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1第一章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概述
1第一章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概述第一节农村公路建设发展概况一、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性农村公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布署,加快发展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规模大、覆盖面广,其里程占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的四分之三以上,农村公路建设充分发挥国省干线公路骨架作用,保证公路网均衡、协调发展事关公路交通发展的大局。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唯一的运输方式,对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路建设同时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城镇化建设,缩小了城乡间的距离,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基础。农村公路建设改变了农村面貌,改变农村公路落后状况,提高了农村文明程度,加快了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使农民群众可以享受到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是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生活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集中反映和经验总结。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强农村公路管理,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对完成国家提出的“十一五”发展目标和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二、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公路网规划是公路建设的重要前期工作之一,是进行公路建设决策的支持系统。公路网规划的目的就是要从科学、实事求是的观点出发,分析模拟区域客货运输的交通状况,剖析公路网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根源,预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交通需求,制订合理可行的公路网规划方案和建设时序,为区域公路近期和长远发展建设提供决策依据。2公路网规划包括规划期内区域公路网发展的目标、公路网建设规模、网络布局、等级布置、建设时序,以及配套政策和措施等。公路网规划的过程是将区域的公路网络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对现状公路网的分析、评价,以及对未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客货运交通需求和公路建设投资的预测,拟订合理可行的公路网规划建设方案,确定区域公路网规模、布局、建设时序及配套政策、措施等,以指导区域公路的建设和改造的过程。农村公路规划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农业生态环境的实际编制符合国家农村公路发展目标,与国道、省道发展规划和其他方式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相协调,并与城乡规划等相衔接。认真开展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工作,推动农村公路网的合理布局、有序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要求,并结合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制定相应的农村公路发展中长期规划。农村公路规划的编制工作由省级计划、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技术指导,地(市)交通主管部门组织,县级交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编制。规划报地(市)级计划、交通主管部门审批,并报省级计划、交通主管部门备案。规划经批准后,应当有计划地坚持组织实施,不应随意更改,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规划目标的实现。三、农村公路的发展现状及目标建国近60年来,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国家自2001年底开始实施西部通县油路工程,2003年开始实施县际和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以来,农村公路的规模不断扩大,通达深度逐步提高,布局日趋合理,技术状况逐年改善,总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目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发展总体上仍处于以通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主要问题是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足,路网密度还不高,技术等级较低、路况较差,通畅问题远未根本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均衡,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发展差异日益加大。农村公路点多、面广、分布分散,今后农村公路需求仍将十分庞大,建设任务还将非常繁重。今后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重点是: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以西部地区为重点,抓好“三路”建设:抓好农村“出口路”建设,即通往经济中心、交通中心,以及连接国省道干线公路等对外出口公路的建设;抓好农村“经济路”建设,即资源开发公路、旅游公路和贫困地区联片开发公路等经济效益好、交通量相对较大的重要公路的建设;抓好“通乡、通村路”建设,即逐步打通具备建设条件的不通公路(或机动车道)的乡镇、行政村的公路。东3部地区重点是技术等级的提高和路面的改造;西部地区重点是增加通达深度和抗灾能力的提高;中部地区重点是技术等级提高与抗灾能力提高的协调发展。农村公路总体建设目标是要到“十一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西藏自治区视建设条件确定);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到2010年,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10万公里。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370万公里。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的密度和服务水平,形成以县道为局域骨干、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十一五”的五年时间农村公路建设总规模约81万公里,其中:东部地区约20万公里、中部地区约50万公里、西部地区约11万公里(未含村通公路里程)。第二节农村公路设计的技术标准情况一、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选用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的功能和作用有很大差别,干线公路主要是强调安全畅通,要求必要的通行能力,要求公路建设标准尽可能选高指标,而农村公路不在宽而在通,等级不在高而在适用。因此,农村公路建设要按照“因地制宜、先通后畅、分步实施、逐步提高”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避免脱离实际的高标准、高指标,绝不能做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农村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地质条件区别对待。