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解读
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不断开创新青海建设新局面——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解读主讲人王建深前言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若干意见》,作出了实施“一优两高”的战略部署。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于2018年7月23日至24日在西宁召开。这次全会是在青海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是一次高举旗帜、维护核心的重要会议,是一次深化认识、谋划未来的重要会议,是一次鼓舞斗志、激发作为的重要会议,对于动员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主要内容会议主要成果关于深化对省情的认识和把握关于生态保护优先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关于创造高品质生活关于全面落实新时代青海党的建设总要求一二三五四六一、关于会议的主要成果(一)与时俱进对我省省情作出了新的判断2020/1/17全会对青海发展的指导思想、阶段性特征、战略、路径、布局、保障形成的新共识,作了新的分析,概括起来就是“六大优势潜力”“六大短板不足”。这是省委持续深化省情认识的最新成果,体现了省委“站在青海看青海、跳出青海看青海,面向未来看青海”的开阔视野,为谋划制定青海新时代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举措提供了重要依据。(二)着眼未来作出了“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时俱进贯彻“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在青海的具体体现,深入实施“五四战略”,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之路,坚定不移推进和加强党的建设,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青海。2020/1/17“一优两高”有着严谨的内在逻辑,生态保护优先是重要前提,高质量发展是基本路径,高品质生活是根本目标。三者协调统一、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一战略部署,把青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摆在全国乃至全球发展大格局中审视,内涵丰富,主题鲜明,既体现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也体现了省情阶段性特征和规律性要求。这一战略部署,与历届省委提出的“四个发展”“三区建设”“四个转变”一脉相承,是在“五四战略”基础上的再凝练再创新,是对“五四战略”的新深化、具体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一优两高”有着严谨的内在逻辑,生态保护优先是重要前提,高质量发展是基本路径,高品质生活是根本目标。三者协调统一、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一战略部署,把青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摆在全国乃至全球发展大格局中审视,内涵丰富,主题鲜明,既体现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也体现了省情阶段性特征和规律性要求。这一战略部署,与历届省委提出的“四个发展”“三区建设”“四个转变”一脉相承,是在“五四战略”基础上的再凝练再创新,是对“五四战略”的新深化、具体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一优两高”的基本原则实施“一优两高”,青海具有坚实的发展条件、社会基础和美好前景。全会用全国有份量、发展有基础、人少有优势、干部有信心、未来有前景“五个有”概括了我省实施“一优两高”的有利条件。(三)形成了《关于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若干意见》《意见》共分4大板块15个章节。综合考虑新时代发展趋势和要求、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一优两高”的内在要求,研究提出了以实施绿色产业、城镇带动、乡村振兴、生态报国、投资于人、幸福民生、创新支撑“七大战略”为统揽的40项重点任务和措施。第一阶段——2018年到2020年为“一优两高”打基础。第二阶段——2021年到2025年构建起“一优两高”格局。第三阶段——2026到2035年全面实现“一优两高”,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四)紧扣主题提出了实施“一优两高”的思路举措统筹“三个块面”、处理好“八个关系”、实现“六个高质量”、打好“四张牌”,落实“18项重点任务”。这些重大部署和要求与《意见》提出的支撑“一优两高”的“七大战略”、40项重点任务紧密衔接,互为呼应。(五)统揽全局明确了新时代青海党的建设总要求全会强调,要把新青海建设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就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一步激励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六大优势潜力第一,青海最大的机遇是政策。第二,青海最大的价值是生态。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是全球生态系统的调节器,我省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物种、基因、遗传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可可西里创造了中国最大、全球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新纪录。二、关于深化对省情的认识和把握青海是“中华水塔”,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既惠及20个省区,也惠及缅甸等澜湄流域5个国家。全省林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5.3%,可利用天然草场5亿多亩,湿地面积居全国首位。我省生态资源价值18.39万亿元,气候调节和物种保有等功能性价值不可估量。这些都是青海未来发展潜在的巨大价值。青海每年为下游地区提供4724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从饮用水来讲,每年为下游提供3.2万亿元价值的饮用水。长江、黄河、澜沧江可以搞运输,每年创造53亿元的价值;长江、黄河上见得电站,每年创造的价值1.3万亿元;长江、黄河里面养鱼。每年创造1000个亿的价值。第三,青海最厚的底藴是资源。我省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储备地,盐湖资源储量大,金属矿产、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等储量丰富,已探明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约105万亿元。已发现的有123种,有50种名列全国的前十位。11种名列全国第一。据2017年9月19日在青海发布的《青海锂产业专利导航报告》数据显示,全球已查明的锂资源储量为3400万吨,青海盐湖锂资源占全球锂储量的60%以上。