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2011年8月25日)江西余干“三个双向”构建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入党新机制
江西余干:“三个双向”构建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入党新机制为加大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入党存在的跟踪了解难、培养发展难的问题,最近,余干县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双向推荐、双向培养、双向考量工作制度,着力构建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入党“两地共管”新机制。“双向推荐”选苗子,由流出地、流入地“两地共荐”优秀人员。采取在家党员群众推荐、务工单位择优推荐、务工地同乡党员推荐的方式,多渠道推荐优秀外出务工人员,为发展党员储备人选。一是在家党员群众推荐。流出地党组织通过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等形式,发动党员、群众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凡是经过两名以上正式党员或四名以上普通群众联名推荐,即将其列入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二是务工单位择优推荐。流出地党组织建立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台帐,每年通过上门拜访、电话联系、信函征求等多种形式,征求务工单位党组织或群团组织推荐意见,从中发现优秀外出务工人员。三是务工地同乡党员推荐。充分发挥外出务工党员的作用,利用其与外出务工人员同在一起工作生活,平时接触多、了解深的实际情况,由同乡党员择优向流出地党组织推荐。“双向培养”促成长,由流出地、流入地“两地共育”积极分子。对推荐出来的优秀外出务工人员,采取流出地党组织跟踪培养、用工单位党组织在岗培养、流动党员结对培养的办法,加强教育引导,帮助成长成熟。一是流出地党组织跟踪培养。流出地党组织充分利用节假日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时机,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并指定党性强、业务熟的正式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手机短信、电话、信函等方式,定期听取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解决培养联系难问题。二是务工地党组织在岗培养。委托流动党组织或用工单位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在岗培养,通过定期谈心谈话、帮助解决工作生活难题、维护合法权益等多种形式,增强入党积极分子理想信念,加快入党积极分子成长步伐。三是流动党员结对培养。组织流动党员与身边的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子,每人负责联系培养2名同单位(村、居)入党积极分子,并及时将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动态向家乡党组织进行反馈。单位(村、居)党组织利用重大节日入党积极分子返乡机会,召开座谈交流会,及时考察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双向考量”纳新人,由流出地、流入地“两地共审”发展对象。在吸收预备党员或预备党员转正前,采取“三个联合”的办法,全方位对发展对象进行考察了解,政审把关,确保发展党员质量。一是两地群众联合考评。实行点题答辩制,由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分别组织党员群众现场进行满意度评议,凡是群众满意票低于70%的,暂缓发展或转正。二是两地联系人联合考核。根据入党积极分子的职业和专长,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共同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绩效考核,流出地党组织设立招商引资信息岗、致富信息发布岗、劳务输出介绍岗等岗位,流入地党组织设立生产技术示范岗、安全作业示范岗、诚信服务示范岗等岗位,分别指定两地培养联系人进行跟踪考核。对两地培养联系人认为具备发展为预备党员或按期转正的,流出地党组织及时召开会议进行票决。三是两地党组织联合考察。票决通过后,实行流出地和流入地“双向考察”,流入地党组织主要负责考察发展对象的现实表现,流出地党组织主要负责考察发展对象的历史表现。同时,将发展对象的情况在户籍地和务工地进行“两地公示”,并征求两地公安、计生等有关部门的意见,接受两地群众监督,防止“带病入党”。考察公示后,对符合入党或转正条件的,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对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入党工作的几点思考中共江西省遂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继春2008年09月16日15:50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发展党员是基层党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永葆党员先进性的源头工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奠基工程。近年来,针对农村发展党员源头不宽,部分地分农村党员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我县积极转变观念,及时把外出务工青年群体纳入发展党员的视野,并突出把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作为基层组织员队伍业务考评的重点内容,不断创新方法,强化措施,有效改善了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一、认识做好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意义。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共计11万余人。大批年纪轻、观念新、思想活的农村优秀青年务工转移,在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农村入党积极分子锐减,增加了发展农村优秀分子入党的难度,造成了部分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知识退化,作用弱化等一系列问题。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入党,越来越显示出其极端重要性。1、做好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是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迫切要求。以35岁左右青年为主体的农村外出务工群体,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如果党组织对这一庞大群体熟视无睹,我们党将失去一块发展壮大党员队伍的重要阵地,势必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2、做好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实需要。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留守的大多是思想保守、素质较低、缺乏打拼精神的人,导致农村党组织选人用人渠道受到极大的限制,党组织发展后继乏人。加之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农村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把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3、做好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是发展村级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大多年富力强,他们有理想、有文化、有朝气、有开拓进取精神,是农村社会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他们通过长期在经济发达地区的锻炼,更是具备了见识广、信息多的优势,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有利于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在发展村级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力军作用。二、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存在的主要问题。