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王财贵百问千答(秦博笔记版)
王财贵:读经教育百问千答(秦博笔记版)主要演讲(共1000多场):2001年王财贵教授在北师大的演讲-----儿童经典导读(一场演讲,百年震撼)回到孔子,莎士比亚(厦门)深圳沙井报告会王财贵教授应邀到美国万佛圣城讲座--1998年8-3教育的智慧诗礼传家民风归厚-----2008年广州中山大学王财贵吕丽委老师郑州演讲千人聆听王财贵教授在上海的演讲王教授在山东孔子基金会的发言2008年深圳:从“理无碍”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给读经的家庭一个可以欺许的未来从良知而行------07年王财贵教授河南演讲经典,儒家,读经,----王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演讲你的孩子读经了吗?---08年7月王财贵先生作客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与王财贵博士面对面--北京四海家长见面会王财贵教授汕头答疑2006-4-28中科院读经教育与和谐社会研讨会上的发言期刊论文1.台中师院辅导双月刊,页8851-8862。2.王财贵,编订书法,描红范本,欧阳询、书谱等十六册,师大美术社出版。3.王财贵,1983.1,新译经时代的来临,鹅湖月刊第九十一期。4.王财贵,1985.6,现行高中中国文化基本教材问题商量,鹅湖月刊第一二0期。5.王财贵,1985.8,掌师与我,国文天地第三期。6.王财贵,1985.11,童蒙养正,国文天地第六期。7.王财贵,1990.8,孔广森公羊通义叙录,鹅湖月刊第一八二期。8.王财贵,1991.7,对书同文的期盼,鹅湖月刊第一九三期9.王财贵,1991.10,略谈新儒家,鹅湖月刊第一九六期。10.王财贵,1993.12,说法第一的哲学大师,中央日报长河版。.11.王财贵,1995.5,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台中师范学院语教中心发行。12.王财贵,1995.6,国小施行读经教育之理论、实务及疑难之解答,台中师院辅导双月刊。13.王财贵,1994.6~2001.1,编订大字注音经典诵读系列: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庄子选,唐诗三百首,孟子,易经,诗经,孝弟三百千,等七种,读经出版社出版。14.王财贵,1997.2,语文教育改良刍议,鹅湖月刊第二六0期。15.王财贵,2000.04.17香港「亚洲周刊」访问,并由大陆「参考消息」於2000.04.21及22两日转载,寻回古典智慧开拓中华未来,主编「读经通讯季刊」。16.王财贵,2001.4,英语英文读经教育之基本理论,读经通讯第二十五期。17.王财贵,2001.7,小学「读经教学」实验计划,读经通讯第二十六期。18.王财贵,2001.10,读经儿童在家自学方案初议,读经通讯第二十七期。19.王财贵,2004.1,迈向全民读经的时代,读经通讯第三十六期。20.王财贵,2004.2,当前新儒家的时代更化实践之道,鹅湖月刊第344期,页1-9。21.王财贵,2004.04.,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发起宣言,读经通讯第三十七期。22.王财贵,2005.01,正视世界中文热潮更张台湾语文教育,读经通讯第四十期。23.王财贵,2005.04,改革世界语文教育重铸当代人类文明,读经通讯第四十一期。24.王财贵,2006.01,「数理读经」的构想,读经通讯第四十四期。25.王财贵,2006.07,改革世界语文教育重筹当代人类文明,中师语文,第十六期,页16~2526.王财贵,2006.10,对「反对读经者」之总回应,读经通讯第四十七期。27.2007.01,经典、儒家与读经,读经通讯第四十八期。研讨会论文1.王财贵,1990.12,庄子工夫层级与逍遥义之重估,鹅湖论文发表会。2.王财贵,1992.12,儒学判教之基型,第二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发表。3.王财贵,1994.12,新儒家圆教理论之特殊性,第三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发表。4.王财贵,1996.12,儒家圆教建立之根据,第四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发表。5.王财贵,1996.11,从天台圆教论儒家心学圆教建立之可能性,中国文化大学哲研所博士论文。6.王财贵,1998.5,台湾的读经运动,第三届大学通识教育国际研讨会。