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临床生化检查血糖检测血糖(bloodsuger,BS)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葡萄糖在小肠被吸收,经门静脉入肝。肝是调节糖代谢的重要器官。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是影响糖代谢的主要激素。一、空腹葡萄糖检测(FBG)[参考值]邻甲苯胺法3.9~6.4mmol/L高血糖症:>7.0mmol/L轻度增高:FBG7.0~8.4mmol/L中度增高:FBG8.4~10.1mmol/L高度增高:FBG>10.1mmol/L[临床意义]1、升高①糖尿病:如1型和2型糖尿病;②内分泌疾病:如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③应激性高血糖:如颅脑损伤、心肌梗死等;④药物影响:如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⑤其它原因:如妊娠呕吐、麻醉、脱水、缺氧等;⑥生理性增高:如饱食、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紧张等。2、减低①胰岛素过多:如胰岛细胞瘤、胰腺腺瘤、胰岛素注射过量等;②缺乏抗胰岛素的激素: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③肝糖原贮存缺乏性疾病:如急性肝坏死、急性肝炎、肝癌等;④其他:如长期营养不良、饥饿、急性酒精中毒等。二、葡萄糖耐量试验—般多采用口服葡萄糖75g(或进食100g馒头后,于0.5h,lh,2h及3h各静脉取血及留尿液一次,并在服糖前取空腹(空腹l0~16h)血及留尿液以作对照。即刻测定各份标本的血糖或尿糖。在作试验前8h禁止吸烟、饮酒及咖啡,口渴时可以饮水。试验过程中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及精神紧张。[参考值]空腹血糖3.9~6.1mmol/L。口服糖或馒头后0.5~1h血糖上升达高峰,一般在7.8~9.0mmol/L之间,峰值不超过11.1mmol/L;2h不超过7.8mmol/L;3小时降至空腹血糖水平。各次尿糖均为阴性。[临床意义]1、诊断糖尿病空腹血糖分别≥7.0mmol/L,本试验高峰值≥11.1mmol/L,或者2h值≥11.1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且伴尿糖阳性;或有口渴、多饮、多尿等临床症状者可确诊糖尿病。2、糖耐量减低指空腹血糖7.0mmol/L,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者;此外,达到高峰时间可延至1小时后,血糖恢复到正常时间可延至2~3小时以后者,且有尿糖阳性。糖耐量减低多见于痛风、肥胖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肢端肥大症及皮质醇增多症等。3、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指空腹血糖降低,服糖后血糖上升不明显,2小时后仍处于低水平。常见于胰岛B细胞瘤、甲亢、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4、储备延迟型糖耐量曲线:低血糖现象肝源性低血糖,空腹血糖常低于正常,口服糖后血糖高峰提前出现并超过正常,2小时后不能降至正常,尿糖出现阳性。功能性低血糖患者,空腹血糖正常,服糖后血糖高峰也在正常范围内,但服糖后2~3小时可发生低血糖。三、血清胰岛素检测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在作葡萄糖耐量试验时分别测定服葡萄糖75g(或馒头100g)前及服糖后0.5h、lh、2h、3h血标本的胰岛素浓度,可以判断B细胞合成和释放胰岛素的潜在功能,用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及分型诊断。[参考值]RIA空腹:血胰岛素为10~20mu/L;胰岛素(μu/ml)/血糖(mg/dl)值<0.3[临床意义]1、糖尿病l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浓度明显降低;进糖后仍很低,呈低平曲线,胰岛素与血糖的比值也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可正常、稍低或稍高;进糖后胰岛素呈延迟性释放反应,它与血糖的比值也较低。胰岛素分泌降低或释放迟缓,有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2、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B细胞瘤空腹血糖降低,胰岛素/血糖比值0.4,提示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B细胞瘤。3、在肝、肾衰竭或排泄功能受阻时,血胰岛素浓度可升高。血脂和脂蛋白检测概述血浆(清)脂类测定又称血脂测定,是临床生化常规检查的重要项目。由于脂类代谢紊乱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其死亡率已超过癌症而位居第一。血脂是指血浆中的脂类。