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深切缅怀当代中国人文地理学创始人之一李旭旦
深切缅怀当代中国人文地理学创始人之一李旭旦先生感谢大会及南京师大对我的邀请!1979年中国地理学会在广州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李旭旦教授作了“人地关系与人文地理学”的报告,首先提出了复兴人文地理学的战略口号,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响应。自那以后,广州及其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文地理现象的变化,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内涵;今天借此机会向大家简要汇报珠三角发展的新趋势。珠三角发展的新趋势中山大学许学强2011.5.14珠三角发展的新趋势一、前言:反思二、粤港澳合作向纵深发展三、区域一体化趋势更加强劲四、从产业发展走向人居环境发展五、结论:启示一、前言:反思过去三十年珠三角由一个以桑基鱼塘为特色的农业区转变为世界级制造业基地,开创了“前店后厂”为特征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由于珠三角发展使得广东全省生产总值(GDP)2010年达到45万亿,连续19年排名全国第一!成就确实喜人、惊人,但仔细分析一下,在成就之中隐藏不少问题甚至危机:1、对外依存度过大。用外贸依赖度指数计算,广东为116.8%,珠三角为135.98%。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重创珠三角经济,订单骤然减少,企业大量倒闭,工人失业等等。汇率的压力,针对广东的反倾销和贸易壁垒严重。国外市场的不稳定和不可控因素加剧,珠三角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差。相比之下,国内市场对经济发展贡献率偏小。2、粗放式发展模式虽然“十一五”期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好的变化。煤、油的比例分别由42.9%、33.8%下降为37.9%、29.4%;气及其他能源(水、核、风、太阳和生物质能等)则由5.7%、17.6%分别提升到12.2%和20.5%。虽然2010年广东单位GDP能耗0.753吨标准煤/万元,为全国的65%,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是,我们的单位能源创造的GDP只是日本的1/7,美国的1/4,世界平均水平的1/2;我们的建筑物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可见,珠三角发展模式粗放,GDP快速增长的背后伴随的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产业结构低端化严重,整体处于微笑曲线的低利润中间环节,对研发、设计、销售、售后服务等高利润环节重视不够,其结果是仅仅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尤其是缺乏定价权、议价权等。3、区域和城乡差异明显珠三角与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差异明显;珠三角内部城际差异也很大,如深圳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肇庆高2.5倍;城乡差距也很大,如惠州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6倍。4、社会问题频生2010年广东人均GDP达7225美元(汇率为6.7695计),出现了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迹象。主要表现贫富分化、腐败多发、人口老龄化、公共服务短缺、社会保障不到位,就业困难、金融体系脆弱等。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中村问题、不同利益主体矛盾多样化,失地群体问题频频发生,外来人口管理等。总之,由于社会管理体制和顶层制度改革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门槛,可能影响经济发展后劲。二、粤港澳合作向纵深推进长期以来,粤港澳联系密切,珠三角30年工业化过程也是香港的去工业化过程。前店后厂的制造业模式缔造了珠三角的辉煌。中国入世和CEPA的签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1、合作层次由自下而上进入国家战略由于双方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粤港澳合作是从自下而上开始的;2009年以来,《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及最近的“十二五”规划,粤港澳合作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2、合作内容过去粤港澳合作以经济为主,未来粤港澳合作将向经济、社会、文化、交通、教育、民生、社会管理等全方面扩展;合作的重点将从基于制造业的合作向基于服务业的合作合作的目标是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以香港金融体系为龙头,珠三角城市金融资源和服务为支撑的金融合作区域;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构建现代流通经济圈;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完善珠三角与港澳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港珠澳大桥、广深港客运专线、港深西部快速轨道线等等。3、合作开发的重点区域“十二五”规划明确规定、合作开发的重点区域: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前海定位: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和未来深圳新城市中心;南沙定位:服务内地连接香港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横琴定位:“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总之,我们清楚意识到,中央意图很明显,就是以三地试点为契机,切实推进粤港澳合作迈上新水平,成为新时期进一步改革开放、体制创新、社会管理的试验田和示范区,为全国其他区域合作提供经验借鉴。三、区域一体化的趋势更加强劲1、城市发展走向区域发展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市群替代城市成为竞争主体,区域经济替代城市经济是大势所趋。1995年,《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会同港澳编制《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2009年国务院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编制珠江三角洲地区五个一体化专项规划,包括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基本公共服务、环境保护与城乡规划;珠三角发展的新趋势三、区域一体化的趋势更加强劲2、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与建设是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保障;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一小时生活圈。2、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与建设是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保障;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一小时生活圈。珠三角一体化空间结构图3、广佛肇、珠中江、深莞惠三个经济圈联席会议制度广佛同城化规划图4、广佛同城化5、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广州市规划获“国际杰出范例奖”广州市战略规划四、从仅关注产业发展走向重点关注人居环境发展随着珠三角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生存环境质量要求愈加迫切,宜业的同时要宜居。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单纯追求GDP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转变;从追求规模向结构质量优化转变;从GDP到人均GDP转变2、产业空间优化“双转移”、“腾龙换鸟”。试图达到一方面使珠三角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去工业化,另一方面促进珠三角周围地区快速发展,加速工业化,实现广东区域经济双赢。3、共建优质生活圈2010年粤港澳联手推出“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对珠三角联合共建优质生活环境开展深层次研究。环珠江口宜居湾区规划环珠江口宜居湾区规划3、共建优质生活圈借鉴慢行系统理念,抓紧“绿道”网建设,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活休闲空间。(1)线网布局珠三角绿道网是由6条主线、4条联络线、22条支线、18处城际交界面以及4410平方公里绿化缓冲区组成。(2)串联地区六条主线连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区,穿越珠三角九大城市,串联200多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滨水公园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发展节点,全长约2200公里。五、结论:启示珠三角的发展历程仍然是一个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约,先低端后高端的发展路子,并为之付出了代价。今天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等理念指导下,能否真正达到预期目标,将理念、口号变成现实,还要对许多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和解决。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人文地理学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例如,珠三角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分异、社会阶层分化,更易产生结构性弱势群体,如失地农民,外来工,外来工子女,如何从空间视角开展融入性和包容性布局,力求公共资源均等化配置,让底层群体享受发展成果;珠三角快速发展交通网络催生了新的通勤与生活方式,尤其是粤港、粤澳跨界人口迅速增多,这类人群的跨界行为、跨界障碍、城市认知、城市感应等也成为重要研究课题;粤港澳合作的新模式——横琴模式,在何种情形下可以复制?是否存在去边界化后的再边界化问题等?是政治地理和社会地理研究的问题。总之,人文地理学可以而且应该在区域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谢谢!
本文标题:深切缅怀当代中国人文地理学创始人之一李旭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46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