7.王财贵,1998.9,当前新儒家的时代更化实践之道,山东大学主办牟宗三与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8.王财贵,2006.3,现代经教复兴的契机,中兴大学第六届通俗雅正全国学术会议9.王财贵,2006.11,,阳明心学大义,韩国霞谷学国际学术大会专书及专书论文1.王财贵,1991.6,王龙溪良知四无说析论,师大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收入师大国研所集刊第三十五号。2.王财贵,1995.5,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台中师院语教中心。3.王财贵,1997.11,从天台圆教论儒家心理建立圆教之可能性,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国科会及相关机构之研究专案八十九年度补助专题研究计画─台湾儿童读经教育实施现况及其效益之相关研究。录制时间:2008年2月录制地点:北京策划:张利民/柏林主持人:张晓灵问:您是国内非常知名的教育家,我想知道在您这样一个有建树的教育家眼中,教育到底是什么?他的根本、宗旨、灵魂是什么?答:教育是个大问题,要说起来不容易,但总有一个了解的原则——教育是教人,就要从人性教起,即开发他的人性。万物都有本性,那人的本性是什么呢?当然只有开发出來你才知道,但是我们总是要让一个人能够在天地之中不要辜负他的生命,所以我称教育是一种“赞天地之化育”的工作。“赞”就是协助,协助天地的工作。天地生人,跟生草木、生一只猫一只狗,不很一样的。因为草木以及其他动物,大概都是听天由命的,但天生人,却留给人类很大空间去自我调整、自我开发、自我改善。父母和师长就是负责下一代的调整、开发、改善的工作。有了父母和师长的教育,人才能成长得更加完美,所以教育就是开发人性的工作,就是赞天地之化育的工作,让他更加充实、饱满、光辉的工作,我们尽其可能,希望他们走向完美。至于什么是完美,只有在过程当中尽其本分,所以不是要求已经讲出來的完美,而是随时把握到人性,随时想尽办法,尽可能来开发。而要良好的开发,就要对人性有良好的了解,以及正确教育的方法,所以教育就是开发人性培养人才的大工程,这是我对教育的了解。问:您做教育这么多年,您的生命是完美的吗?答:纵使是圣人,也不敢说他的生命是完美的,他也是尽其心力走向完美。我们当然不能说自己是完美的,我们只能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会更加完美,只能这样希望,不能够自以为是,所以问这个问题实在是,(不好回答吗?),不是,只是问这个问题比较笨,哪有人会说自己完美的。问:那我重新问,您从事教育这么多年,也进行了许多钻研,那有些人就想知道,您觉得自己在那些方面比较完美?这样问可以吗?答:(笑),也不太好,我研究教育了解教育,那是在我能够自我教育以后,因为一个人在他比较幼稚的时候,心灵没有成熟的时候,需要别人给他教育,等到心志渐渐成熟,他就可以自我教育。刚刚说教育是开发人性,使人生走向完美,应该自我要求渐渐走向完美,到底是否完美,并没有一个标准可以评判,所以到最后也只是自己反省、自己改善、自己知道,所以我不能说自己是个完美的人,或者在某一方面完美,因为明天会更好。问:那换一种说法,您从中找到什么样的快乐?答:这倒是可以说的。如果你有了过,改了一个过,这是使人快乐的;你从有所不知进入到有所知,这是使人快乐的。所以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所说的“学”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只要应该学的,就需要学。这个“学”落实了,在生命中成就了,会使生命更加开朗、充实、光辉,让生命回归到他自己,有一种幸福感在其中,孔子把这个感觉叫做“说(悦)”,不是一般所说的快乐,而是从内心生起来的,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自己的那一种感受,那是很愉快的。假如我能够有所进步,我都是很愉快的,我能够看到世界有任何进步,我也会很愉快的。如果我有这种感觉,任何人也都应该一样,因为人性是相通的,自己的感受也是大家的感受。如果一种感受只是主观的,而非客观的,那么这种感受就不能够应用于众人身上,但是他是否可以应用,在相当程度上自己是可以知道的,也就是说,一种主观是否客观,自己是知道的。问:现在这个社会科技非常发达,人的思想也非常多元化,那么家长到底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才是完美的人才,这个教育的根本方向是什么?