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申报书)农村劳动力转移下生态资源的影响研究基于闽江流域上游调研分析负责人(陈枫)
序号:编号:福建师范大学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学院名称:经济学院作品名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生态资源保护的影响研究-基于闽江上游的调研分析申报者姓名(集体名称):闽江流域调研小组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A类□科技发明制作B2015年03月01日1填表说明1、本申报书一式二份,申报者应在认真阅读各项内容后按要求详细填写。2、申报者在填写申报作品情况时应根据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分别填写相应表。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仅限本(专)科学生申报。3、本表可登录校团委网站()下载,一律用A4纸打印,左边装订,手写无效。4、序号、编号由赛事组委会填写。5、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附于申报书后,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文章版面尺寸14.5×22cm)。作品统一采用电子版6、作品要有封面,封面打上作品题目或名称(2号黑体)、类别、指导教师、作者、院系、联系电话(以上均为4号楷体)。7、论文格式为题目(4号黑体)、作者、内容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以上均为5号宋体)。8、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均须有文字说明,说明包括成果的意义、基本思路、适用范围、先进性、科学性及潜在效益,字体和论文同,封面按第6条执行。9、各接收竞赛作品机构必须做好规范审查,不符合规范的作品请退回作者。10、请准确填写联系方式,若有其他不清楚之处,请咨询校团委,联系电话:0591-22867318。2A2.申报者情况(集体项目)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2、申报者代表必须是作者中学历最高者,其余作者按学历高低排列。申报者情况姓名陈枫性别女政治面貌预备党员学院经济学院专业年级2012级学历□大专□本科□硕士生□博士生宿舍地址C2-1-212联系电话15892123827作品全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生态资源保护的影响研究—基于闽江上游的调研分析联系电话1589212382715059117925其他作者情况姓名性别学历学院专业年级联系电话陈鹏男本科经济学院2012级15059117925吴汝彬女本科经济学院2012级18060478945蔡洁琳女本科经济学院2012级18396189690资格认定作品认定本作品是课外非教学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作品且该作者确系本院系学生其学号为:101032012015101032012012101032012003学院团委盖章学院推荐意见学院盖章年月日3B2.申报作品情况(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2、本部分中的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作品全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生态资源保护的影响研究-基于闽江流域的调研分析作品所属领域(B)A哲学B经济C社会D法律E教育F管理G其他作品撰写的目的和基本思路1、撰写目的:本项目立足于从闽江流域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的现状出发,厘清在其背景下生产方式的变更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发现生产方式的变更与生态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最后提出缓解生态破坏,建立长效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的途径;2、基本思路:本作品基于福建省闽江流域农村剩余劳动力所采取的具体生产方式,农业生产中科技使用率等多种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模型量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生态资源保护的影响,具体分为两步:一是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二是分析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对生态资源利用及污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项目还将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生态资源保护的相关因素,归纳在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生态资源遭到破坏的深层次原因,最终为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构建生态资源保护机制提供参考建议。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1、科学性:本课题组对福建省闽江流域的农村地区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共发放1500份问卷,回收了1320份有效问卷,较为全面真实地展示了福建闽江流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构成以及闽江流域农村地区现存的劳动力所采用的生产方式以及这些生产方式之于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2、先进性:本课题组将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与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相挂钩,基于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对于生态的破坏的社会现实的角度出发,从宏微观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3、独特之处:本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厘清与解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生态环境破坏的根源,并通过模型量化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更与生态资源保护之间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我4国当前生态资源利用与保护政策对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的影响绩效。最后探寻政府如何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1、实际应用价值:本作品中,实地调研的真实数据与相关理论分析相互结合可以为闽江流域农村地区生产方式的变更以及农村生态坏境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有效研究数据;2、现实指导意义:本作品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生产方式的变更以及生态环境之间关系,通过大量的数据调研结果和建模分析解析了当前农村生态破坏的根因,并提出了如何建立有效的机制来缓解当前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作品摘要首先,本作品着重于分析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加快的大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劳动力加速转移表面上看减轻了农村环境破坏压力,实则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可能会带来生产方式的转变从而加深人与自然的矛盾。其次,本作品通过对闽江流域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在实际问卷调研得到的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模型量化来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生态资源保护的影响,其具体分为两步:一是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二是分析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对生态资源利用及污染的影响。