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042006年湖南省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答案详析
2004——2006年湖南省高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章)答案详析桂阳一中尹有仕(2004年湖南高考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1.答案: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不须约伴2.答案:(6分)在作者眼中这几种人在装束上是最无拘无束的,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最自由的。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像牧童等人那样自由,那样接近大自然。说明:此题考查考生对形象性足、语义含蓄语句的理解。方法上要考虑三点,一是它所用形象的特征,如牧童、渔翁、农夫、走江湖的吉卜赛人、猎户的特点是无拘无束,与大自然最亲近,二是看它所处语境,三是组织语言要符合题目要求3.答案:(6分)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既深奥又浅易;只要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大自然;大自然可以慰藉我们的心灵,指示我们的人生方向。4.答案:(4分)CD(2005年湖南高考贝多芬:一个巨人何为)5.答案:他知道别人把他视为难以接近、难以了解的怪人,厌恶别人打扰;了解到客人来访的意图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解析:本题应从喻体中的“兽穴”和“老狮”明确含义,再从前面作者对他的肖像描写了解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本题主要考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重要的句子包括语意含蓄的句子、抽象的句子和深奥的句子等。理解它们就是要将其显明化、具体化和浅易化。理解句意,既要分析其本身的内在含义,更要把它放在具体语境中进行分析。本题中“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一比喻句,理解比喻句的关键点是找到喻体的本体,“兽穴”指什么,其特点是什么;“老狮的毛”又是指什么,其特点是什么,再结合上下文是可以找到较为准确的答案的。答题语言的关键词应是“难以接近、难以了解”“欣慰”“幽默”。本题能力层次为C级。6.答案:贝多芬了解到客人并不像一般人那样把他看作一个厌世者,而是认为他有着“真实的好灵魂”并准备把他(生平、消息、真实的好灵魂)介绍给大众。解析:世俗人对贝多芬的不了解可以从他的一些言行举止、肖像和侧面描写体现出来。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项能力。要求找到贝多芬态度与心理发生变化的原因,能力层级仍为C级。根据上下文,他态度与心理发生变化的背景是客人的到来并说要将其好的灵魂告诉万千大众,这在他心理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反差,因此忍不住感动得流泪了。7.答案:心里的音乐,大自然,生的意志和高尚的精神。解析:对“永恒”理解,首先要分析永恒所指代的对象。在这里,“永恒”不是形容词,而是活用为名词,但还有一定的形容词性的特征,它在文中有所指。要答全它,必须在依据题干中“全文”和“人物形象”二词的把握。8.答案:略解析:语言描写、肖像描写、侧面描写都要借助原文中的内容来作具体分析,必须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和了解贝多芬生平及当时人对他的一般看法的情况下来写。(2006年湖南高考在山阴道上方令孺)9.答案①鲁迅的故乡。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需要筛选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理解文中重要词语,要特别注意词语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根据语境,作者说“好久以来”“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并决定要去瞻仰鲁迅先生“磨剑的圣地”,由此可知,“故乡”应不是作者故乡,而是鲁迅故乡,亦是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10.[答案]我们还要见面;具体写参观鲁迅故居和三味书屋,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精神的追寻和颂扬。[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在山阴道上》全文结构,按照游程路线设置,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出发途中,先写作者从杭州西子湖畔乘车前往绍兴的途中见闻;第二部分参观故里,着重写作者参观拜谒了鲁迅故居和幼年读书的三味书屋;第三部分归程,最后写车经山阴道返回杭州途中的畅想。这种结构布局,近乎追求完整,趋于规矩。11.[答案]是为了说明鲁迅所想望的好的生活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赞美祖国的今天;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能力层级为C级。理解这段文字、这句话,要结合全文内容,结合本文主旨来进行。本文作者参观故居,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此处,作者对鲁迅先生写的“好的故事”的回想和评述,实际上是对其精神的升华和延续。作者认为,当年鲁迅所说的“好的故事”、他所想望的好的生活,而今在祖国大地上到处出现,这令她感到欣慰。12.[答案]与作者游历鲁迅故乡的旅程相吻合。暗寓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美不胜收”。