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新农村建设规划序言随着仙女山扶贫开发园区建设项目的如期完工,扶贫整村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仙女山片区基础设施得以进一步完善,生态旅游、烤烟、蔬菜、草食畜牧等骨干产业基本形成。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胡总书记“314”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仙女山扶贫开发成果,积极探索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统筹发展组团带农村的新路子,确保全县“1221”新农村建设战略重点取得突破,尽快将仙女山片区打造成为重庆高寒地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全县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仙女山新区管委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推进仙女山片区新农村建设。仙女山新区位于县城北部,距县城16公里,处于仙女山山脉的核心位置,其范围是“一组团、三沿线、四景区”,幅员面积290平方公里,涉及“一乡两镇”10个村居委、70个村居民小组,5018户、18989人。区内自然资源丰富,优势产业突出,是我县旅游资源富集区。为使仙女山新区新农村建设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顺利、快速、协调推进,按照市上有关新农村建设要求,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和乡镇村组干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取-2-得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并经有关专家和部门充分研究论证,编制了《仙女山新区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围绕“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全面建成,十年十平方公里”的目标,确定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组团建设,促进城乡统筹、组团带农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统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突出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人居环境、倡导健康生活为突破口,将新区建设成为非农产业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农业基础完善、生态环境良好、服务设施配套、农民就业充分、子女教育良好、农村文化丰富、家庭生活富裕,具有渝东南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并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突出特点、规模发展,把握重点、协调推进,整合项目、打捆投入”的建设原则。仙女山新区新农村建设规划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三大类,28个子项目;覆盖了新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方面。新区新农村建设共需资金8030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含部门投入、项目投资补助、本级财政配套)24710万元,30.8%,农民集资及投劳折资13140万元,占16.4%;企业自筹(招商投资、企业自筹、企业银行贷款)42450万元,占52.8%。仙女山新区既是我县新农村建设“1221”战略重点之一,又是建设中的武隆县城第二组团,位处“县城-仙女山镇-3-哑铃型”增长极的另一端;通过一系列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早日把新区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市高寒地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全县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因此,加快仙女山新区新农村建设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现实的、历史的角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规划中,县新农村办、教委、交委、商委、民政局、水电局、农业局、卫生局、林业局、旅游局、农办、扶贫办、畜牧局、烟办、电视台等单位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智力支持;并安排有关技术人员直接参与了相关项目的调查研究和项目规划。徐正菊、杨国权、余健华、雷云峰等县领导多次深入新区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并对规划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时间仓促,加之专业力量的缺乏,规划定有许多不当之处,在今后实施中逐步调整、完善。第一章基本概况第一条现状区位条件:仙女山新区位于武隆县北部,距县城16公里。其管理范围为“一组团、三沿线、四景区”,“一组团”是指以石梁子为中心的县城第二组团;“三沿线”是指羊岔岭至仙女山森林公园的武仙路、石梁子至丰都县界的垫道路、-4-天坑三桥至仙女湖的天仙路沿线;四景区是指仙女山森林公园、天坑三桥、地缝和仙女湖景区。新区涉及仙女山镇石梁子、白果、桃园、明星村和双河乡荞子、梅子、新春、坨田村以及土坎镇清水村。自然条件:新区海拔850—2000米,属北亚热带气候区,部分区域由于海拔较高,具北暖温带气候区特征;土地资源丰富,以山地黄壤、黄棕壤为主。仙女山片区幅员面积516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53671亩(田4405亩、土49266亩),林地30多万亩,草原10多万亩;仙女山新区幅员面积290平方公里,耕地17761亩,林地20多万亩,草地10多万亩,荒地10多万亩。人口:仙女山片区“一乡两镇”有17村(居委)、88社,7547户、人口28030人;仙女山新区涉及仙女山镇、双河乡和土坎镇10个村(居委)70个村(居)民小组,5018户18989人,其中农村劳动力9672人,外出务工3261人。社会经济:2006年,仙女山片区地区国民生产总值121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91元;粮食总产量1.4万吨,人均粮食产量522公斤。产业状况:近年来,新区范围的乡镇、村组认真分析本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旅游优势和基础条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基本形成了无公害蔬菜、烤烟、畜牧业、中药材的农业主导产业。2006年仙女山片区发展蔬菜3.5万-5-亩,烤烟1.6万亩,中药材1.2万多亩,出栏大牲畜2.6万多头,其中生猪1.6万头,山羊1万多头。基础设施:交通方面:仙女山片区共有农村公路574公里,其中通村公路140公里,通组公路434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组组通道路;人饮方面,现有人畜饮水池584口、19929立方米,70%以上的村民用上了自来水,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住房方面,仙女山新区大多数村民以分散居住为主,新区“三沿线”现有砖混结构住房933户,占70%,土木结构住房400户,占30%,人均住房面积41平方米。第二条发展优、劣势分析优势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县仙女山新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该区域的新农村建设,为加快该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发展基础良好:仙女山片区通过扶贫开发园区和整村推进扶贫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得以全面提升,特别是仙女山石梁子一片基本达到了村村通沥青路,100%的农民解决了饮水难问题;优势产业突出:新区涉及的仙女山镇、双河乡基本形成了无公害蔬菜、烤烟、畜牧业、中药材等农业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农户覆盖率达80%以上;区位优势明显:新区距县城仅有16公里,交通较为便利,武仙路、垫道路贯穿全境;旅游资源丰富:新区是武隆旅游资源富集地,境内有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四大景区;农户渴望发展、建设新农村的愿望强-6-烈。