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学习资料)基层党建工作法
1基层党建工作法(征求意见稿)江苏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二○一一年六月2目录1、常德盛“乡情工作法”…………………………12、胡琴渊“零距离工作法”………………………73、陈惠芬“融和工作法”…………………………134、钱佐先“金桥工作法”…………………………195、姬焕玲“绩效工作法”…………………………256、汪永进“树人工作法”…………………………327、陈燕萍“民心工作法”…………………………373常德盛“乡情工作法”人物背景:常德盛,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委书记,党的十六大代表,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乡镇企业家、江苏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蒋巷村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中国小康建设十佳红旗单位、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村、江苏生态百佳村等近百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在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加快流转,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发展了新的变化。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和要求,开展农村党建工作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大胆开拓创新。40多年来,常德盛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三农”政策,积极探索符合乡情的科学发展之路,他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工作方法,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被称为“乡情工作法”。一、基本内涵“乡情工作法”着眼农村工作实际,顺应农民致富需求,兼顾农村乡土风俗,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4心作用,坚持把强村富民作为第一要务,把共同富裕作为目标追求,把率先争先作为精神动力,凝聚力量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核心要义是,紧贴村情善谋发展,满怀激情善于创新,饱含亲情善待百姓。“乡情工作法”在推动发展中强核心,在改善民生中聚民心,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二、主要内容始终紧贴村情,统筹兼顾抓发展建强村。坚持从村情实际出发,创造性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统筹利用资源,协调产业发展,走科学发展之路。一是“三业互动”推动协调发展。统筹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三次产业发展,通过提升农业产业层次以农哺工,在工业经济发展后又以工业反哺农业,进而做大做优做活“农”字文章,开拓以新农村考察游、生态农业乡村游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业,形成三次产业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的协调发展格局,实现了“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目标。二是“三集中”推动集约发展。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不搞大拆大建,科学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有序推动农田向能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工厂向园区集中,着力打造生态种养园、村民新家园、蒋巷工业园、农民蔬菜园5和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四园一基地”,推动效能发展、集约发展。三是坚守土地推动可持续发展。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坚持保护耕地,每年投入100万元实施退宅还田、死浜填土、还耕种粮等工程,推倒小土窑,平整老宅基,拆除旧村巷,做到工业发展,土地不减少,近年来共新增复垦土地200多亩,为长远发展留足空间。始终饱含亲情,因人制宜抓共富惠民生。坚持把群众当亲人,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走共同富裕之路。一是让群众致富有岗位。针对村民自身实际,提供相应就业岗位或创业资源。宜工则工:对适合在企业工作的村民,介绍到常盛集团就业。宜农则农:将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全村1000多亩粮食基地由16人耕种。宜商则商:村里统一建成一批三产房,提供给愿意经商的村民,并帮助解决流动资金。宜副则副:对有养殖特长的村民,提供养殖场地,从事养鱼、养鸭等副业。宜重则重:对文化较低、身强力壮的村民,由村里介绍从事修桥、铺路等重活。宜轻则轻:对年老体弱的村民,提供绿化管理、清洁卫生等公益性岗位,年收入也在万元左右。二是让群众生活有保障。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暖心事,使村民过上又富又安的好日子。住者有宜居:利用村里集体积累,分两期建设6农民新村,半价提供给村民,配套建设学校、剧场、商贸街、活动中心等设施,使村民过上了象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老者有颐养:村里60岁以上老人按“老”取酬,统一提供优质口粮,建造老年公寓,免费提供给老年村民居住;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对共同生活的每年给予奖励;全村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做到“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学习有奖励:幼儿园全免费,中小学实行“两免一补”,品学兼优者发放奖学金,考上大学、考上博士或出国留学,另有“重奖”。看病有优惠:提高农民合作医疗保险标准,个人分担部分由村集体补助缴纳;社区医疗服务站为村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每年免费为村民健康体检。始终满怀深情,文化引领抓民风促和谐。坚持把党旗引领和顺应民意相结合,用先进文化培育乡风文明,走文明和谐之路。一是以文化培育人。把创建学习型家庭、培育知识型农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程的“重头戏”来抓,成立“农民读书协会”,自办广播电视信息窗栏目,每天免费开放图书馆,每年开展读书学习先进家庭评选活动,让人人成为学习之人,家家成为学习之所。倡导“三守”(守法、守约、守信誉)、“六爱”(爱党、爱国、爱村、爱亲、爱7友、爱自己),开展“崇尚文明、告别陋习”、“清洁庭院、清洁河道、清洁村庄”等主题实践活动,实行村规民约奖励制度,规范村民日常生活行为,推动形成文明新风尚。二是以民主凝聚人。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重大决策及时向村民大会通报。实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财务公开,落实村民对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村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三是以示范感召人。常德盛心里只装着群众,自担任书记起,就立下“不拿全村最高的工资,不拿全村最高的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的“三不规矩”,对自己在常盛集团的1000万元股份分文未取,至今仍住在上世纪80年代的“断梁房”里。