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2.2.1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同步练习1人教版选修3
12.2.1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基础落实1.科学家用灭活的病毒把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则灭活病毒的作用是()A.病毒比较小,可钻入到细胞内B.灭活的病毒已完全死亡,死亡的病毒可以让细胞聚集C.灭活的病毒已失去感染活性,对各种动物细胞不造成破坏,但所保留的融合活性,可以使不同的动物细胞进行融合D.灭活的病毒带有目的基因,通过整合可以让杂合细胞带有目的基因2.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B.与抗癌药物结合可制成“生物导弹”C.体外培养B淋巴细胞可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D.由效应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分泌3.近几年神舟飞船频频成功发射和着陆。在飞船上,科学家进行了无人搭载的空间动物细胞融合实验。该实验所依据的原理和促进细胞融合的方法分别是()A.细胞的全能性、灭活病毒诱导融合B.细胞的全能性、电刺激融合C.生物膜的流动性、灭活病毒诱导融合D.生物膜的流动性、电刺激融合4.由单克隆抗体研制而成的“生物导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瞄准装置”,二是杀伤性“弹头”。下列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A.“瞄准装置”是指识别肿瘤的单克隆抗体B.“弹头”是由化学药物构成的C.“弹头”具有特异性D.“瞄准装置”具有特异性5.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一种B淋巴细胞融合,可使融合的细胞经培养产生单克隆抗体,下列关于此项技术的依据、步骤及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B淋巴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B.骨髓瘤细胞可以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C.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直接放入培养液中就能融合为杂交瘤细胞D.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也可用于研制治疗癌症的“生物导弹”能力提升6.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对生物学发展至关重要。下列技术(或仪器)与应用匹配正确的是(多选)()A.PCR技术——扩增蛋白质B.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C.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基粒D.花粉离体培养——培育单倍体植物27.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体,下列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A.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B.用氯化钙作诱导剂,促使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C.筛选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D.该杂交瘤细胞株的增殖方式和产物分别是有丝分裂和单克隆抗体8.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体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能力B.杂交瘤细胞的主要特点是既能在体外大量增殖,同时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C.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D.灭菌是指杀死一定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的细胞题号12345678答案9.下列各图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各阶段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箭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之所以选用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是因为它们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3)由图示可看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综合拓展10.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其疫苗生产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请回答:(1)过程①代表的是________。(2)过程②构建A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须使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工具酶。(3)过程③采用的实验技术是____________,获得的X是__________。(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________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____________比较;或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答案1.C[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灭活的病毒作诱导剂,是因为灭活的病毒不再具有感染活性,不会3对细胞造成破坏,但仍可穿透细胞膜,促使不同的动物细胞融合。]2.C[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每一种淋巴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要想获得大量单一抗体,需要将某一种淋巴细胞大量克隆,但是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由效应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大量增殖,并分泌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与常规抗体相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与抗癌药物结合可制成“生物导弹”,直接作用于癌细胞。]3.C[不管是动物细胞融合,还是原生质体融合,都是利用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这一原理。动物细胞融合时最常用的诱导手段就是利用灭活的病毒诱导。]4.C[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等的作用,可以作为确定目标的“瞄准装置”。而“弹头”是由具有杀伤力的药物构成的,但它不具有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功能。]5.C[杂交瘤细胞需要灭活的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的诱导才能融合。]6.BD[PCR技术应用于DNA的扩增,A选项错误;叶绿体的基粒属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只有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C选项错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通过已免疫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杂交后实现的,属于杂交瘤技术,B选项正确;培育单倍体植物常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技术,D选项正确。]7.B[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需要灭活的病毒、聚乙二醇或物理因素来诱导,氯化钙不能作为诱导剂。氯化钙的作用是在基因工程中用于扩大细胞壁的通透性,便于重组质粒进入微生物的细胞内。]8.B[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都有碱基的互补配对。灭菌指杀死一定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9.(1)(2)无限增殖产生特异性抗体(3)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解析首先把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经特定抗原免疫过的小鼠B细胞进行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然后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最后分别在体外或体内培养杂交瘤细胞,即可获得单克隆抗体。10.(1)逆(反)转录(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两空可以互换)(3)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4)A蛋白核酸(基因)序列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解析(1)中心法则中,对于少数的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需要补充的过程有RNA的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图中过程①代表的是反转录的过程。(2)基因工程的步骤是: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其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中需要限制酶来切割以获取目的基因,同时需要相同的限制酶切割载体以获取与目的基因相同的黏性末端,再通过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载体。(3)过程③是将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的过程,获得的细胞叫杂交瘤细胞,其具备了骨髓瘤细胞的无限增殖的特性和B淋巴细胞的产生抗体的特性,从而能制备单克隆抗体。(4)该RNA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的抗原,故而可选用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的A蛋白制备疫苗;确诊时为判断该病毒是否为题目中的RNA病毒,可以进行核酸序列的比对,也可以利用单克隆抗体具备的特异性,利用抗A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与患者体内分离的病毒能否特异性结合判断病毒表面是否有A蛋白的存在,进一步进行检测是否为目的RNA病毒。
本文标题:2.2.1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同步练习1人教版选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3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