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野外测绘紧急救援应急预案
野外测绘紧急救援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规范云南思茅山水铜业有限公司野外测绘活动中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和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野外测绘工作中突发事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测量人员生命安全为基本目的。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相关规定,结合公司野外测绘活动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涉及的作业范围,制定《云南思茅山水铜业有限公司野外测绘事故紧急救援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测绘预案)。1.3适用范围本测绘预案适用于云南思茅山水铜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在进行野外测绘工作中发生的测绘事故、事件的应对工作。1.4工作原则本测绘预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资源共享、协同应对;反应快捷、措施果断的原则。2野外测绘的危险性分析2.1野外生产单位和常用设备公司野外测绘单位主要为生产技术部测量组。野外测绘设备一般有:计算机、交通运输车辆、测量仪器等。野外测绘大多地形较复杂,工作条件艰苦,车辆等交通工具使用频繁。大平掌矿区、银子山矿区,海拔高差大,雷电频发,交通及通讯条件差,野外测绘过程中不确定的事故隐患较多,安全风险较大。2.2危险源识别及风险分析通过以往经验及风险分析,野外测绘活动危害较为严重的事故类型主要有车辆交通事故伤害、高处坠落、坍塌、滑坡伤害、雷电伤人、野象伤人等。测绘活动风险较高的是车辆驾驶、高处攀援、滑坡伤害等。3应急处置基本原则及与公司应急救援部门的衔接3.1应急处置基本原则本测绘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条件遵循公司综合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原则,当发生危及测绘人员一名以上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事故,或其他重特大突发事件及灾难性事故,启动本预案。3.2与公司应急救援部门的衔接3.2.1测绘过程中发生重特大车辆交通事故、不可抗拒自然灾害且危及测量员生命财产安全的,立即报告公司,以公司救援为主,生产技术部积极配合。3.2.2在测绘过程中发生影响较大的群体性围攻、阻塞测绘主要交通要道等突发性公共事件,危及测量员生命财产安全,以公司救援为主,生产技术部积极配合。3.2.3发生在测绘过程中的自然灾害、生产安全性事故等较大突发事件和事故(达不到重大事故标准),并对测量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威胁的,以生产技术部组织应急救援为主,同时协调公司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协助。4组织机构及职责4.1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其组成人员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测绘工作实际,成立野外测绘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具体名单如下:总指挥:公司生产副总副总指挥:生产技术部主任成员:生产技术部、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部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抢险救援组、后勤保障组、调查处理组等抢险救援机构。4.1.1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办公室主任:由生产技术部主任兼任,负责指挥部日常事务处理,收集、报告安全生产信息,督促、落实指挥部的应急事项,建立和管理安全生产事故档案,组织、参与有关事故调查。4.1.2抢险救援组。指挥:由生产技术部测量副主任担任;成员:生产技术部4.1.3后勤保障组。指挥:由生产技术部采矿副主任担任;成员:生产技术部4.1.4调查处理组。指挥:生产技术部主任;成员:生产技术部、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部4.2应急救援机构的基本职责4.2.1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职责①领导、组织、协调测量人员在野外测绘活动过程中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②负责野外测绘活动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及重大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③负责野外测绘活动应急救援的对外沟通与联络;④负责野外测绘活动应急救援资金的准备和物资储备;⑤协调公司相关职能部门给予应急救援支持。4.2.2抢险救援机构的职责(1)对外协调组职责:①根据现场信息报告分析,确定事故灾难或突发事件的等级,依据事件等级或规模,组织实施抢险救灾方案;②负责负伤人员现场抢救,现场工程抢险,现场险情监测及处理;③负责与公司相关职能部门现场协调与沟通等工作。(2)后勤保障组职责:①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确定的救援方案,为应急救援提供相应的资金、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及所需人员调配保障;②负责伤亡人员家属的通知、接送及安抚等后勤保障工作。(3)调查处理组:①积极协助、配合公司做好测绘事故现场的治安警戒、现场秩序维护工作,确保各项应急救援工作正常有序进行。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根据野外测绘活动过程中所发生事故及事件的等级和规模,负责安全事故或突发性事件简要报告的起草,经应急救援指挥部审查同意,在规定时间内,向职业健康环保部及公司报送。③现场调查工作结束后,一周内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提交正式报告,经总指挥批准,向相关部门及上级公司报送。