血浆胆固醇(Chol)和甘油三酯(TG)含量增高与动脉硬化有密切的关系,是堵塞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因此,定期检查血脂、了解血脂变化趋势对防治这类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清脂质包括胆固醇[70%是胆固醇脂(CE)、30%是游离胆固醇(FC),合称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磷脂(PL)游离脂肪酸(FFA)除FFA与白蛋白结合外,其他包含在脂蛋白(Lp)中。血清总胆固醇测定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中的胆固醇游离胆固醇(FG)1/3胆固醇酯(CE)2/3【参考值】正常<5.20mmol/L轻度增高(或边缘水平)5.23—5.69mmol/L高胆固醇血症>5.72mmo1/L严重高胆固醇血症>7.76mmol/L(一)总胆固醇测定1、增高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脑血管疾病②甲状腺功能减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脂血症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类脂性肾病、慢性肾炎肾病期等;③长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血液浓缩④应用药物:环孢素、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口服避孕药。2、降低①严重的肝脏疾病:如急性肝坏死或肝硬化;②严重的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③甲亢或营养不良④应用药物:雌激素、甲状腺激素(二)甘油三酯测定1、增高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②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症、肥胖症、阻塞性黄疸、糖尿病、脂肪肝、肾病综合征、妊娠、高脂饮食和酗酒等。2、降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功能减低及严重肝衰竭等。脂类+载脂蛋白脂蛋白密度最小的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大小CMVLDLLDLHDL1.乳糜微粒(CM)CM是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呈球形,直径在80-500nm。CM有强烈的光散射作用,餐后大量CM进入血液可使血浆产生混浊,称为乳糜血。CM可飘浮到血浆表面形成一“奶油”层。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VLDL是血液中第二种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密度为0.96-1.006,呈球形,核心部分为非极性脂类,表面为单层极化分子。VLDL主要在肝合成,是内源性甘油三酯的转运形式。3.低密度脂蛋白(LDL)LDL密度为1.006--1.063,是运载胆固醇的主要脂蛋白。呈圆球形核心部位为非极性脂类,主要是胆固醇酯。4.高密度脂蛋白(HDL)HDL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所以密度最大,为1.063--1.210。外形呈球状,胆固醇酯在球的核心部位,而磷脂和载脂蛋白主要位于球的表面。LDL(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冠心病正相关HDL(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冠心病负相关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检测(一)肌酸激酶测定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或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phosphatasekinase,CP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其次存在于脑、平滑肌等细胞的胞质和线粒体中。当上述组织受损时,CK进入血液,含量明显增高。[临床意义]1、急性心肌梗塞(AMI):诊断有较特异的价值,阳性率可达100%。其变化与病情相一致。心肌梗塞CK极度升高时,预后较差。若结合CK-BM测定,对诊断更为确切。2、病毒性心肌炎:CK活性明显增高,之后随病情好转逐渐下降。(三)乳酸脱氢酶测定[临床意义]乳酸脱氢酶(LD)升高见于:①心肌梗塞发病后LD增高。若LD升高后恢复迟缓或病程中再次升高,提示梗塞范围扩大或再梗塞;②肝脏疾病:急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尤其是转移性肝癌时显著升高;③其他疾病:白血病、淋巴瘤、贫血、肌营养不良、骨骼肌损伤、胰腺炎、肺梗塞等。