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15第十五章两宋辽夏金民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重心南移
第十五章两宋辽夏金民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重心南移第一节北宋的的建立与统一一、北宋的建立在后周时期,长期跟随周世宗柴荣南征北战的赵匡胤,逐渐被安插到重要的岗位上。959年,周世宗亡后,柴宗训继位,年仅七岁,母后辅政,他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显德七年(960年)正月,禁军主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谎报北汉和辽军来攻,幼帝与母后派赵匡胤迎击。赵率军出城后到开封东北陈桥驿,将士将黄袍披在赵身上,称帝。回军开封,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史称“北宋”。二、北宋的局部统一北宋建立之后,采取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开始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乾德元年(963),北宋用兵湖南,假道荆南,荆南在十国中最为弱小,宋军遂乘势占江陵,荆南国君高继冲降,宋得3州之地。接着又出兵湖南,得州60,县214。不久,又先后出兵,灭了后蜀和南汉。开宝八年(975),灭南唐,李煜被俘,得州、军21,县108。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太原,刘继元降,得州、军11,县41。至此,北宋终于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完成了局部统一。北宋统一,继承了五代十国的版图。北有辽朝,幽云十六州未收复;西北有西夏,不属宋朝;西南有大理,与宋朝关系松弛,所以说,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北宋并未真正实现全国的统一。第二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北宋政权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面临一个紧迫的问题,就是如何巩固所建立的政权,加强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对此北宋统治者力图通过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力量来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建隆二年(961),宋太祖找赵普询问战乱不息的原因,想结束战乱,寻求解决的办法,赵普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1]即改变五代以来君弱臣强及兵变割据的问题,中央要从权、钱、兵三个方面着手,把政权、财权、兵权从方镇手中夺过来。从此,北宋统治者按照上述方针,相继采取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首先,削减州郡长官的权力。不许他们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把他们的兵权、财权和司法权收归中央;又以文臣任州郡长官,另设“通判”以牵制之。后将全国划为十五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提举常平等四司,临时指派朝官兼领。此外,大毁南方城垣。其次,分割宰相的权力。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作为副贰,还把唐末五代设置过的枢密使和三司使定为常设官员,以枢密使分取宰相的军政大权,以三司使(又称“计相”)分取宰相的财政大权。第三,实行“官、职、差遣”制度,不让官员长期掌握某些方面的权力。官,只是一种虚衔,作为叙级、定薪俸之用。职,亦称贴职,是一种清高的虚衔,也并不是实际有所职掌。只有差遣一类,才是负实责的。因此,宋代官僚只注重差遣,并不注重徒具空名的官位。这是官与职不一致、名与实分开的办法。第四,改革军制,禁军不再设最高统帅,罢殿前都点检等职,设“三司”,派资历较浅、容易驾驭的人来担任将领,而以枢密院掌握发兵之权。同时,实行“更戍法”,造成“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局面。第五,发展科举制。严格考试程序,(殿试)增加录取名额,提高被录取人的待遇,广泛吸收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加政权。第六,按照“守内虚外”的政策进行军事部署。禁军有一半驻防京、畿,余则分成全国要冲;边境上只屯少量禁军,对辽、西夏贵族势力采取被动的守势。由于宋代的中央集权是在消灭五代割据势力的情况下建立的。唐末五代的史实使北宋统治者吸取了深刻的教训,因此,乃“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既要依靠官僚统治人民,又怕其尾大不掉,乃运用各种手断分化事权,使其“官与职殊,名与实分”,既可用军队镇压人民,又怕其佯变,乃制定许多细则以防之,使其“兵无常帅,帅无常师”,从而形成时代的特点,即分权基础上的集权。