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真题模拟精选)2013高考历史“点中点”特训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013高考历史“点中点”特训: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2、马克思说,“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对该论述正确的理解是①君主专制是最典型的“人治”②君主专制具有残暴性③君主专制极大地压制“人性”④君主专制有百害无一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B.呈现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态势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4、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A.维护皇权独尊B.倡导尊老爱幼C.强化尊卑等级D.凝聚血脉亲缘5、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材料反映A.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B.旧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C.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不复存在D.等级森严的分封制逐渐被中央集权取代-2-6、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A.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B.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C.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D.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7、“只有将各事件与总体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起揭示出来,指出其相似点和不同点,才有可能认识历史的全貌。”“其治史,乃以社会形态为躯壳,以阶级斗争为灵魂。所论厥为自秦以来,中国社会形态之阶段分别。”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观是A.整体史观和唯物史观B.文明史观和整体史观C.唯物史观和文明史观D.现代史观和唯物史观8、“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循天下之公”,这些观点A.是皇权强化、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反映B.是批判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制度的呼声C.反映了军机处建立和密折制推行后的政治现实D.是对当时西方要求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呼应9、与汉朝、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对当时社会的进步意义主要在于A.能选拔到道德优异有议政能力的人B.有利于巩固豪强地主的统治地位C.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D.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10、对明清两代实行闭关锁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封关闭疆,一概禁绝外商来华贸易B.落后于世界潮流C.其目的在于防范西方殖民入侵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存在是其深层原因-3-11、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反映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C.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D.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12、“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淹没在尘土之中。”这主要说明雅典民主()A.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B.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的专政工具C.带有强烈的不宽容性D.受到道德和规则的约束13、“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B.皇帝与宰相的矛盾尖锐,由谏官来调节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D.谏官的职责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14、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模式曾经使中国引领世界文明达2000年之久,这其中必然有它的合理性因素,这些合理因素包括()①强化了国家和民族认同感②统治者把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重要的目标追求③服从意识有利于增强对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执行力④面对灾难中央政府有全国性的应急处理能力-4-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5、“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仕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康熙皇帝发出这一感慨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A.君主高度专制集权B.皇位嫡长制继承不可替代C.帝王对闲适生活的向往D.丞相制度废除的局限性显现16、《虔台倭纂》记载:“倭夷之蠢蠢者,自昔鄙之曰奴,其为中国患,皆潮(州)人、漳(州)人、宁(波)绍(兴)人主之也”;“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材料说明A.倭寇多是被胁迫的中国人B.海禁政策导致了倭患出现C.荡除倭寇的战争卓有成效D.倭患导致了海禁政策出台17、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含义是()A、礼仪礼节B、政治制度C、风俗习惯D、国家政权18、历史学家钱穆以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西汉设立中朝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③北宋设立枢密院④明朝设置内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9、“铁券”(图1)民间俗称“免死牌”,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这种现象①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②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③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④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5-20、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秦王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的读音也当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中央集权B.皇权神圣,专制独裁C.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D.随意性21、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③二人所处时代不同,批判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④两种观点都批判了中央集权制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22、下表记录着某学者讲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部分教学内容。据此判断,该学者的讲授主题最有可能是时间史实背景魏晋指定地方官吏中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人才,送中央政府作为录用根据。地方割据,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隋朝选举权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国家统一;对人才的渴求;旧制度的落后与弊端日盛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专制皇权空前加强C.统一是历史发展主流D.科举制度的影响23、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6-24、《中国清代科技史》中写道:“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史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驶速迟缓”的主要原因有①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②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④漠视私有产权,没有专利权观念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5、《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注:应为1911—1912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A.小农经济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26、《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由此可见,撰史者应该A.客观记载历史事实B.公正评价历史事物C.全面记载历史发展D.辩证看待历史现实27、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8、“改土归流”的影响在于()①加强了清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②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③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局面④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9、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7-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D.实现了选贤任能30、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A.实行了科举制度B.加强了君主专制C.加强了中央集权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31、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32、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下列各项对该观点理解准确的是①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②结束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③削弱宰相职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④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综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这三级完成的时间段分别是A.西周、隋唐、两宋B.秦汉、东汉、隋唐C.秦汉、隋唐、北宋D.西周、秦汉、北宋34、北宋司马光写到:“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在历史上洛阳曾经是下列哪些王朝的都城①东周②西汉③三国时的魏④北魏⑤北宋()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8-3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一现象对应的朝代应该是A.西周、秦朝、三国B.汉朝、唐朝、明朝C.秦朝、汉朝、唐朝D.战国、汉朝、宋朝36、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四位皇帝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了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咱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言论:A.只有唐太宗的说法与史实相符B.都与史实不符合C.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
本文标题:(真题模拟精选)2013高考历史“点中点”特训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4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