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农村党员干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畏难情绪严重,认为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培养发展党员政治素质难保证,手续程序难规范,组织关系难管理,导致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还有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害怕“新人上来,自己下来”,不愿做好这项工作。2、组织设置不健全。由于在许多新经济组织、社区、专业市场等务工单位没有设立党组织或组织功能不健全,在流动党员集中的地方又没有设立临时党组织,导致申请、培养、考察、发展都步入了盲区。3、发展渠道不畅通。根据《党章》规定,吸收党员需要长时期的培养和考察,既要弄清外出前的历史表现,也要掌握在外务工单位的现实情况,两地衔接难,手续难到位;务工人员较为分散,临时党组织难以建立;临时党组织只能培养和考察,没有预备党员审批权,考察与发展难以衔接。三、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主要措施。1、拓宽视野,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树立“不抓发展党员工作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的理念,把发展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入党工作作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重中之重。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要求乡镇党委要把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培养发展党员列入年度发展工作计划,确保每年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人数,占发展党员总数的30%以上,每个村党支部每年在外出务工青年中,培养1—2名入党积极分子。并把发展党员工作实效,作为党建工作先进乡镇和乡镇组织员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做到乡镇党委联系村,村党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员发展工作网络。进一步转变观念,提出了“四优先,五倾斜”的党员发展工作新思路。“四优先”即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优先建立党组织;外出务工人员优先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外出务工人员中的入党积极分子优先发展为党员;返乡外出务工党员优先推选为村干部。“五倾斜”即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入党重点向党员年龄老化的村倾斜,向党员人数偏少的村倾斜,向连续两年未发展党员的村倾斜,向基层组织力量偏弱的后进村倾斜,向边远经济落后村倾斜。按照这一工作思路,明确发展重点,落实工作措施,真正做到优秀分子流向哪里,发展党员工作就拓展到哪里。2、健全组织,夯实工作基础。按照“因地制宜,灵活设置,便于指导,有利管理”的原则,我们根据外出务工党员籍贯、职业、务工单位等实际情况,由乡镇党委牵头,先后在广东东莞、浙江宁波等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了23个党支部。同时,依托“农民工服务团”,以“服务团+支部”形式建立10个流动党支部。流动党组织主要负责外出务工党员的教育管理与联络,并把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职责,通过提供信息、办证、维权、家政、创业等方面服务,增进外出务工人员对党的认识和感情,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对在务工地未成立党组织的,委托用工单位党组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成熟后向流出地党组织推荐入党。对零散外出农民工,由流出地党组织进行管理,及时培养发展优秀分子入党。去年以来,全县共有432名外出务工人员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其中,195人被党组织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反映:“在外打工离家远了,但感觉离党组织还是那么近”。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外出务工青年入党积极分子,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为此,全县各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认真组织对35岁以下外出务工青年进行调查摸底,坚持做到“六个掌握”,即:掌握基本情况、掌握外出时间、掌握所从事的职业、掌握务工所在地、掌握联系办法、掌握思想动态,并建立个人档案。同时,发放一张党组织“连心卡”,上面写上乡(镇)、村两级党组织有关联系电话,要求外出务工人员做到“四关注,三带回,两鼓励,一引导”。即:关注务工地区的发展,关注务工单位的发展,关注家乡的发展,关注家里的发展;带回信息,带回资金,带回技术;鼓励学有一技之长,鼓励返乡创业;外出务工党员引导外出务工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3、完善机制,强化教育引导。为了切实提高外出务工人员中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促进其早日成熟,我们积极推行“定人培养,定岗锻炼,定点培训,定期考察”的工作制度,切实增强培训教育效果。定人培养,就是对每名外出务工的入党积极分子,分别确定一名支委成员作为培养联系人,实行“1+1”结对培养教育;定岗锻炼,就是安排入党积极分子担任班长,工段长等职务,把他们放到急、难、险、重岗位上锻炼,组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身边无事故”等主题实践活动,做到“要入党,先上岗”,引导他们做好表率,发挥作用;定点培训,就是外出务工人员中的入党积极分子每月在外出务工地参加一次党日活动,春节集中返乡期间,乡镇党委集中组织一次理论培训;定期考察,就是村党支部每半年通过直接、委托、鉴定考察等方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广泛听取外建党支部、培养联系人,党内外群众的意见,督促各项培养教育措施落到实处。村党支部还因地制宜地实施“关爱工程”,确定专人与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建立联系对子,帮助解决子女入学、抢种抢收、重大疾病等困难,从而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大力开展“三培两推”活动,“三培”就是把外出务工人员培养成党员,把外出务工党员培养成双带标兵,把双带标兵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对优秀的外出务工人员,在鼓励他们做好生产经营的同时,注意激发他们的入党热情,引导他们中的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通过双向培养教育,使他们政治上尽快成熟。对于优秀的外出务工党员,通过思想上引导,工作上关心,生活上帮助,促进他们在生产经营,帮贫致富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两推”,就是推选外出务工人员中的后备干部返乡任村干部,把其中优秀的村干部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近年来,全县先后有85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被推选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其中党员52名。先后涌现出了衙前镇衙前村袁晨辉,堆前镇陂田村林夏明等一批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典型。4、严格把关,确保发展质量。在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入党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质量摆在第一位,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本文标题:(2011年8月25日)江西余干“三个双向”构建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入党新机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0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