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2002年4月-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及部分答案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7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A)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D)A.读B.悟C.观D.品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C)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B)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A)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D)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C)A.符号说B.表现说C.游戏说D.教化说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A)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D)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B)A.形象性B.愉悦性C.独创性D.逻辑性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B)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D)A.自然B.社会C.人生D.艺术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A)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B)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B)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指的是(B)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17.“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B)A.直觉B.通感C.想象D.表象18.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B)A.黑格尔B.马克思C.亚里士多德D.卢梭19.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B)A.美感的主体差异B.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C.美感的一般特点D.美感的感觉特征20.“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A)A.历史性B.民族性C.阶级性D.地域性21.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具有(A)A.总的指导意义B.具体方法的意义C.重要启示意义D.实践意义22.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C)A.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B.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来生产C.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D.把主体情感投射到对象上面23.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美学上的两种意义,即(C)A.既批判丑,又肯定美B.既制造丑,又创造美C.既扬弃了丑,又消解了美D.丑中有美,美中有丑24.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A)A.艺术作为观念形态对生活的审美反映B.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C.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具有阶级性D.艺术必须服务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25.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A)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26.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A)A.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B.人的主观心意状态C.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D.人类的审美需要27.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却决不用花做装饰。这一现象说明(C)A.美取决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B.美在移情C.美依存于人们的生活实践D.美取决于距离28.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D)A.德谟克利特B.休谟C.博克D.康德29.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是(C)A.突出了美的感性因素B.强调了美的理性内容C.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D.更具有思辨的意味30.艺术操作中技与道的完美结合,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常被称为:(A)A.心手相应B.刻镂无形C.胸有成竹D.气韵生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31.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境为无我之境的有(CDE)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E.“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2.布莱克说:“从一粒沙里看一个世界”,这说明审美是(ABCE)A.感性具体的B.以小见大C.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D.透过现象看本质E.直观个别的形象33.狄德罗认为“美在关系”,他所说的关系主要包括(ABD)A.一事物自身在内在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称等关系B.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C.由想象力移植到物体上的关系D.事物与人的关系E.在虚拟世界里创造出来的关系34.李泽厚认为,美的特点主要有(CE)A.典型性B.观念性C.客观社会性D.主客观统一性E.具体形象性35.美学思想不同于审美意识的特点主要在于(BE)A.它以直观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理意识层B.它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C.它是对人自身审美需要的把握D.它是对客观事物审美属性的反映E.它具有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36.寓教于乐答:(1)古罗马贺拉斯提出的。(2)把美育看成娱乐与道德教育的统一。(3)要求文艺具有魅力,通过感动给人以教益。37.美学研究的对象答:(1)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2)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审美之间的关系;(3)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及美学思想。38.生命的机械化答:(1)法国学者柏格森提出;(2)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与不短创新,而生命的反面是僵化、呆滞、机械化;(3)喜剧产生的原因,正在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4)这种说法不能囊括所有喜剧产生的原因。39.集体无意识说答:(1)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2)他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3)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4)这是一种从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40.为什么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答:(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活。(2)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说凡是能够显示现实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这样,同一个命题就出现了矛盾。(3)主观上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是“美是生活”在理论上的两根支柱,前一方面容易滑向主观唯心主义,后一方面则容易走向庸俗的生理学观点。41.简述喜剧性的效果答:(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现象。(2)笑的感情必须与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产生的。42.简述美育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答:1)区别:①方式不同,体育以锻炼身体为主,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②目的不同,体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健康体质,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审美能力。(2)联系:①现代健康的特征是身心协调,体育不仅有生理学特征,而且有心理学特征。身体的运动促进着心理的发展和提高。②美育中的情感活动促进着身心的全面发展。③育本身也是美育的一种途径,使运动者和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43.以李益《江南曲》为例,试分析对比联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附诗: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答:(1)联想使得美感比一般动物的快感更加丰富多彩。(2)联想使得既有对象变成含蕴丰富、生生不已的审美意象。(3)联想使得美感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得到拓展。(4)分析出“瞿塘贾”与“弄潮儿”的对比联想。44.画家郑板桥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题画》)请结合艺术意象的孕育与生产过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答:(1)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郑板桥的话即描述了这一过程。(2)艺术意象的生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3)意象的孕育起源于主体与客体的感性相遇。客观事物在这种相遇中从美的角度展示自己,主体则激发起创作的冲动。(4)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了物态化和物化,内在的意义转化成了外在的形式符号。全国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7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B)A.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B.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C.肯定了美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D.强调了美的客观实在性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B)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3.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里的“客观”主要是指(D)A.外在的自然界B.人所改造过的自然界C.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D.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D)A.美在形式B.美在关系C.美在生活D.美在距离5.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C)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B.维柯《新科学》C.鲍姆嘉登《美学》D.黑格尔《美学》6.“由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C)A.重视科学实验B.注重实证C.哲学思辨D.心理分析7.大自然成为人类审美对象的直接前提是(C)A.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B.人类社会初步形成C.人类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D.人类具备了运用语言的能力8.把山水作为绘画、文学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C)A.艺术开始进入自觉的时代B.审美活动开始走向独立C.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D.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9.美感产生于(D)A.游戏B.摹仿C.巫术D.社会实践10.“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本文标题:2002年4月-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及部分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56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