根据《青海千亿元锂电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青海计划锂电产业投资达700亿元,产值达780亿元以上。2017年10月12日,深圳举办的“2017青海——深圳锂电产业对接交流会”上,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颂斌代表锂电企业发出这样的感叹:“绿色新能源是我国乃至世界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而绿色能源中不得不提及电动汽车,当然电动汽车的核心就是锂产业。任何想在新能源方向有所作为的企业,最好的选择就是去青海这座锂产业发展的‘硅谷’,融入青海锂产业链之中,才能占据锂产业发展的一席之地。”青海与比亚迪汽车厂签订协议青海的太阳能资源是全国最好的,青海80%以上的地面为太阳能资源一类区,柴达木盆地建成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使青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基地和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2017年底,我省太阳能发电量达到113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一;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791万千瓦,同比增长16%,居全国第二。我省气候独特、山川壮美、民俗多彩,现有世界级旅游景点11处,国家级旅游景点52处,具有开发前景的旅游资源400多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级别数量世界级2个热贡艺术藏戏国家级4个土族於菟和日石经雕刻技艺热贡六月会同仁刻板印刷省级14个州级84个总计104个热贡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与昆仑文化、三江源文化、河湟文化共同构成支撑青海文化的四大体系。第四,青海最强的动力是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相继推出843项重大改革举措,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行政审批事项精减幅度达64%,成为全国保留行政审批事项较少省份之一。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低保标准、扶贫标准“两线合一”。首开草原生态补奖挂钩先河。分级诊疗制度、公立医院改革、“先住院后结算”模式等走在全国前列。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大批牧民从草原利用者变为生态管护者,形成了青海经验。第五,青海最佳的路径是开放。我省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加快铁路、公路、机场建设,提升连接丝绸之路的枢纽功能。通过举办环湖赛、青洽会、藏毯展等经贸文体活动,展示青海开放形象。积极争取开通中欧班列,更好融入全球发展。借助对口援青,加强同发达省份交流合作。中国在开放中成长,青海也要在开放中成长。青海着力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建设,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达成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和经贸合同,青海向西开放的窗口逐渐打开。在尼泊尔、土耳其、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建设中国(青海)特色商品国际营销中心,在巴基斯坦、沙特、马来西亚等国家建设了以丝绸制品、穆斯林用品、藏毯为主的产品展示中心等。在中亚和西亚方面,重点建设土耳其橄榄油精炼厂和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伊朗德黑兰市的中国(青海)特色商品国际展示及营销中心。2016年青海首趟中欧班列开通,42个TEU(标准集装箱)地毯产品和8个TEU枸杞产品运往比利时,开辟了青海中欧班列经中亚进入欧洲的商贸通道,为青海开放型经济发展创造了新通道、新动力。“装载42个标准集装箱,途经甘肃、新疆两省区,由阿拉山口岸出境,沿线路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5国,最终到达安特卫普,全程9838公里,其中国内段2644公里,国外段7194公里,运行全程约需12天”。长期以来,青海藏羊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出口的地毯都是发海运到欧洲,再装箱装船出口。海运时间大概要45天,加上欧洲运抵各消费国家的时间,其运费周期不言而喻,这很大程度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回流周转,而“中欧班列”比海运节省30多天,比航空运费低了五分之三。且“中欧班列”所经的沿线国家都是地毯消费国,可以说,“中欧班列”的开通,为青海特色产品直销全世界搭建了“直通车”。第六,青海最宝责的财富是精神。精神是青海最宝贵的财富,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建设新青海,要有新精神。这个新精神,就是站在昆仑之巅、守望全国和世界的登高望远精神,就是交往交流交融、不断融入全国和世界发展格局的自信开放精神,就是维护民族团结、保护绿水青山、造福全国和世界的团结奉献精神,就是把握新时代新要求、激励新担当新作为的不懈奋斗精神。新青海精神——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六大短板不足第一,地处高原是青海的区位短板。青海东不临海、西不沿边、北有山脉阻隔、南受川水所阻,平均海拔4058米,高寒缺氧,干旱少雨,生态脆弱,生存不易,生产生活受限是青海主要特征。克宁寄宿完小,距多禾茂乡30公里,但通行之难超乎寻常。山路狭窄,崎岖险峻,还有一段淌水路,到了严冬则大雪封山,无法出行。因交通不便,买菜、买煤等极为困难,日常开销中运输费就耗去大半;学校周末不休息,只到一个月底集中休息5天。向大山深处的老师学生致敬!!!加之远离国际国内市场中心,市场化水平和开放度都较低,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缺乏市场聚集度,产业发展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明显滞后,参与区域竞争存在先天不足。第二,发展不足是青海的现实之困。全省90%的国土面积为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医疗保障水平不高,文化生活不丰富,部分地区还存在吃水难、用电难、行路难、上学难、求医难等问题。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行政性垄断、所有制歧视尚未完全消除,非公经济占比仅为36.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区域差异是青海的协调难题。民族地区发展落后,县域经济发展缓慢,除西宁、海西、海东以外,其他5个州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17%,省内不同地区、不同功能区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矛盾还在加深,低水平竞争和重复建设仍然存在,产业同质化、结构趋同化问题亟待解决。第四,转型缓慢是青海的发展瓶颈。我省能源高耗型和资源依赖型企业占比高达67%,产业链条偏短,技术水平不高,发展方式粗放,主要工业产品大多为初级产品,工业能耗占全社会综
本文标题: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6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