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1语文-扬州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1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2013.4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信札./包扎.哺.育/追捕.挫.折/厝.火积薪B.会.计/市侩.奶酪./旱涝.惬.意/锲.而不舍C.嗜.好/谥.号氛.围/分.量噱.头/空穴.来风D.庇.护/奴婢.伶俜./娉.婷嗔.怒/瞠.目而视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张炜创作的450万字的鸿篇巨制《你在高原》,长篇累牍....地描绘了广阔的社会风貌,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B.“3·11”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各地纷纷举行了悼念仪式,举国上下哀鸿遍...野.,沉浸在悲痛之中。C.“厚德”这一北京精神源远流长....,建城三千多年、建都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培育了北京人厚德载物的胸怀和品格。D.目前国内整形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做整形手术风险很高,据统计,美容整形业连续三年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3.根据下列文字提供的信息,概括出“旧式教育”的三种弊端。(6分)旧式教育是什么?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有效果。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吕叔湘《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4.请用反问句为下面的这则新闻评论补写一句收尾的话。(不超过30字)(3分)2011年5月13日,故宫博物院负责人来到北京市公安局,向快速侦破故宫失窃案的市局有关部门赠送锦旗,锦旗上写着“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可惜将“捍”错成了“撼”,望之瞠目。故宫相关人士此后的辩称更让人惋叹,说是为了显得“厚重”才选用了“撼”字,已有权威语言学专家指出这两个字绝不能“通假”,一个字的错用,姑且置之一笑,然而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②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2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③,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注】①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②籓溷(fānhùn):篱笆边,厕所旁。③伧父(fǔ):粗野鄙贱的人。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门庭籓溷皆著.笔纸著:放置,安放B.思造.而示之造:拜访,探访C.世咸贵.远而贱近贵:显贵,地位高D.专意.典籍意:放在心上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左思《三都赋》创作成功,形成“洛阳纸贵”原因的一项是()(3分)①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②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③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④谧称善,为其赋序⑤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⑥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A.①③⑤B.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⑤⑥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思出身寒微,相貌丑陋,不善言辞,小时候习书法、学鼓琴都没有学成,经他后天不断勤奋向学,所写书信重修饰,文采壮美华丽。B.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立刻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载、刘逵、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作序。C.文章记述天资不算聪慧的左思成功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家庭儒学熏陶、后天不懈努力以及名流赏誉鼓吹等主客观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D.文章叙写了陆机初入洛阳,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旨在从侧面写出《三都赋》的名重当世。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3分)译文:(2)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3分)译文:(3)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4分)译文: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向子諲②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④还?【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②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④鸾辂:帝王所乘的车驾。