5预防与预警5.1危险源监控根据野外测绘工作性质、环境因素复杂且不确定等特点,其危险源因素主要以车辆、高处攀援坠落、滑坡为主,因此,我们对危险源的监测监控方式、方法,将重点放在测绘之前对车辆设备的检查、维护方面,即首先对车辆的方向、制动系统等关键部位进行全面检查、维护,确保车况保持在最佳状态;为测绘人员配置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等预防措施,将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危险等级和危害后果,降到最低限度。5.2预警行动野外测绘负责人,在测绘过程中负责现场安全措施的贯彻落实,时刻监控各种自然和环境灾害、事故灾难及其它突发事件的发展动态,发现异常情况,在确保现场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组织救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蔓延,同时按照隶属关系,立即上报。随事态发展、波及范围的延伸以及事态的严重性等,确定相关应急措施,并随时通报事故、事件的发展动态。6信息报告程序按公司重大突发事件综合应急救援报警程序,在野外测绘过程中发生的应急救援报警,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调度室)发出报警信息。调度室人员收到事故及未遂事故信息报告后,30分钟内用电话向部门负责人或主管领导报告,同时报告公司安全环保部其它成员。公司生产安全环保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对事故进行判别,确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如果事态严重或呈扩大发展趋势,应依据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进行处理,并立即上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及主管安全副总。7应急处置7.1响应分级针对测绘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现场控制事态的能力,按照公司突发事件事件分级等级和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的级别。Ⅰ级以上突发事件(重伤与死亡人数达3人以上),以协调玉矿有关部门组织的应急救援为主,公司全力配合,并请求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技术、决策及其它救援上的支持,公司提供资金保障。Ⅱ级突发事件(死亡人数达1-3人或重伤3-5人),以协调玉矿有关部门组织的应急救援为主,公司全力配合,并提供资金保障。Ⅲ级以下突发事件(重伤与死亡人数在1人以下或重伤1-3人),以公司应急救援为主,生产技术部积极配合救援。7.2响应程序7.2.1现场响应现场人员在测绘过程中,发现事故灾难或突发事件征兆时,应当保持冷静,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纠正人的不安全操作行为和物的不安全运行状态,及时斩断事故或突发事件连接链,避免事态的扩大和蔓延。在采取应急措施无效的情况下,现场查勘人员必须立即撤离危险区域。发生紧急情况时,要始终坚持先救人、在保证参加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再抢救设备。在开展现场应急救援行动的同时,按照隶属关系,立即如实逐级上报。7.2.2应急行动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测绘现场救援信息报告后,可视事故灾难或突发事件的事态发展,作出以下应急响应:①启动应急救援预案;②立即派遣抢险救援组及调查处理组人员奔赴事故现场,统筹安排抢险救灾事宜;③继续保持与现场的通讯联络,随时掌握事态变化情况,指导现场作好临时抢险救援工作;④协调当地政府,请求给予现场救助、医疗救护、现场秩序维护、人员安置及善后处理等相关方面的支持。应急救援指挥部确定突发事件等级后,应及时组织相关应急救援力量,积极组织实施应急救援行动。根据事故灾难或突发事件动态变化情况,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协调工作。成立由相关人员组成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协调事发地地方人民政府,共同实施抢险救援和紧急处置行动,全力控制事态蔓延,防止事态扩大。7.2.3应急避险抢险救援组在实施应急救援行动前,应根据突发事件发生地的自然条件、气候特征、伤亡情况、事件规模、参加救援人员的组成情况、所携带的救援装备等相关信息资料,制定较为周密的应急救援行动方案,在确保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组织开展现场救援行动。现场受伤人员的医疗卫生救助,在采取紧急救护的同时,积极协调事发地医疗部门提供现场救助。伤情严重时,及时运送附近医院救治。7.3处置措施应急救援指挥部在接到事故救援报警后,须在第一时间内通知相关救援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如在银子山等地)可联系事发地政府,以求得当地公安、交警、医疗卫生等部门的支持及援助。当发生陆上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害时,现场测绘人员应先进行自救。对摔、撞伤人员采取就地紧急包扎止血等临时抢救措施,待伤员稳定后再移送当地医院进行救治;对溺水人员的救治,应先倒出溺水人员腹部呛水,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抢救。人工呼吸方法可采用嘴对嘴吹气及胸部按压相结合的方法交替进行。对骨折伤害人员,应立即对伤员骨折部位进行临时加固,尽量让伤员平卧和采用自制临时担架转移伤员,切忌背、抱等不当搬移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8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应急救援指挥部统筹调派和配备应急救援行动必需的的各类资源,保证应急救援行动的迅速实施。一般应包括以下救援器材:①医疗救助器材:担架、氧气袋、药箱;②抢救工具:安全绳、软梯、撬棍、掏钯、千斤顶;③照明器材:应急灯、手电筒、发电机、灯具;④通讯器材:电话、手机、对讲机、报警器;⑤灭火器材:按日常要求准备到位,紧急情况下集中使用。⑥交通工具:常备至少一辆越野值班车和工具车。
本文标题:野外测绘紧急救援应急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33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