血清电解质检测一、血钾检测人体内的钾(kalium)是维持细胞生理活动的主要阳离子,是保持机体的正常渗透压及酸碱平衡,参与糖及蛋白质代谢,保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所必需。[参考值]采用火焰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3.5~5.1mmol/L。低于3.5mmol/L为低血钾症,高于5.5mmol/L为高血钾症。[临床意义]1、低钾血症见于:(1)摄取不足: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长期无钾饮食。(2)丢失过度:①频繁呕吐、长期腹泻、瘘管引流;②肾小管功能障碍,大量钾随尿丢失;③长期使用强利尿剂使钾大量排出;④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促进钾的排泄。(3)葡萄糖与胰岛素同时使用、周期性麻痹和碱中毒等,钾过多转入细胞内。2、高钾血症见于:(1)摄入过多:心、肾功能衰竭补钾过快、过多,输入大量库存血液。(2)排泄困难:①肾衰竭的少尿或无尿期;②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导致肾小管排钾减少;③长期大量使用潴钾利尿剂;④长期低钠饮食,使钾不易排出而潴留。(3)细胞内钾大量释出:①严重溶血、大面积烧伤和挤压综合征等;②呼吸障碍引起缺氧和酸中毒时,大量钾从细胞内释出;③休克、组织损伤、中毒、化疗。(4)细胞外液因失水或休克而浓缩,使血钾增高。二、血钠检测主要功能在于保持细胞外液容量、维持渗透压及酸碱平衡,并具有维持肌肉、神经正常应激性的作用。[参考值]采用火焰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135~147mmol/L。低于135mmol/L为低血钠症,高于147mmol/L为高血钠症。[临床意义]1、低钠血症见于:(1)摄取不足:如长期低盐饮食、饥饿、营养不良和不适当的输液。(2)胃肠道失钠失水:因呕吐、腹泻、持续吸引及肠、胆、胰瘘等过多丧失消化液。(3)肾失钠失水:①肾小管病变使钠重吸收障碍;②反复使用利尿剂,使钠大量丢失;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如缺乏醛固酮、皮质醇等,使钠重吸收减少;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高渗葡萄糖和酮体在肾小管中渗透性利尿,抑制钠重吸收。(4)局部失钠失水:严重烧伤血浆大量渗出,大量浆膜腔积液引流,大量出汗只补水不补钠。(5)细胞代谢障碍:细胞内钾释放出细胞外,而细胞外钠进入细胞内。2、高钠血症见于:(1)摄入水过少:水分不能摄入,使血钠浓缩升高。(2)排尿过多:①渗透性利尿,见于用甘露醇、山梨醇等脱水;②大量尿素引起渗透性利尿而大量失水;③肾小管浓缩功能不全。(3)高热、大汗或甲亢时,皮肤大量失水。(4)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如长期应用ACTH或糖皮质醇激素。(5)摄入食盐过多或应用高渗盐水过多。三、血钙检测钙离子的主要生理功能:①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血清钙升高则兴奋性减弱;②维持心肌及其传导系统的兴奋性和节律性,当血清钙增加时心肌及其传导系统的兴奋性增强;③参与肌肉的收缩功能及正常的传导神经冲动功能;④激活脂酶及三磷酸腺苷;⑤是参与凝血过程的必须物质。[参考值]比色法:总钙为2.25~2.58mmol/L。总钙低于2.25mmol/L为低血钙症,高于2.58mmol/L为高血钙症。[临床意义]1、低钙血症见于:(1)摄入不足和吸收不良:如慢性脂肪性腹泻和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常使血钙降低。阻塞性黄疸因脂肪消化不良,可使脂溶性的维生素D吸收障碍,而导致钙吸收不良。(2)需要量增加:如妊娠后期及哺乳期妇女,可因低钙而引起手足搐搦症。(3)吸收减少:如维生素D缺乏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4)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衰竭及肾性佝偻病、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肾小管性酸中毒。(5)坏死性胰腺炎:因血钙与游离脂肪酸结合形成皂化物,同时有继发性高降钙素血症致血钙降低。2、高钙血症见于:(1)摄入钙过多:见于静脉用钙过量,大量饮用牛奶等引起血钙过高。(2)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见于上皮细胞样肺癌)和肾癌使血钙升高。(3)服用维生素D过多:使肠道、肾小管吸收钙增加。(4)骨病:如变形性骨炎(Paget病)、转移性骨癌和多发性骨髓瘤等骨溶解增加。(5)肿瘤:①分泌前列腺素E2的肾癌、肺癌;②分泌破骨细胞刺激因子(OSF)的肿瘤,如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Burkitt淋巴瘤等。(6)长期制动(失用或固定)引起骨脱钙。
本文标题:临床生化检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07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