(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现“断肠”的?(3分)3(2)“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⑴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⑵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⑶皇览揆余初度兮,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⑷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⑸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⑹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⑺草木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⑻_____________,自知者明。(《老子》)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旧天气许东林秋天是旧的。实实在在的旧。躺在床上,听黄昏的雨,雨是旧的。不用推了窗去看,单凭这霏霏的雨声,便知道那雨是瘦细瘦细的。朦胧中,觉得那雨似乎是生了毛的液体。是黄梅天生了菌毛的液体,一直耗在阴暗的瓦罐里,终于待到深秋了,被高高端起,满空里撒下来。七八岁时,父母在雨天里吵架,平日里攒下的怨和怒,终于在雨里像列车到达站点。二十八年前的那个小女孩,无处安放她的惶恐无助,躲在屋檐下,兀自看雨。那雨也是瘦的,飘摇着,一如此刻。十八年前,怀着早恋的忧伤,扛着一把花布伞走在铺满金色梧桐叶的沙路上,伞顶之上的天空,也飘飞着这样的细雨,无着无落地飘着。岁月叠增,一层层,如同岩石的纹理,而秋雨,还是旧的,旧的瘦薄,旧的寒凉。旧时天气旧时衣,是的,衣也是旧的。这样微雨的天气,天光穿过窗外并不疏朗的南方的香樟叶,落在室内一架长长的挂衣架上。挂衣架上的衣服多半是去年置下的,中式的民族的为主,兼以挤几件今年新添的。年岁渐长,置衣的激情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半新不旧的那几十件小袄或旗袍,被心思沉重的天光晕染,竟也越发呈现出年代久远的古旧之色来。若要起身去闻,想必那纹理之间散发的,不是我的气息,而是明朝的残砖瓦砾的味道了。脂粉转身又凝作了富含碳酸钙的石头,胭脂盒子上生了厚厚青苔,一切都老旧老旧的了。我也是旧的。一日一日地,凶猛旧下去。习惯是旧的。在不上班的日子里,还是像从前,喜欢在秋天百无聊赖地睡觉,睡一下午,睡睡不着的觉。晴天里,喜欢躺在床上,看窗外的夕阳在西边一寸一寸沉下去,终于像一块橘子糖,慢慢溶化在灰蓝色的水里。雨天,就干脆和一床素衾、一架衣服纠结在灰蓝色的空气里。直到天已晚透,终于点了灯,这才开始活动。仿佛一头昼伏夜出的兽。晚上,散步,顺带购物,然后提灯,看书,或者网上看热闹。4日子也是。旧的多,新的少。记得从前,手中是有一大把的明天——少年时喜欢躺在春风浩荡的江堤上,一边嗅着马兰花的隐约清香,一边空自描画着二十岁三十岁的遥远自己,该是怎样的不凡模样。如今,那么多的明天都早被我过成了昨天。如今,一双蹄子终于沾了泥着了地,已经现实了,不再喜欢对镜空自许。知道明天永远是未知的,无数个明天还是未知的,只有昨天,一日日在行囊里沉淀下来,成为我们的尾巴。我们拖着长长的尾巴向中年和暮年缓缓走去,仿佛旧时乡下生殖力极其顽强的女人,身后是高高低低的一长排衣衫粗陋的孩子,扯着母亲的衣襟随行。生活越来越慢,不喜欢赶了。能坐下来,一个人看阳台外的树与日影子,一看一个时辰过去。无谓的期盼也渐渐少了,更在意过好每一个今天,哪怕素色,哪怕无惊无险。人群之中,更习惯去做一个配角,做一片安静的树叶。生活的内容里,新意渐少,慢慢将柴米油盐奉为正道,成了十足良民……这舒缓与淡定,像从前父母终于安稳下来的中年。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这情怀,是中年情怀,无限情意拣拣叠叠缝缝起,旧上做文章。(节选自《散文》2012.2)11.文章以“旧”为中心,为什么要从听雨写起?(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岁月叠增,一层层,如同岩石的纹理,而秋雨,还是旧的,旧的瘦薄,旧的寒凉。”这句话是对秋雨的独特感受,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文章中两次提到“旧时天气旧时衣”,你认为“天气”和“衣”在本文中有怎样的内在联系?(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联系全文,请探究文本中的“旧”蕴含了哪几层深意。(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陈寅恪和钱钟书——两种不同的诗学范式(节选)胡晓明对于诗学,陈寅恪最大的贡献可能正是证明了中国诗与西方诗根本的不同。西方诗长于宗教性的体验,中国诗长于现实人生的体验。陈寅恪认为中国诗最高的典范是杜甫。杜甫的诗歌既是个人的生命年谱与生活日记,同时又是唐代社会的诗体年谱与历史实录。尤为重要的是,杜诗中表现了唐代的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灵魂。这是一般人的研究无法达至的地方。而陈寅恪对杜诗的研究,正是深入发掘杜诗与唐代社会的生命般的联系,凸显杜诗的文化性格。而钱钟书的意义却迥然不同。他最终证明的是中西诗学相通的文心诗眼。这个“心”“眼”,乃在心理、智慧、情感类型的审美情趣。《谈艺录》与《管锥编》中对杜甫诗句引述考论,竟然没有一条涉及杜诗中表达的重大史实,甚而没有一条涉及唐代的典章制度与杜甫所切身感受的时代问题,易言之,没有一条是知人论世的读杜心得。钱钟书的着眼点在于杜诗中所蕴含的诗艺渊源、美感欣趣、风格情调、诗律细末、修词巧术,以及心理学内容等。如此之多从差异的一面看,陈寅恪与钱钟书的对比是学术规则的不可通约,但是从相通的一面看,陈寅恪与钱钟书的智慧又可以同时被我们分享。5以两人对杜甫《哀江头》中“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
本文标题:1语文-扬州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31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