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新闻稿件校园新闻写作指导
目录1.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12.《教育学原理专题》教学大纲………………………………………………………63.《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10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275.《英语》教学大纲…………………………………………………………………316.《地理科学新进展》教学大纲………………………………………………………347.《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教学大纲……………………………………………378.《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399.《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学大纲…………………………………………………4111.《地理专业英语》教学大纲………………………………………………………4312.《数字地球与中学地理教学》教学大纲…………………………………………4513.《全球环境变化》教学大纲……………………………………………………4714.《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与教学课件制作》………………………………………4915.编修说明…………………………………………………………………………521学科教学·地理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面向基础教育,培养具有较高的现代教育理论素养,能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方法;较好地运用现代地理学科教学方法,并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的地理教师。基本规格如下: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教师职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能较好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有宽厚的地理学科知识。2.能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具有较好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科教学理论、观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学科教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在中学地理教学发挥骨干作用。3.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4.具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素质。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1.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采用脱产、半脱产、在职兼读等培养方式。现阶段我校主要采用半脱产和在职兼读的培养方式。学习年限3――6年。2.教育硕士的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同时重视学位论文的撰写。教育硕士学员修完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才能进入学位论文的撰写阶段。前四个学期为集中课程学习和论文开题阶段,后两个学期为学位论文撰写阶段。3.教育硕士的培养采用导师个人负责与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导师组在指导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方面的作用,发挥学员自身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采用半脱产学习方式的学员首次集中学习后二个月内,应确定指导教师。采用在职兼读的学员入学后的第二个学期内,应确定指导教师。4.公共学位课程与公共选修课程由学校研究生处统一组织教学;专业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由各院(系)负责开设。学员选修课由个人提出并与导师研究确定。三、课程设置按一年半至两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分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学位课程分公共课和专业课,选修课程分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一)学位课程1.公共课程(16学分)(1)政治理论课2学分2(2)教育学原理专题3学分(3)教育心理学3学分(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学分(5)现代教育技术专题2学分(6)英语4学分2.专业课程(14学分)(1)地理科学新进展3学分(2)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3学分(3)地理课程与教学论3学分(4)中学地理教学设计3学分(5)专业英语2学分(二)选修课程(至少4学分)1.公共选修课程(1)中外教育史专题1学分(2)外国中小学教育专题1学分(3)教育评价专题1学分(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1学分(5)心理测量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1学分(6)教育文献及教育信息采集讲座(7)学术报告及讲座2.专业选修课程(1)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1学分(2)数字地球与中学地理教学1学分(3)全球环境变化1学分(4)地理教育动态讲座1学分(5)地理文选阅读和论文写作1学分(6)中学地理实验基地建设1学分(7)地理新课程分析1学分四、教学方式以课程学习为主,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自学、组织咨询辅导;加强实践环节,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在学员原单位进行。学员实践结束时,应提交两份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五、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保证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质量不可缺少的培养环节。学位论文撰写一般应从第四学期开始,保证有一学年撰写时间,期间学员应至少保证一个月以上时间到学校集中。3学位论文必须符合所攻读教育硕士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必须符合全国教育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论文标准要求。学员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题,开题报告经导师组讨论认为符合要求,方可进入论文撰写。开题报告一经确定,中途一般不换题。六、学位申请学员通过相应课程考试或考核,取得规定的学分,其学位论文通过专家评阅并符合学术道德规范要求,可提出学位申请。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的考查,达到国家规定的硕士学位水平的学员,按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办法,获教育硕士学位。4七、课程实施教学计划专业方向学科教学·地理学位程课序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主讲教师学期教学分布考试考查123456公共课程1政治理论2√√√√2英语1544√√√√3教育学原理专题563√√√4教育心理学563√√√5教育科学研究方法492√√√6现代教育技术专题492√√√专业课程1地理科学新进展563孙武等√√2可持续发展与环境563甄坚伟√√3地理课程与教学论563张哲江√√4中学地理教学设计563曾荣青√√5专业英语402欧阳军√√6789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1中外教育史专题12外国中小学教育专题13教育评价专题1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15心理测量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16教育文献及教育信息采集讲座7学术报告及讲座专业选修课1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281范小军√√2GIS与中学地理教学281迟国彬√√3全球气候变化281黄山√√4地理教育动态讲座281周顺彬√√5地理文选阅读和论文写作281徐颂军√√6中学地理实验基地建设281曾荣青√√7地理新课程分析周顺彬√√备注1、公共学位课程与公共选修课程由研究生处统一安排。