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清·顾蘅对联,也叫楹联、对子等。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对联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一、什么是对联?字数要相等,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内容要相关,或相近,或相反。A.相近之例: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B.相反之例: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白匪里,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无情对⑴字数相等,意思相关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2)结构相当,词性相同。上、下联的对应部分的结构要相同,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等等。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词类分实词和虚词,要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如:楼观沧海日,月映清淮流。请诵读77页《笠翁对韵》(3)平仄相异,仄起平收•古代汉语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汉语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可归为平仄两大类。•仄起平收: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古今平平声阴平阳平仄上声去声入声上声去声请问这个上联符合对联的平仄标准吗?扫千年旧习三、对联欣赏•一般说来,对联大体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2、喜庆类1、春联2、婚联千里姻缘一线牵百年恩爱双心结3、寿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少食3、谐讽类欣赏品味下面与历史人物相关的对联1、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2、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3、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4、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一、补对联(1)填写缺字联: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2)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欧阳修。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醉翁亭中与民同乐(3)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上联:,弃之可惜;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选出最恰当的下句。(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蕖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二、选对联(1)请给以下地名配对:乌龙潭石头城总统府凤凰台燕子矶麒麟门白马湖状元楼乌龙潭——白马湖凤凰台——麒麟门石头城——燕子矶总统府——状元楼三、对对联(3)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雪落枝头,朵朵冰心谢婉莹。雪落大地,片片润之毛泽东。德门传礼记,篇篇敬德尉迟恭(2)一条大路通南北两边小店卖东西两个小孩买东西(4)、高考名题举例祖国江山好春晖盈大地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大地气象新生机满乾坤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对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仗,对仗又可分为工对、宽对、借对和流水对等,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才会写出较好的对联。1、工对就是工整的对仗。要求很严,既要词性相对,又要词类相同。所谓词性相对,就是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所谓词类相对,是指旧时把名词又分为以下十几类。•如:天文(日月风云等)时令(年节朝夕等)地理(山水江河等)宫室(楼台门户等)器物(刀剑杯盘等)衣饰(衣冠巾带等)饮食(茶酒餐饭等)文具(笔墨纸砚等)文艺(诗词书画等)草木(花草桃杏等)鸟兽虫鱼(麟凤龟龙等)•诵读77页《笠翁对韵》•例: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晓”和“夜”同是名词,又是时令类词对时令类词。2、宽对•是针对工对而言的。宽对要求不那么严格,只要词性相同,就可以相对。•例1•山外斜阳湖外雪•窗前流水枕边书3、借对借对的构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借义,一种是借音。因为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作者在联中用的是甲义,同时又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下联构成工对,这就是借义的借对。•一条大路通南北•两边小店卖东西•两个小孩买东西借音例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借“沧”的读音“苍”表颜色,来与下联表颜色的“蓝”来相对,而且“海”对“田”,“月”对“日”,“明”对“暖”,“珠”对“玉”等,都是工对,既是词性相对,又是同类词相对。4、流水对•流水对又称串联。指一联中相对的两句关系不是对立的,且单句意思不完整,合起来才构成一个意思,似流水而下,故称流水对。•例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籽入地万粒归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除了以上几种思路,还有一个比较通用的规律,即上联往往写物,下联往往写人。如“爆竹声声脆,祖国日日新”(05年高考题)撰写对联时一般遵循三种思路:一、正对,即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如“科学能致富/勤劳可兴家”(2004年高考题)。二、反对,即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三、流水对,即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一代园丁乐/九州桃李荣”(2004年高考题)。除了以上三种思路,还有一个比较通用的规律,即上联往往写物,下联往往写人。如“爆竹声声脆/祖国日日新”(2005年高考题)知道了三种思路、一个规律,我们做对联题时就明确了思考的方向。
本文标题:对联 的写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45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