在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感召下,蒋巷村党员干部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带动全村形成了人人敬业乐业、个个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三、工作启示“乡情工作法”来自农村、扎根基层,具有鲜明的群众性、时代性、实践性,群众认可、党员拥护,是一套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法。具有深刻的启示与借鉴意义。农村工作不能只顾埋头苦干,更要科学8谋划。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发展任务繁重,创业条件艰苦,离不开苦干实干,但不能“只顾埋头拉车,忘了抬头看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立足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制高点,着眼产业布局、土地集约、生态保护,长远谋划,统筹推进,才能走对路、快发展、有奔头。农村党员干部不能只顾自己富,更要带领大家富。党员干部自己富不算富,带领群众富才是真正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就要体现在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本领上。只有不断满足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群众才会由衷地说共产党好。致富农民不能只顾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没有脑袋富,富起来的口袋也会瘪下去。建设社会新农村不仅要生活宽裕,还要乡风文明。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着眼物质精神双富有,着力用先进文化发展人,用现代文明提升人,大力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农村才会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农民才会更加幸福,农村才会长治久安。9胡琴渊“零距离工作法”人物背景:胡琴渊,原无锡市滨湖区水秀社区党委书记,江苏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水秀社区先后获得江苏省和谐社区、江苏省文明社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社区党委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社区是城市基层管理的基础。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大量“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区成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心、保障改善民生的依托、维护社会稳定的根基,迫切需要社区党组织创新服务、优化管理,及时做好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工作。胡琴渊带领社区一班人以群众需求为第一信号,整合资源,创新载体,为群众提供多样化全天候的便捷服务,探索形成了“零距离工作法”,让基层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党的温暖就在眼前。一、基本内涵“零距离工作法”着眼于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围绕服务抓党建,抓好党建聚民心,在优化管理中强化党的领导,在精细服务中做好群众工作。10其核心要义是党组织与党员群众沟通零距离、为居民群众服务零距离、与驻区单位共建零距离。通过把党的组织体系构建到群众身边,把服务网络覆盖到千家万户,把社会矛盾化解在社区基层,加强社区党建,建设和谐社区。二、主要内容健全网络体系,组织渗透零距离。社区党总支对社区组织设置模式和服务体系进行突破和创新,以组织渗透零距离实现党的群众工作的零距离。一是健全组织网络。根据社区区域较大、居民人数较多的实际,把社区合理划分为9个片区、27个楼组,建立“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三级组织网络,配套完善“社区居委会—居住片区—楼道居民小组”的居民自治组织。片区长和社区干部交叉任职,并适当吸收居民代表进入自治组织,使每位居民时刻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二是完善服务网络。整合社区各类资源,依托辖区便民维修点、教育阵地、医疗服务站、健身休闲网点,精心构建“15分钟生活圈”。根据党员职业特点、个人特长和业余爱好,建立特色志愿者服务队,提供法律咨询、家电维修等20多项便民利民服务。年过7旬的独居老人杨丽琴不慎滑倒导致骨折,她试着拨通了党群联系电话,12名党员志愿者闻讯上门照顾,康复11后,她也主动申请加入到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三是构建共建网络。实行社区大党委工作模式,将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作为社区党委成员单位,利用共建单位优势,取得他们在物力、财力和智力上的支持。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积极为驻区单位提供养老、托幼、卫生保洁等社会化服务,共建美好家园。细化工作内容,优质服务零距离。针对不同居民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特色化服务,使党组织的关怀零距离覆盖到每个居民。一是服务对象全覆盖。做到“三个面向”:面向社区弱势群体的帮扶服务,面向社区全体居民的个性化服务,面向驻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为让居民了解各项服务,专门印制公开信,发到每户居民家中,公布各项服务的联系人及联系电话,使居民在遇到困难时能想得到、需要服务时能联系得上。二是服务形式便捷化。开通“五个快速通道”:建好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党务咨询、民政优抚、就业保障、家政服务等多个办事窗口;开设“我爱我邻”小区服务网站,提供公共信息查询和e点通呼叫服务,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及时周到的服务;开通社情民意热线电话,设立意见箱,发放联系卡,及时收集居民的需求和建议,随时提供个性化服务。有一户双12残疾人家庭,妻子患眼疾到医院开刀,家中瘫痪的丈夫无人照顾,社区党委从“快速通道”在第一时间获悉情况,立即组织社区志愿者上门服务,从社区爱心基金中拿出1000元提供援助,并协助办理养老手续,解决了后顾之忧。三是服务内容重特色。鼓励居民发挥所长,充分挖掘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成立老年京剧票友会、老年书画协会等特色文体队伍,配置休闲健身设施,使“老有所乐”;建立青少年绿色上网中心、数字图书馆和社区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使“少有所学”;设立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建立残疾人健身康复室,使“残有所助”;建立社区爱心基金和慈善捐赠站,定期为困难家庭提供救助,使“困有所济”;利用社区卫生站提供便捷的卫生医疗服务,让居民小病不出社区,使“病有所医”。注重人文关怀,沟通互动零距离。注重满足居民群众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使社区成为居民互助的共同体、愉悦身心的快乐家园。一是以文化吸引群众。积极发展社区文化,在开展“五好”居民、特色家庭、文明楼院等创建活动的同时,实行“一个节日二个活动三个必访”。一个节日:每年举办一次“邻居节”,让居民走出家门走近社区,开展文艺表演、志愿服务,加强沟通交流,增进邻里感情。两13个活动:开展家庭特色文化展示活动,定期组织居民举办书画、花卉、收藏等各类展览;开展“党员奉献日”主题活动,保持党员先锋本色,示范群众。三个必访:对社区居民生病必访、失业必访和出现矛盾必访,做到心系群众、凝聚人心。二是以情感打动群众。改“等上门”为“找上门”,做到“一看二会三本帐”:每天提早半小时上班,到社区看一看,与居民聊一聊,了解社情民意;每天召集社区干部“短会”互通信息,每周召开工作例会集中梳理问题,制定具体措施;记好居民
本文标题:(学习资料)基层党建工作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28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