[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文章标题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回答此题既要联系文中描写“在山阴道上”所见到的美好景物,又要结合题干中的提示“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从而准确理解散文以“在山阴道上”为题的含义。13.文章赏析[赏析要点](1)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①本文重点写参观,其选材并不限于对鲁迅故居的访问,而是前伸后延,写了“道上”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剪裁别具匠心。②文章以参观鲁迅故居的游程为外部线索,以追寻精神家园和赞颂鲁迅精神为内部线索,两条线索互为表里,相互映衬(如,百草园中欢乐的孩子们与肩住闸门的“勇士雕像”的映衬,归途中田园风光与鲁迅的“好的故事”的映衬),完美地表现了文章主题。③开头与结尾先抑后扬,前后照应,思想和情感逐层推进,逐层深入,从而巧妙地将文章导向了高潮。三、借鉴2006年高考插标文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本文作者巧妙地布局把文章划分为三大部分,使读者感受更加清晰明了。第一大部分写对鲁迅故乡的向往之情,第二部分写对故乡的游览及感受鲁迅生活之处的气息,然后最后表达鲁迅的精神与自己的感慨与抒发作者的内心。文章巧妙地按游“故乡”前、游“故乡”、返回途中的三部分使文章的线索清晰。开篇主笔不是谈谋篇布局而是谈段落大意。未能切合赏析中心,“把握不准确”,--2分。作者游“故乡”之前安排一段写到之前的风景与心情,目的是体现作者对“故乡”的向往与鲁迅先生在作者心中的高大形象,以及为下文游“故乡”做照应。最后一部分,按排《好的故事》一段,目的是通过此段来间接的体现鲁迅先生的精神和向往,同时也抒发了作者与鲁迅先生相同的爱国感情与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期望与信心。这段文章不仅照应了前文的景物描写,主要的是很自然地引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及此文的意义所在,又点了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许多巧妙的布局谋篇的技巧使文章更明了,易懂,使读者融入他的情感之中。此段赏析文章第一部分,能够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切入。叙析评三者有缺失,有一个病句。--2分。此段赏析文章第三部分的联想,紧扣了文章中心。叙评析不能有机结合。--2分。得分10分(2)简析《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巧妙运用文章中联想,主要表现为三处:一是山川的壮美与我心中的“巨人形象”融合在一起;二是目睹孩子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脑中出现“勇士的雕像”;三是牧歌式的田园风光,使“我”联想到鲁迅所想望的“好的故事”。三处联想都自然贴切,意绪贯通。三处联想层层推进,有力开拓和升华了文章主题。(3)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①移步换景,情景交融。无论是雄伟的钱塘江大桥、高大的六和塔,还是诗画般的田园风光,既是作者游程中所见之景,又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情景的交融与渗透生动地衬托出文章的精神内涵。②虚实相生,虚实结合。文中既有鲁迅塑像、鲁迅故居、三味书屋以及山川桥塔等作者眼中之景,也有“勇士雕像”和鲁迅笔下的“好的故事”等作者心中之景。虚实相生的运用,有效地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容。[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本题给考生提供了三个可选题目,考生可就其中任一题写3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本题可供参考的赏析角度均为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分别为“谋篇布局”“联想的运用”“景物描写特色”,这就要求考生首先应熟悉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本文的实际内容进行恰当的较为深入的分析。赏析时,考生应扣住文章表达方面的要点,既可作比较全面而概括的赏析,也可就某一突出特点作比较深入具体的赏析,只要言之有理,并能叙评结合,都是符合要求的。(2006全国卷阳光的香味林清玄)14、①植物生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②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每答对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给分。意思答对即可。15、①“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②“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③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16、①夜来香/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②“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③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17、①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②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第①点4分,每答对一句给1分;答对第②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祝您成功
本文标题:20042006年湖南省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答案详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69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