劣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脆弱;组道公路和人行便道路况差,须改扩建;社会事业发展远不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农民缺乏劳动职业技能知识,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就业困难;环境保护意识较差。第二章总则第三条规划背景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将仙女山片区打造成重庆市高寒地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把仙女山组团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旅游接待基地和运动休闲中心的战略思路。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234”发展战略和新农村建设“1221”战略重点,结合仙女山新区实际情况,为指导仙女山新区新农村建设及管理,切实改善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新区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武隆县仙女山新区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2007—2011年)》。第四条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加快组团建设、促进城乡统筹、组团带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统揽,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人-7-居环境、倡导健康生活为突破口,将新区建设成为第三产业突出、农民就业充分、农业基础完善、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良好、服务设施配套、子女教育良好、农村文化丰富、家庭生活富裕,具有渝东南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五条规划原则1、坚持城乡统筹、优先三产原则;2、坚持简洁明了、浅显易懂原则;3、坚持具体实在、操作性强原则;4、坚持突出特色、避免趋同原则;5、坚持尊重民意、合理布局原则;6、坚持立足现实、建改并重原则;7、坚持节约用地、保护环境原则。第六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3、《村镇规划标准》;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5、《重庆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7、《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8-8、《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的实施意见》;9、《重庆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标准》;10、《中共武隆县委、武隆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11、《武隆县仙女山生态旅游观光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重庆市武隆县仙女山组团总体规划》;13、《武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14、《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渝东南地区发展的决定》;15、《重庆市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方案》;16、《中共武隆县委、武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仙女山新区建设的意见》。第七条规划范围和重点本规划范围为仙女山片区。规划重点:一是以旅游、商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以及烤烟、蔬菜、畜牧、中药材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二是以完善农村道路、农房风貌建设、居民点建设、中低产田土改造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三是生态环境保护和以教育、卫生和文化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9-展。规划范围:产业发展、农村公路、人饮安全等项目规划包括整个仙女山片区,幅员面积518平方公里;农房风貌、居民点建设等部分基础设施近期规划范围为仙女山新区,幅员面积290平方公里。中期规划范围为整个仙女山片区。第八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5年,2007年—2011年(五年)。第九条规划目标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新区建设“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全面建成、十年10平方公里”的总体要求,以及全县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1221”战略重点的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做大盘强第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探索土地流转模式,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大力培育农业优势产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着力夯实五大农业基础,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狠抓五大社会事业,构建和谐新农村。将仙女山新区打造成为重庆市高寒地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全县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把仙女山新区组团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旅游接待基地和休闲运动中心。根据各村组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规划发展以旅游服务业、农家乐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和以种养殖为主的一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产业模式,确保到2011年底,新区组团第三产业发展突出,新区“三产”就业人数达5000人以上,每户至少有1个以上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农民非-10-农收入大幅度增加,涉及村组都有1—2个特色支柱产业,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其中非农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80%以上。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中低产田土改造率达90%以上;村落布局合理,居住相对集中,农民居住生活区、生产区分离率100%,房前屋后无淤泥、无垃圾、无粪便、无污水,特色风貌改造率80%以上,入户便道硬化率100%,院落绿化率达90%以上;交通网络完善,全面实现村村、组组通水泥路(沥青路);户户通电、通自来水、通闭路电视、通电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100%。第十条控制目标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居住用地面积35平方米。每户村民建筑占地面积控制在200平方米以内。第三章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第十一条发展背景及其重要性仙女山新区是我县旅游资源富集区,有世界自然遗产—天生三桥,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天生三桥。近年来,仙女山片区围绕旅游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宾馆、餐饮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成功申报、组团建设和“旅游名-11-县”战略的全面实施,仙女山新区第三产业迎来了前
本文标题:新农村建设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22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