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交通流量大,标准高一点,可以一步到位;中西部地区经济条件差、交通流量小的地区和一些东部山区标准可以低一些,采用块石路、弹石路、砖石路、砂石路等多种路面形式。对交通流量不会明显增加的改建路段,路基可维持原来宽度,以节约投资避免浪费。农村公路设计还要特别注重农村公路建设的系统性,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和灾害对农村公路的影响,完善路基、边坡、桥涵的防护排水设施,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确保农村公路投资效益。二、农村公路工程设计遵循的原则4农村公路建设的设计标准应合理确定,并考虑近期发展规划,采用适当的技术指标,还要结合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分类确定技术标准和建设重点,合理把握建设规模,控制工程造价,尽量利用原路改造,尽量不占用耕地,不拆迁民房。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就是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需求特点、自然地理条件合理确定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例如农村公路控制要素的选择要避免片面追求“高标准”,可分期建设。重要的公路可适当提高标准,既要节省工程投资,又能发挥公路使用效益,并使将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时原有工程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2.遵循安全的原则安全原则是指农村公路桥涵等构造物的承载安全和车辆的行驶安全。在设计时既要考虑新建桥涵的荷载等级标准,也要检测旧桥涵的承载能力,以满足车辆的行驶安全。例如通过村镇路段的农村公路,应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公路用地建筑红线严格控制,不得有非法建筑,不得占用公路作为集贸市场;公路采用单车道时,应设置错车道;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等。3.遵循适用的原则适用原则是指建成后的农村公路不但要满足近期经济建设的要求,还应该考虑6~10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公路的等级应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例如桥涵工程应当采用适用、施工方便的结构型式;特殊困难路段和交通量较小的可适当降低技术标准;合理确定路基和路面宽度等。4.遵循经济的原则经济原则是指农村公路工程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及群众共同出资建设的项目,在当前建设资金紧张的状况下,要求工程的结构设计合理,工程造价低,充分利用当地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做到简单实用,便于工程实施。5.遵循协调的原则协调原则是指不同的农村公路等级采用不同技术标准优化设计,使之与区域路网相适应。例如县级公路可以适当提高标准,采用二、三级公路标准;重要的乡道可以采用三级以上标准;村道标准可以低一些,采用四级公路标准。三、农村公路工程设计主要技术指标5农村公路工程设计应建立在科学规范的角度上考虑其技术标准与设计内容,但是由于农村公路建设的特殊性,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设计应在满足晴雨通行能力;满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通行能力;满足必要的行车速度;满足交通安全等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尽量简化,适应农村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农村公路工程设计应根据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FB01-2003)、《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等文件,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农村公路设计标准。1.农村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原则上应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执行。当条件受限制路段可采用《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的规定。2.各地区根据本地公路网的规划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按照公路的使用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农村公路的等级。3.农村公路一般采用二级、三级和四级公路三个技术等级。市县、县县公路采用二级或三级公路;县乡、乡乡公路采用三级或四级公路;乡村、村村公路采用四级公路。农村公路技术分级及主要技术指标汇总见表1-2-1所示。农村公路技术分级及主要技术指标汇总表表1-2-1技术分级公路类别市县公路、县县公路县乡公路、乡乡公路乡村、村村公路公路等级要求二、三级三、四级四级公路等级技术指标汇总公路等级具体指标二级三级四级设计速度(km/h)8060403020车道数21或2行车道宽度(m)3.753.53.53.253.0路肩宽度(m)0.50~0.750.750.500.25~0.50路基宽度(m)一般值12.0010.008.507.506.50最小值10.008.50--4.50平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4002001006530最小值250125603015视距停车视距(m)11075403020会车视距(m)220150806040超车视距(m)550350200150100最大纵坡(%)56789最小坡长(m)20015012010060四、农村公路各部分结构组合设计6农村公路由路基、路面结构、交通安全设施等组成,路面结构又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等结构组成。路面结构形式一般分为沥青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适用于各级公路的面层。热拌沥青碎石混合料、沥青贯入式(含上拌下贯)可用于二级、三级公路的面层,以及用于调平层。沥青表面处治可用于三级、四级公路的面层和各级公路的上、下封层。冷拌沥青混合料可用于三、四级公路面层,或旧路修补工程。沥青贯入式面层的厚度一般为40~80mm。当沥青贯入式的上部加铺沥青混合料时,也称为上拌下贯式路面。此时,拌和层的厚度宜为20~40mm,其总厚度为60~100mm。贯入的结合料宜用石油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沥青表面处治分为层铺法和拌和法。层铺法适用于三级、四级公路的面层。层铺法表处可分为单层、双层、三层,厚度宜为10~30mm。单层表处厚度为10~15mm;双层表处厚度为15~25mm;三层表处厚度为25~30mm。交通量较小的乡、村公路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条件受限的路段可以采用砂石路面。1.路基设计⑴路基设计应根据使用功能、技术等级、交通量、地形、地质、材料和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既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⑵重要的农村公路项目应进行弯沉设计,同时保证足够的宽度和安全性。修筑路基取土和弃土时,应符合环保要求,宜将取土坑、弃土堆加以处理,减少弃土侵占耕地,防止水土流失和淤塞河道。⑶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必须采取拦截或排出路基以外的措施,并结合路面排水,做好综合排水设计,形成
本文标题:1第一章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28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