2、专业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由各招生院(系)安排。3、学时为上课时数,不含自学、辅导、答疑等其它时数。4、学位课程单科考试成绩不低于70分,英语和政治理论课不低于60分。5八、课程简介1.《教育学原理专题》《教育学原理专题》按专题进行教学,其专题选择依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变革与发展不断更新,目前大致有如下专题:1.教育研究应坚持科学人文主义的方法论;2.中西教育观的若干比较与思考;3.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全面发展”是否导致“全面平庸”;4.多元性教学理念与创新素质的培养;5.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双重背景下的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问题;6.对道德的核心和道德教育的重新思考,等等。每一专题又包括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思维前沿,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批评性和启发性。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心理学分支,它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介于教育学科和心理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1)教育心理学的元学科问题。包括学科性质、对象、任务、方法和历史。(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有效教育的特征等。(3)学习心理。包括学习理论、学习过程、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迁移,还包括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发展等内容。(4)态度和品德心理。(5)美育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6)教育社会心理。(7)教师心理。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教师从事教育和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科学研究方法以及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设计、抽样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测量法、评价法、实验法、调查法(含问卷法)、文献法以及质的研究方法等,重点阐述各种研究方法的使用前提和条件以及操作程序;第三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写作方法,包括撰写论文的开题报告以及论文的写作程序、注意事项等。4.《英语》《英语》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学位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好英语,能直接了解国外教育界的发展动态、进行中外教育经验交流,将为今后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门课程的指导思想为:根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外语实际水平,结合未来工作中的实际需要,着重培养学生英语文献阅读、翻译能力和一定的写作能力;若条件允许,为英语基础较好、有用英语口头交流的实际需要、并自愿提出申请的学生开设听说课,以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学术讨论、论文陈述等口头交际能力。学生通过二年学习,应能基本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参照在职申请研究生学位的英语考试大纲进行考试。5.《现代教育技术专题》(略)6.专业课与专业选修课(略)6《教育学原理专题》教学大纲编写说明:本门课程对实现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致力于为学员奠定较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并使这种基础尽可能触及到原理层面,较深入地了解现代教育思想,从而转变教育观念。不仅要丰富学员的教育理论知识,而且要历练学员发现、提出、思考和解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的理论思维,并形成一定的教育理论智慧。本课程依托深厚、宽广的教育理论背景,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联系理论。坚持深入浅出的教学理念:深入,力求接近高深理论;浅出,力求贴近一线实践。教学按专题进行,尽量选择具有问题性、基础性、原理性、现实性、前沿性和针对性的教育学原理专题:1.教育研究应坚持科学人文主义的方法论;2.中西教育观的若干比较与思考;3.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与实践;4.多元性教学理念与创新素质的培养;5.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双重背景下的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问题;6.对道德的核心和道德教育的重新思考,等等。其专题选择及各专题具体内容依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变革与发展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学员课后自主进行灵活多样的交流与讨论。本课程为56学时,3学分。本课程基本内容如下:一、教育研究应坚持科学人文主义的方法论1.教育研究科学性的依据教育研究之所以具有科学性,就在于教育活动具有如下三个特点:(1)客观性(2)必然性(3)普遍性2.教育研究人文性的依据教育研究之所以具有人文性,就在于教育活动具有如下四个特点:(1)主观性(2)价值性(3)难以重复性(4)复杂性3.需要思考的相关问题(1)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是科学吗?(2)教育活动有规律吗?(3)教育规律有它的特点吗?(4)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能相容吗?7二、中西教育观的若干比较与思考1.教育的人性论比较2.教育作用方向的比较3.师生关系的比较4.教学氛围的比较5.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关系的比较6.人才观的比较7.教学质量的比较三、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全面发展”是否导致“全面平庸”1.“韩寒现象”引发的思考2.“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与内涵3.“全面发展”并不必然导致“全面平庸”四、多元性教学理念与创新素质的培养1.多元性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2.教学中多元性与一元性的关系3.对我国一元性教学的反思4.多元性教育理念的理论依据5.多元性教学的基本原则五、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双重背景下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问题1.“应试教育”是一个什么概念2.如何评价“以往的教育”3.素质教育难道就不要考试了吗4.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对立的吗5.如何认识“基础”与“创新”的关系6.如何认识“减负”与“质量”的关系7.素质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难题及对策六、对道德的核心和道德教育的重新认识1.道德的核心是什么2.应该如何认识和评价“利己”3.道德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和规范人们通过利他而合理利己4.道德教育要更多地贴近“大众道德”8教学参考文献:1.王道俊、扈中平:《教育学原理》,福建教
本文标题:新闻稿件校园新闻写作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22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