接着在此基础上,本作品还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生态资源保护的相关因素,归纳在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生态资源遭到破坏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本项目为作品在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怎样构建生态资源保护机制提供参考建议。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会议上或报刊上发表及所获奖励无5请提供对理解、审查、评价所申报作品具有参考保监会的现有技术及技术文献的检索目录[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我国农业污染的现状及应对建议.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6,9(4):17-21[2]陈锡文.环境问题与中国农村发展.管理世界,2002(1):5-8[3]绕静,许翔宇,纪晓婷.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发生机制和对策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1(8):81-87[4]温铁军,董筱丹,石嫣.中国农业发展方向的转变和政策导向:基于国际比较研究的视角.农业经济问题,2010(10):88-93[5]葛继红,周曙东.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78-2009年的江苏省数据.中国农村经济,2011(5):72-81[6]韦杰,贺秀斌.三峡库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水土保持的影响.中国水土保持,2010(10):18-20[7]黄飞雪.生态补偿的科斯手段与庇古手段效率分析——以园林与绿地资源为例.农业经济问题,2011(3):92-96[8]Pagiola,StefanoandGunarsPlatais(2007).PaymentsforEnvironmentalServices:FromTheorytoPractice.Washington,D.C.,TheWorldBank[9]Loureiro,M.L.,McCluskey,J.J.,andMittelhammer,R.C..Willconsumerspayapremiumforeco-labeledapples?JournalofConsumerAffairs,2002,36(2):203-219[10]樊士德.劳动力流动对欠发达地区产出效应的测算.中国农村经济,2011(8):22-32[11]秦守勤.简述国外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光明日报,2008-10-03(理论社科版)[12]王美艳.劳动力迁移对于中国农村经济影响的研究综述[J]中国农村观察.2006,(3):70-73[13]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14]王维国,徐勇,李秋彤.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定量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6)1-8[15]李仙娥王春梅.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比较[J]中国农村经济,2004(5):69-75[16]候风云.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规模估计以及外流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6析【J】中国农业经济,2004(3):13-21[17]AlanDebrauwScottRozelle迁移与中国农村的家庭投资[J]中国劳动经济学.2005,2(2)[18]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社区处.农村剩余劳动力定量研究[A].调研世界,[19]肖焰.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治理乡镇企业环境污染中的作用整合.生态经济,2005(6):31-34.[20]董红杰,黎苑楚.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生态权被侵害的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A].宏观管理,2013(2):13-15.[21]金三林.国外生态补偿的政策实践及启示[J].中国税务报,2007(8):63-64.[22]杨磊,孙洲.经济博弈视角下的生态补偿[A].绿色科技,2011(10):6-8.[23]李克国.中国的生态补偿[A].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设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24]DrewGutenberg,JeanRobert.GameTheory,1990-1995:9-20.[25]杨磊,孙洲.经济博弈视角下的生态补偿[A].绿色科技,2011(10):6-8.调查方式□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文件□亲临实践□个别交谈□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影视资料□集体组织□会议□自发□其它______________主要调查单位及调查数量省(市)县(区)乡(镇)村(街)单位邮编姓名电话调查单位个150人次7C.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说明:1.申报者可根据作品类别和情况填写;2.填写此栏有助于评审。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加快的大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在劳动力不断转移的过程中与之相对应的是农村人口对生态资源的压力减少,这似乎为生态资源保护提供了契机。然而,现实调查发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地区,依然存在着农业资源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现象,福建省也不例外,尤其是福建省闽江流域地区,闽江流域因为其脆弱的山区生态,水土流失、水源污染等问题已经直接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存。可见,如果不改良原来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态资源保护机制,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但没有推进生态资源保护,而且还有使其恶化的可能。国内外的学者对于当前农业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问题也做出了大量的思考和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大量农村人口构成了对环境的巨大压力,使多数农村居民处于贫困状态,生存压力巨大,从而无力顾及控制污染;并且农村人口规模的扩大还会增加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量(葛继红,2011)。由此可见,大规模的农村人口直接或间接地加大了对生态资源的破坏。韦杰(2010)分析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造成农村劳动力数量减少,极易造成农业资源的撂荒;并且为了满足粮食、收入增长的需求还会对农业资源进行粗放使用,最终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破坏生态资源的状况。针对上述现象,一些学者建议推动劳动力转移,转变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不断提高收入的基础上发展生态型产业(秦守勤,2008)。Loureiro和McCluskey(2002)等人发现,消费者愿意为不同的生态标签产品支付较高的价格,从而激励生产商采用环境友好型的技术并以生态标签的形式获得相应的补偿。所以,发展生态农产品市场,引进资金与技术,推进当地的生态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益,是实现当地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8从资料显示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国内外对于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农村生产方式变更对于农村
本文标题:(申报书)农村劳动力转移下生态资源的影响研究基于闽江流域上游调研分析负责人(陈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4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