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耕地与城市化概况报告人:数据小组2008年11月27日中国国土面积构成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主要包括盐碱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7.65%,城市、县与镇数量市镇数量的变化236259265275282283283283283427400381374374368749787808830369374393845852852856856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个180185190195200205210地级市县级市市辖区镇(百个)城乡占地概况城区建成区面积村镇用地村镇人均住宅面积耕地20032.218.508820042.416.62618.366620052.417.226.718.312420062.628.318.266320073.529.22007年县建成区面积1.4万平方公里城市在扩大市区面积、城市建设用地与审批2.02.12.12.22.22.42.62.83.03.33.43.58.312.616.718.442.128.535.140.600.511.522.533.54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万km20.00E+001.00E+012.00E+013.00E+014.00E+015.00E+016.00E+017.00E+01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万km2建成区面积万km2-(标值)建设用地审批(万公顷)行政市辖区面积万km2中国城市化概况城市面积、建设与人口0.001.002.003.004.005.006.007.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年%-和-万km224.0024.5025.0025.5026.0026.5027.0027.5028.0028.50地级及以上城市面积占比%建成区面积万km2年末城市人口占比%乡村没有缩小乡村人口与住宅总面积2.0E+022.1E+022.0E+022.0E+022.1E+022.1E+022.2E+022.3E+022.3E+021.9E+028.32E+048.20E+048.08E+047.96E+047.82E+047.69E+047.57E+047.45E+047.37E+047.28E+0417018019020021022023024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亿平米6.6E+046.8E+047.0E+047.2E+047.4E+047.6E+047.8E+048.0E+048.2E+048.4E+04万人乡村住宅总面积(亿m2)农村人口1949~1990耕地变化99年以后的耕地变化2007年全国耕地面积18.26亿亩,比上年净减少61.01万亩,减幅0.03%,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明显趋缓。(《2007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人均耕地资源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耕地减少的结构分析19.8121.5425.189.6910.4224.397.9518.32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占总减少的%建设占用占总减少%生态退耕占总减少%农结构调整占总减少%农业用地占土地征用比例稳定2007年各地地王广东东莞塘厦大坪地块,26.8亿广州珠江新城,10.9亿杭州原工商大学地,14.76亿成都,41.38亿重庆,41.8亿长沙新河三角洲地块,92亿耕地减少的区域特点全国各地区耕地面积均呈下降趋势(新疆和黑龙江耕地面积净增加除外)。耕地变化最剧烈的地区分布在京津塘、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快速发展区和内蒙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带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东部、东南沿海: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减少非常严重,水热条件好、优质耕地集中的区域,灌溉耕地面积减少,耕地生产力降低;1998年~2006年间全国共有9.44%的耕地转移为非耕地。耕地年均减少1.18%。其中以青海省最快,年均减少速率为10.97%;其次是浙江,年均减少速率9.32%。耕地减少的区域特点黄土高原区和内蒙古及长城沿线的农牧交错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建设用地扩张;对于新增耕地而言,在西部地区,主要来自土地开发;在中东部地区,主要来自土地开发和整理;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主要是由于独立工矿和建制镇的扩张,农村居民用地没有相应减少,而其区位分布恰和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相重叠:耕地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沼泽化和渍化。风、气候、水和其他自然因素在可耕地变化方面引起的是长久的慢的影响。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排水灌溉不合理,非农用地扩张。人口的稳步增长、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扩大政策和经济发展对耕地的影响超越了短期和长期的限制。土地闲置与粗放利用土地闲置:2004年底,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闲置土地7.23万公顷,空闲土地5.5万公顷,批而未供的土地13.56万公顷,三类土地总量为26.26万公顷,相当于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土地粗放利用:城市盲目扩展、开发区用地、房地产土地闲置、农村空心村压占等四类用地粗放浪费。土地市场整顿以前,全国各类各级开发区6866个,规划面积386万公顷,超过全国现有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在开发商手中逾期2年以上没有开发的土地就达2.67万公顷;(国土资源部专项调查结果)农村宅基地问题现状1:总量大,人均指标高,超规定占地北京全市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为219.14平米,而人均市镇建制居民点用地为37.66平米/人,5.82倍。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88953.33公顷,占现有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35.64%。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8.9万公顷,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5.42%,占全市农村建设用地的80%。全市按农业户人口的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219.14平方,户均大约1.3亩左右。河南平舆县“空心村”现象严重,全县农村居民点占土地总面积的12.43%,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87.35%。人均占有面积196.75平方米,各乡镇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123.14~243.02平方米不等。四川双流县中和镇人均居住用地68平米。观察2:工矿建镇交通用地大增:96-04年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净增加78.14万公顷,幅度为7.44%,尤以独立工矿用地增加最多,幅度达31.55%。其次是建制镇用地增量较多,增长幅度达31.55%,同期我国交通运输用地增加53.85万公顷,增长了31.78%。同时:农村建设用地不减反增农村居民点用地是建设用地的主体,96-04年间增加幅度为1.17%,尤其02年后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比较稳定。建房无序,规划管理滞后;一户多处;公路沿线宅基地急待规范,内部闲置;基层管理松懈,土地拆迁整理资金短缺农村宅基地问题农村宅基地问题原因宅基地无偿使用主干家庭向核心家庭演变,住房需求变迁地方政府的新农村建设,而规划不合理宅基地是最后的保障,不愿流转法律上“地随房走”难以流转,只好闲置路径依赖:不得自行进入土地市场宅基地闲置:整理的收益小于成本
本文标题:中国土地概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71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