然保留了大约1亿美元。怪不得卡内基要感叹,这位金融天才不是一位特别富有的人。8000万美元是远远不足以衡量摩根对金融界的贡献的。后来,摩根留下的天才的象征---J.P.摩根银行被美国政府强行拆散了,只因为政府必须寻找一个替罪羊,为1929年的大股灾负责。既然整个国家的投资者都丧失了终身的积蓄,那么J.P.摩根当然没有理由逍遥法外。但是,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如果摩根还活着,大股灾可能根本就不会发生,或者将以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发生,不至于酿成蔓延数十年的惨剧。政府把一切责任都推在金融家头上,但它并不明白,金融灾难的原因不是因为金融家太多了,而是因为合格的金融家太少了。困惑的商业银行1933年,当美国国会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时,监管者的6本意绝不是要抑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更不是把商业银行家变成金融市场上无足轻重的小角色;恰恰相反,他们过于看重商业银行,决定用严厉的法律把他们排除在变幻莫测的证券市场之外,就像一位慈爱的母亲禁止自己最钟爱的儿子到波涛汹涌的大海里游泳一样。当时,美国监管当局一定是这样想的:让投资银行的那群亡命之徒自己玩自己的去吧,说实话,他们根本不配被称为银行家。决不能允许投资银行的坏孩子把商业银行的好孩子带坏,国家的金融命脉应该永远只掌握在好孩子手中。就这样,美国最优秀的银行都在一夜之间被劈成了两块。J.P.摩根放弃了投资银行业务,摩根士丹利诞生了;波士顿国民银行放弃了投资银行业务,第一波士顿诞生了;更多的银行放弃了商业银行业务,日后赫赫有名的华尔街巨头们诞生了。金融界的好孩子和坏孩子的界限就这样被划定了,投资银行的坏孩子丧失了储户的巨额存款,被一脚踢下了证券业的大海,这片大海不久前刚刚发生过严重的海啸;商业银行的好孩子被允许独享存款和贷款业务,但是他们不但不能接触大海,甚至连海滩也不能走近。很快,国会通过了更多更严厉的法案,商业银行身上的枷锁越来越重,几乎被压在地上动弹不得。我知道,你可能活的很不自在,监管者严肃地说道,但你至少不会死。那些敢于在大海里游泳的家伙肯定死的很惨。即使不被淹死,也会被鲨鱼吃掉。《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通过后的前20年,监管者的预言似乎变成了现实:投资银行根本赚不到钱。直到朝鲜战争爆发,投资银行都躲在被遗忘的角落里,渴望阳光有一天能够照射在自己身上。高盛历7史上的传奇总裁老文伯格承认,从1933年到1953年,高盛几乎没有赚到一分钱,其它投资银行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一些历史悠久的投资银行放弃了证券业务,改行从事货币业务或商品交易。但是,受到打击的不仅是投资银行,还包括整个金融界,因为1933年的大萧条给人们带来的灰色记忆实在太深刻了。商业银行活的并不开心,但至少有一点盈利;它们不但不被允许肆意进入别人的地盘,甚至在自己的地盘上开设分支机构也要经过层层审批。关于美国是所谓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神话,在某些方面或许是正确的,但对于金融界来说,这就是彻头彻尾的谬论。为了阻止1933年的灾难再次发生(哪怕程度十分轻微),美国政府愿意扼杀金融界的一切活力。如果美国的银行业不是由世界上最优秀、最勤奋的商业天才组成的话,它恐怕早已窒息而亡。直到1954年的大牛市行情,投资银行才总算看到了一线光明。福特汽车公司的IPO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股权融资事件,722家华尔街金融机构参加了这次IPO,其中却看不到一家商业银行的名字,因为《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禁止它们这样做。1950年代到1960年代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牛市,投资银行从没人喜欢的坏孩子变成了效率惊人的印钞机,这些钞票不但可以为所有员工提供异常丰厚的工资,最后还能让合伙人留下数量惊人的红利。当投资银行家带着成箱的钞票回家过圣诞节时,商业银行家在哪里呢?他们被蒙上双眼,绑住双手,像一群傻瓜一样坐在据说是绝对安全的沙漠里,不停地调整着资产负债表,在左边记一笔贷款,在右边记一笔储蓄(或者恰恰相反)---这就完了。他们闻到了钞票的气味,双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但是颤抖有什么用呢?监管者绑在他们手上的绳索可是用铁一样的法8案制成的!如果一位大学毕业生有幸进入任何一家投资银行,迎接他的都将是激动人心的机遇和挑战---证券承销的尽职调查,确定发行价格,与零售经纪商和共同基金举行圆桌会议,分析重要行业的未来走势,买卖价值以十亿美元计算的证券,或者与最优秀公司的领导人商讨收购与反收购策略。但是,如果他进入了一家商业银行,迎接他的又是什么呢?在1980年代之前,无非是平淡无奇的办公室工作,跟终年不变的几个大客户打交道,或者坐在收银机前迎接那些腰包干瘪的小客户,连每年的财务报表都长的一模一样---这正是政府希望的:商业银行不能成为一种激动人心的职业,否则整个金融体系的麻烦可就大了!商业银行工作的枯燥无味,它所受到的令人难以想象的苛刻制裁,那些扼杀所有创造力的条条框框,以及弥漫在这个行业中的悲观失望情绪,都是由一个简单的原因导致的:这个行业太重要了。什么是金融市场?是股票、公司债券吗?或者加上市政债券和国库券?以上就是大部分人心目中的金融界的全景。但这只是证券市场,是投资银行的舞台,这个舞台之所以能够不停地上
本文标题:【20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家(连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24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