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02年福建省高一年会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02年福建省高一年会考历史试卷及答案副标题:作者:老秋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30更新时间:2005-9-24200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会考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第I卷(选择题45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4页。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839年被道光帝派到广东查禁鸦片的钦差大臣是A.琦善B.林则徐C.邓廷桢D.关天培2.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是A.《四洲志B.《定国是诏》C.《应诏统筹全局折D.《天朝田亩制度》3.太平天国后期担任军事指挥的青年将领是A.杨秀清、石达开B.萧朝贵、冯云山C.陈玉成、李秀成D.石达开、韦昌辉4.“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C.《康鞘纪行》D.《瀛环志略》5.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A.曾国藩B.奕{斤C.李鸿章D.张之洞6.左宗棠开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湖北织布局B.继昌隆缫丝厂C.福州船政局D.发昌机器厂7.最先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特权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8.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A.马尾海战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威海战役9.帝国主义国家掀起掠夺中国的瓜分狂潮,开始于德国强占A.“新界”B.胶州湾C.旅顺D.广州湾lO.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A.山东B.直隶C.天津D.北京11.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不平等条约是A.《望厦条约》B.《中法新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2.《革命军》一书的作者,著名的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邹容是13.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B.同盟会C.国民党D.文学社14.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于A.上海B.南京C.北京D.武汉15.下列条约中,明确规定广大蒙古地区为中国领土的是A.中俄《瑷珲条约》B.《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C.《中俄布连斯奇界约》D.中俄《改订条约》16.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新青年》创刊B.《时务报》创刊C.《民报》创刊D.《中外纪闻》创刊17.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A.陈独秀B.鲁迅C.蔡元培D.李大钊18.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日本夺得在山东的特权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五四运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是A.青年学生B.工人阶级C.知识分子D.商人20.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旧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民主革命纲领D.自由平等学说21.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是A.二次革命B.五卅运动C.上海工人武装起义D.护国运动22.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的事件是A.中山舰事件B.整理党务案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36.发动辽沈战役的人民军队是A.中原解放军B.华北解放军C.东北解放军D.华东解放军37.严复宣传“优胜劣汰”,“世道必进”的社会进化理论的译著是A.《方圆阐幽》B.《重学》C.《天演论》D.《决疑数学》38.在“史界革命”中,新史学的代表人物是A.陶行知B.谭嗣同C.梁启超D.夏曾佑39.毛泽东的下列著作中,指出革命文艺的根本方向,是为人民群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是A.《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B.《实践论》C.《矛盾论》D.《论联合政府》40.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是A.《论人民民主专政》B.《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1.1957年,毛泽东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是A.团结一批评B.批评一团结一批评C.批评一团结D.团结一批评一团结42.中共八大坚持的经济建设方针是A.综合发展B.平衡发展C.重点发展重工业D.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43.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的事件是A.“批林批孔运动”B.“二月抗争”C.“四五运动”D.“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44.改革开放初期,设置了经济特区的省份是A.安徽、四川B.安徽、浙江C.四川、湖南D.广东、福建45.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B.“长期合作,平等互利”的方针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D、“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方针第Ⅱ卷(非选择题55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4页。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本卷第2页右上角座位号填写清楚。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4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二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请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1分)这个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2)材料二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1分)这个条约的签订对变化了的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什么影响?(1分)(3)指出两则材料中相似的内容。(3分)(4)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这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什么?(1分)47.阅读下列材料: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中国共产党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请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共产党在这次会议上,制定了什么文件?(1分)(2)依据材料指出这次土地改革的总路线(4分)和实施范围。(1分)(3)这次土改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48.阅读下列材料: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讲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三世界”指什么?(1分)“三个世界”的划分是谁提出的?(1分)(2)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属于哪一个世界?(1分)为什么中国永远属于这个世界?(3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是怎样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的?(3分)三、问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49小题10分,第50、5用1小题各9分,共28分。)49.简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6分)和失败原因。(4分)50.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3分)为什么说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6分)51.简要回答有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几个问题,(1)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什么?(1分)(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怎样的指导方针?(2分)果断地停止了什么错误口号的使用?(1分)(3)这次会议形成了经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1分)(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请指出改革后农村经济体制的主要形式及农村改革产生的作用。(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1.B2.D3.C4.B5.B6.C7.B8.D9.B10.A11.D12.B13.B14.B15.C16.A17.D18.D19.B20.B21.B22.D23.A24.B25.B26.B27.C28.C29.C30.D31.C32.A33.D34.B35.D36.C37.C38.C39.A40.B4l.D42.D43.C44.D45.A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46.(1)《南京条约》(1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2)《北京条约》(1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1分)(3)割领土、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或开商埠)。(3分)(4)商品输出(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1分)47.(1)《中国土地法大纲》。(1分)(2)总路线:依靠贫雇农(1分),团结中农(1分),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1分),发展农业生产(1分)。范围:解放区。(1分)(3)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1分);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巩固了解放区(1分)。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1分)48.(1)发展中国家(1分)。毛泽东(1分)。(2)第三世界(1分)。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1分),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1分),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1分)(3)在保持、发展与已建交国家关系的同时,(1分)又与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1分)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1分)三.问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49题10分,第50、51题各9分,共28分。)49.历史意义:①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1分)。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或答要求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1分)。②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分)。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或答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1分)。③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1分。)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或答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分)失败原因;①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任何实权的皇帝身上(2分),②在顽固势力进攻面前,又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2分)50.条件: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④共产国际的帮助。(3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3点即满分。)原因:①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2分)。②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2分)。③它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2分)53.(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分)(2)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2分);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1分)(3)邓小平。(1分)(4)主要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2分)。(答出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条件,或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可加1分,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4分。)
本文标题:2002年福建省高一年会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61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