答:不管科学发达不发达,不管世界多元化不多元化,这都是在表面上说,其实教育只是要让他有一个开放的心灵,有一个求知的精神。有了这种求知的精神,那么在任何知识程度的时代里面,他都努力求知,不管那个时代有多少种类的学问,他都希望去了解去学习。所以教育是培养一种学习的心态,我们在目前这个时代和别的时代统统是一样的。不一定只有这个时代要完美的人才,任何时代都要完美的人才,你不应该用完美做标准,而是要让一个人能够自我期待、自我勉励,走向完美。在一个知识发达的时代,什么叫做人才?就是他知识丰富;在多元化的时代什么叫做人才,就是让他有多元化的心态。这也是刚才说的,学而时习之,有这种精神,他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现代化的人,再过一千年,也有那个时代的现代化。所以,随时都要把自己的心灵开放,随时都要“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这样好像没有一个标准,不过我们现在所谈的是一个教育本质的问题,如果你能教出一个符合教育本质的人,他能有这样的心态,他必然能够自我达到尽量完美,这样的人已经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自己的人生,如果人人都能尽其所能达到完美,那么这个世界已经是天下太平了。问:现在的教育模式非常多,教育理论也花样繁多,您认为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在哪里?答:不是中国教育的出路,而是任何一个民族教育的出路。没有所谓中国自己特殊的教育,只要是人,我们的教育观念都应该是一样的。中国教育的出路在哪里?那么我们就来探讨现行中国教育是否合乎人性,合乎人性的地方我们保留下来,如果有不合乎人性的地方,我们就要改革。所谓教育改革,其实是有把柄可循的,是有根可以找的。那么教育改革成功了吗?整个世界二三十年来都在做教育改革,中国这十多年来也跟着做教育改革,据我所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说他的教育改革成功了,我们中国是否可以说自己改革成功了呢?我看未必。追求其原因,难道教育是这么困难的么?有了改革教育的心,而努力的几十年,却没有达到改革的成果,为什么呢?其实并非教育本身是困难的,而是我们没有把握到教育的本质,就是没有把握到人性,没有从人性的根本上去解决问题。所以,如果能够按照人性来设计教育,我认为教育是非常简单的,要培养人才是非常轻松的事情,现在最重要的关键,是不管教育还是其他学问,都要回归“本”。问:我刚才之所以问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是因为从三十年前就有这样一个观点,中国教育是最难攻克的堡垒。相比起其他国家的教育,比如说日本,他有剑道茶道,美国,他有生活中的教育,都有文化或者应用的技能在里面,但是中国的学生好像只是一个做题的机器,那么中国教育和其他国家教育比起来,有什么差距?答:其实不仅是中国教育有问题,刚才所说的日本美国,乃至于世界上所有国家,也都有他们的隐忧。所以中国人也不必太过自责,虽然自责代表一种改进的决心,但是自责而妄自菲薄,而丧失了信心,也不好,因为这是全人类的共同问题。像刚才说的有的国家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不单纯为了应试,因为给他很难的功课,很辛苦的学习,也不管最后对人生有没有意义,这样当然是一种浪费。至于说生活技能要不要学,任何有意义的事情都要学,现在问题是要用多少时间来学。功课要学,考试范围内的知识,也都有一定意义,但是它对人生的意义到底有多么重大,我们要考察出來,然而去安排学生学习。假如学习一直在考试方面为难学生,恐怕也是费力多,收效少,所以还是那句话,要从人性的本能出发。问:您个人的教育理想是什么?答:那是非常简单的,几乎人人都应该这样想,也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就是该怎么教就教,该教什么就教什么,有意义的教材,该在什么时候就在什么时候教。所以我认为教育有三大原则,所谓原则,“原”就是根源,“则”就是规律,最基本的规律叫做原则。教育有三个最基本的规律,你按照这个基本的规律而行,不见得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功效,因为教育是教人,而不是教机器,所以不一定有百分之百的成就,但是如果不按照规则而行,甚至违反了最基本的
本文标题:王财贵百问千答(秦博笔记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89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