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在当时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都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它对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防弊政策实行的结果,却是“积弱积贫”,如实行兵将分离政策,使将帅无权,指挥不灵,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虽然北宋养了百余万军队,却阻挡不住辽与西夏的侵扰,从而使北宋地位日下。各级政府权力分散的结果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庞大的官僚群费用巨大。“三冗”现象就成了经济上的危机。总之,北宋的中央集权在一定时期起了一定的进步的作用,后来便走向反面了。第三节北宋的阶级关系与赋役制度北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重建和强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政府加强了对百姓的控制。一、北宋户等的划分与阶级构成唐末五代以来,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不少地方出现了“官无版籍”的情况。宋太祖赵匡胤在即位的第二年(961),派遣使臣到各地“度田”,也就是调查人口占有土地的状况,以便按地收税,按户征发徭役。宋代户籍统计中,将人户明确划分为主户和客户。都城和州府县城及市镇的居民称为坊郭户;另外还有官户,即形势户,也称官户。(1)农村主户、客户及其地位(2)坊郭户的等级划分(3)官户的特权和政治地位二、赋役制度(1)赋税(2)徭役(3)差役(4)科配第四节北宋前期的社会矛盾1.淳化四年(993)以前各地的农民起义2.李顺、王小波起义3.大蜀政权的建立及其“均贫富”的措施4.起义的历史意义及影响第五节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一、庆历新政1.北宋前期的社会问题和范仲淹的改革主张(1)北宋前期的社会问题(2)范仲淹的改革主张2.庆历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庆历党争3.北宋朋党斗争形成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2)思想方面(3)制度方面二、王安石变法(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北宋统治的腐败(1)庞大而腐败的军队(2)庞大而腐败的官僚机构(3)日益加深的财政危机2.豪强兼并势力的发展和阶级矛盾的尖锐(1)豪强兼并势力的发展(2)北宋中期遍布各地的农民起义3.挽救宋王朝危机的各种主张(1)王禹偁的“五事”(2)宋祁的“三冗三费”(3)范仲淹的“新政”(4)文彦博的“省兵”(5)王安石的“万言书”(6)司马光的“三札”(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熙宁元年(1068),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很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许多问题,大体上可分为三类:1.财政经济方面,以“富国”为目的,颁布六条法令:(1)青苗法:各地方政府每年两次放款,听民户自愿请贷,第一户等每次所贷不得地十五贯,第五等户和客户不得过一贯半,贷期半年,息二分。(2)农田水利法: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其工料由当地居民照户等高下分派。凡单靠民力不能兴修者,其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贷款,息一分,一州一县不能胜任者,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3)募役法:差役由州县政府出钱募人以充。募役的费用,由管辖区内的主户按照户等高下分担。原来有差役负担的人家交“免役钱”;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官户,寺院户以及女户、单丁户、未成丁户按户等出“助役钱”,其数半于免役钱。(4)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然后将田地亩数、主人姓名、土质肥瘠等级登记上册,并按土质好坏分为五等,均定税额高低。(5)市易法:由政府拔出资金一百万贯,在开封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商贩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即可成批赊购政府仓库里的某种货物到各处消售,半年出息一分。(6)均输法:由东南发运使根据中央的需要,灵活调配东南六路漕运京师的各种物资,以减少重复、浪费。2.军政方面,以“强兵”为宗旨,实行四项新政。(1)置将法:把禁军固定在一定辖区,由固定的将官就地加以训练,“使兵知将,将练其兵”。(2)保甲法:把农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者,出一人作保丁。农闲练武;大保每夜派丁巡逻。(3)保马法:把官府的马交给农民饲养,以节约养马开支,提高养马质量。同时鼓励农民养马,凡养马户免其赋役。(4)置军器监:设军器监于洛阳,又在各地设督作院,招集能工巧匠制作兵器,以提高兵器的质量。3.教育方面,以“育才”为目的,改革科举,兴办学校。