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05年高考备考讲座
2005年高考备考讲座阅读复习教学2005·3–杭州古代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里的“浅易”应当理解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大体能够掌握的程度。古诗文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理解B鉴赏评价E分析综合C1.理解B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范围:常见实词要求:含义理解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浙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世家歙州家:定居。B.君行坏堰坏:使……毁坏。C.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知:主持、执掌。D.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可:符合、适合。【全国】.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至孝:极为孝顺。B.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祷请:向神灵祈求。C.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访问:咨询,打听。D.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行旅:旅行,游览。1.理解B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考查范围:常见文言虚词具体要求:在文中的用法“在文中的用法”[浙江]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A.世之仕宦于南,与其死而无归者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B.至君特选以材以金笼进上C.瓮满辄出而焚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乃暇为此以溉其农乃率工徒躬治木石[全国]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C)A.郡不加寻察,遂于是怀石,遂B.尝哀泣外门,因于是相如前进缶,因C.宜戮讼者,以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D.即刑讼女而太守归而1.理解B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内容: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1.理解B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浙江]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言茶盐(省略)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省略),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国]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译文:(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译文:1.理解B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主要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文言文翻译有一定的主观成分,所以对答案的要求,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对关键词语正确把握,就很难准确译出文意。2.分析综合C①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阅读材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意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是定向考查,即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浙江]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许逖“材能称于其官”的一组是(C)①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②君政既行,盗皆亡人他境③堰成,岁谷大丰④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⑤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⑥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⑥[全国]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孟尝敢于仗义执言的一组是(B)①尝先知枉状,②因谢病去,③④宜戮讼者,⑤庶幽枉获申,⑥尝到官,革易前敝,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2.分析综合C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浙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赵普为相时,独对许逖赞赏有加,因为他们的见解经常不谋而合。B.因为许逖在海陵监任上政绩考核优秀,被升迁为大理寺丞。C.真宗打破旧例,委派并非朝廷重臣的许逖担任荆南知府。D.定居于扬州的官宦子弟倚仗权势,经常横行不法,最终落得家破人亡。[全国]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D)A.孟尝品性正直。上虞寡妇婆母寿终后,受小姑诬告冤屈而死,以致郡中大旱。孟尝代为洗白冤情,最终“天应澍雨”,五谷丰登。B.孟尝很有才能。他就任合浦太守,前任宰守贪鄙因而“珠渐迁徙”,孟尝“革易前敝”,“移风改政”,以致“去珠复还,饥民蒙活”。C.孟尝因他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在他将要离任时,当地吏民牵挽着他的车子请求他留下,他只能登上乡民船趁着夜晚偷偷离去。D.尚书杨乔极为赏识孟尝,认为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干绝伦,因而竭力向皇帝举荐。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最终老死于家中。•文言文复习建议:第一、做好教材的学习积累。第二、把文言实词及其活用作为重点。第三、加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训练。3.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内容。它要求能评说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赏析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它是建立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答:“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答:例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内容思想内容写了什么?表达技巧怎么写的?描写出什么具体形象?运用了什么语言表达?描写了什么具体形象?表达出什么思想情感?诗歌贵在形象思维核心:形象3.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内容。它要求能评说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赏析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它是建立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全国]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思路建议:①解读原诗;②诗意再造:③问题思考;④组织回答。考前有意识地“精”读部分诗词,强化语感。同时要掌握一些鉴赏性语言,读得懂,悟得准,说得出。四、现代文阅读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社会科学类”的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自然科技类”的文章,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现代文阅读是以考查精读能力为主的“问题指向性阅读”。现代文讲评阅读消闲阅读浏览阅读专业阅读探究阅读阅读信息阅读低于信息阅读高于信息阅读密切相关阅读方式的分类知能积累•认识社会传承文化•写作样板考纲规定:•选材内容:•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考查能力:•认读能力•理解能力(理解就是一种由表及里、把握整体、融会贯通的认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评价鉴赏能力确认整合意识整合:对语言单位关系的准确把握句间关系、段间关系、文意关系确认:对某一语言单位的确切认知字、词、短语、句子、句群、段……考题分析1、考查点:概念理解【浙江】对“过敏反应”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全国】下列对“人类胚胎干细胞”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考查点:文意理解【浙江】根据原文,下列明显属于免疫力过强引起的疾病的一项是【全国】原文中生物学家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不属于生物学家判断依据的一项是3、考查点:信息筛选【浙江】下列对“因免疫系统的失控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全国】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考查点:推断想象【浙江】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全国】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两个问题的思考:•科技文阅读考查的实质是什么?科技文阅读考察的是文章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全面、系统、透彻弄懂相关的科技知识。•科技文阅读考查的能力是什么?是以已有的知识积累为依托,以确认、整合为基本手段准确获取文章中的有效信息,从而进行合理的分析、推断的一种阅读方式。确认,是对某一语言单位的确切认知,包括字、词、短语、句子、段落。整合,是对语言单位关系之间的把握。解答思路分析整体认知,分段把握。定位对比,相互印证信息追踪,逐项排查。主旨辐射,全文照应。考题分析1、文章内容理解【浙江】二、三两段写委羽洞,读后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它的4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4分)【全国】18.本文主要分三幅画面来写河、写高原、写雪,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2、相关信息筛选整合【浙江】从文中看,四十年前和四十年后的鹤池环境有哪些变化?(各不超过15个字)(4分)答:(1)四十年前:(2)四十年后:【全国】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西北高原”?3、表现艺术鉴赏【浙江】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共6分)【全国】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带给人怎样的不同感受?4、综合鉴赏判断(五选二)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应对策略:整体把握,重点突破。应具备的能力:唤起知识和能力,学会确认和整合。难点突破——如何表达?•常见的问题一、审题不清,答非所问。二、漫天撒网,不得要领。三、主观臆造,不切题意。四、挂一漏三,不能完满现代文阅读的整体解题步骤:1、通读全文,把握要旨(重要语句、全文主旨等要点的关注)2、细审题意,明确要求(确定题目的限制与提示,明确应答方向)3、搜寻信息,锁定区域(有效阅读区间的检索)4、研读文句,梳理关系(把握信息的相互关系)5、再审题意,明确作答(注意语言表述的规范准确)具体组织回答:①关键性语句改写;②关键性语词组合;③举纲张目条分缕;④依照要求规范答题。语文复习建议1、循纲而进,系统复习。2、查缺补漏,整合知识。3、以考带练,规范训练。4、效率检测,心理适应。
本文标题:2005年高考备考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096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