编纂并颁发《三经新义》,作为太学、州县学校教材和科举应试的标准。(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及失败的原因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都取得了一定成效:(1)如青苗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兼并之家对农民耕农的高利贷剥削。(2)农田水利法使水利勃兴,良田大增。(3)募役法使众多的农村居民免除差役,增加了农业劳动人手。(4)市易法多少限制了大商人利益,调节了市场,稳定了物价;方田均税法使部分农民减轻了一些负担。(5)置将法、保甲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总之,王安石变法在发展生产,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方面收到了显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势。失败的原因:(1)新法没有对官僚豪绅采取强硬措施,因而当新法触及他们利益的时候,便遭到激烈反对和攻击。(2)变法派没有形成一个巩固的政治集团,在反对派打击下,内部日益分裂。(3)新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事。随着变法运动色彩的改变,逐渐失去了人民的支持。第六节辽、夏的兴亡及与北宋的关系一、辽在北方的统治(一)辽的建立及辽的政治制度1.辽的建立2.辽的政治制度北南面官制头下州军制四时捺钵制(二)辽宋关系1.高梁河之战与雍熙北伐2.辽军南征与“澶渊之盟”3.宋辽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三)西辽1.耶律大石西迁与西辽的建立2.西辽的疆域及政治制度3.西辽对中亚的影响二、西夏政权的兴起和发展(一)西夏政权的建立及政治制度1.党项拓跋部的发展2.西夏政权的建立3.西夏的政治制度(二)西夏对宋的战与和1.夏宋战争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之战定川之战2.夏宋和议(三)西夏的历史作用第七节宋金和战与各族人民反抗民族压迫阶级压迫的斗争一、女真的兴起与辽、宋的灭亡(一)女真的兴起及政治制度1.女真的兴起2.金政权的建立3.金的政治与经济(1)政治制度官制的变化孟安谋克制度(2)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二)辽、宋的灭亡1.宋金“海上之盟”与辽的灭亡2.收复燕云的交涉与北宋的灭亡(1)收复燕云的交涉(2)金军的南下第一次南下灭辽后半年1125年10月,金兵分两路南下:西路在太原受阻,东路攻克燕京(宋守将郭药师降金)后直达黄河北岸,逼近开封。徽宗不敢抵抗,传位给钦宗,自称太上皇“教主道君皇帝”,以烧香为名逃到镇江。第二次南下1126年2月攻克代州(今山西代县),8月再度分两路南下,西路攻下太原后渡河与东路会师,夹击开封。向北宋要挟:“速割河东、河北,以大河为界……”此时李纲被贬至杨州当知州,朝中主和派为主。钦宗马上下令:“黄河现今流行以北州府,并迎开城门,归于大金”。并解释说:“民虽居大金,苟乐其生,犹吾民也”。冬十一月十五,金军攻开封城,钦宗派人出城求和,金将宗翰、宗望要求徽宗到金营,钦宗代父前去,“上……微臣捐躯而听命”。(3)北宋的灭亡1127年正月,全军以所纳金银不足为借口,将钦宗扣在金营,并抓回徽宗,索得皇帝宝玺,天下州府图。四月初一日,金军掳走徽钦二帝和王公百官,金银财物北返,北宋灭亡。(4)北宋灭亡的原因二、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一)李纲、宗泽的抗金斗争1.南宋的建立南宋是由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建立的。无论是帝王世系,还是其政治与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南宋都是北宋的延续。南宋共传了七世九帝,其政治上和军事上,思想上也有一些与北宋不同之处。其不同之处主要有:(1)权相擅权专国局不断出现,(秦、史、贾等),导致朝政更加腐败,政治上比不上北宋。(2)边患更加严重,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前中期与金和战多次,后与蒙(元)对抗半个世纪,军事上更加被动。(3)官员贪污盛行、军费开支庞大,财政制度混乱。赋税苛重,农民起义频繁。(4)一方面,士大夫参与政治的意识强烈,另一方面,理学思想日益发展,最终成为主流思想,于是清淡、保守之风盛行,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吵始终没有停息。尽管如此,南宋这个看起来贫弱不振的王朝,统治着半壁江山,经济依然发展,文化空前繁荣,国祚也长达一个半世纪。最后灭亡它的,既不是权臣,也不是农民起义或其他内容力量,而是当时世界上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蒙(元)政权。因此,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还是有学习、研究意义的。赵构能够登上皇
本文标题:15第十五章两宋辽夏金民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重心南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997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