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采掘类•一、拟建生产规模8×106t/a的露天铁矿位于山区,周边有耕地。露天采场北800米处有一村庄,生活用水取浅层地下水。采矿前需清理地表,剥离大量岩土。生产工艺:采矿——选矿——精矿外运。•尾矿属第Ⅰ类一般工业固废,尾矿库选在距露天采场南1000米沟谷内,沟底有少量耕地,两侧生长灌木,有一自北向南河流从沟口外1000米过,河流沿岸为耕地。沟口附近有20户居民的村庄。尾矿坝设在沟口,下设渗水收集池,渗水、澄清水回用生产,不外排。1、应从哪些方面分析地表清理、岩土剥离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对地表植被的破坏,造成一定的植被生物量损失及其生态效益的损失;•(2)破坏农田,造成农田面积的减少和粮食产量的损失;•(3)地表清理及岩土剥离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4)由于处于山区,还需分析是否会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而破坏生态环境;•(5)清理、剥离活动是否会对山区野生动物造成不利影响。2、露天采场运营期的主要水环境影响有哪些?•(1)运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不断抽排地下水,容易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影响周边井水水量或水质,进而影响居民生活;•(2)地下水位下降也有可能影响周边植被的生长;•(3)抽排地下水也容易导致地表下沉,形成“漏斗”。•(4)采矿作业破坏植被引发水土流失,容易使下游河流地表水水质变差。3、给出尾矿库区植被现状调查内容。•(1)调查尾矿库区及影响范围植被的生境特征、植被类型及分布情况;•(2)调查有无国家或地方保护植物种及分布情况;•(3)调查主要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特别是优势种的生长情况•(4)设置样方,调查植被及主要植物的覆盖率、频率、密度等基本情况。实测或估算其生物量。4、简述运营期尾矿库对环境的主要影响。•(1)造成沟底农田及周边灌木丛的破坏;•(2)尾矿干滩产生的扬尘对环境空气的污染;•(3)尾矿区人员活动及尾矿坝堆高作业的噪声影响;•(4)尾矿库渗漏可能对沟口附近居民饮用水造成影响;•(5)对周边区域的景观影响;•(6)溃坝风险影响。5、尾矿库建设是否涉及居民搬迁?说明理由。•(1)不能确定。•(2)因为20户居民处于沟口附近的位置并不确定。•二、某矿区拟新建12.0Mt/a的煤矿,井田以风沙地形为主。西高东低,相对高差20m,地表典型植被为沙生植物群落,植被覆盖率为25%;区域为半干旱温带高原大陆性气候,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排矸场位于井田南边界外一条东西走向的荒沟内,该荒沟附近有一个村庄,现在居民25户。井田内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砂砾层潜水,潜水位仅埋深2-5m,煤炭开采不会导通地表第四系砂砾层潜水。预计煤矿井开采地表沉陷稳定后下沉值平均为20m。1、列出沙生植被样方调查的主要内容。•(1)调查样方周边植被生境,主要包括海拔高度、坡度、土壤类型与结构等;•(2)样方中植物情况,包括植物种类(包括优势种和建群种)及其拉丁学名、盖度、密度、频率、植株高度、生物量、优势度等。•(3)调查是否有国家或地方保护物种。如有保护物种,需对其生境及其生存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包括种类、数量、分布范围、生存状态与生境条件等。2、简要分析地表沉陷稳定后地貌的变化趋势,给出因地表沉陷导致的主要生态影响。•(1)地貌变化趋势:•①由于地表移动,井田内(包括井田周边)会仍留下较多的裂缝,甚至形成季节性冲沟。•②由于井田下沉20米,原井田内西高东低相对高差20米的的岗丘地形将消失,下沉区将形成外围西高东低的盆地。•③形成盆地会产生积水现象,特别是浅层地下水会补给入渗,形成水塘;水塘周边会生长非地带性的湿生植被而替代原来的地带性沙生植被。•④总体来看,地表下沉稳定后,井田西高东低的岗丘地形将变为平地与盆地,且井田局地将由原来的风沙地貌演变为局地(水侵)湿地地貌。•(2)深陷导致的主要生态影响:•①下沉盆地边坡会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②下沉盆地区域植物群落将发生变化,由地带性的沙生植被将非地带性的水生或湿生植被替代,生态系统类型将发生变化;•③下沉盆地外围沙生植被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生存环境更为严酷,甚至面临死亡;3、排矸场现状调查时,应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生态?)•(1)既有排矸场是否存在扬尘污染问题;•(2)排矸场是否影响了荒沟附近居民饮水;•(3)矸石山是否存在塌方及溃坝问题。•(4)防止矸石山自燃与爆炸的措施是否落实,是否采取防止矸石山自燃的分层堆放、分层垫铺粘土或石灰措施。•(5)对荒沟内及周边区域植被的破坏,是否采取了一定的生态恢复措施,效果如何。•(6)排矸场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7)对荒沟季节性排洪是否采取了相应的防洪排水措施;•(8)既有运输道路及两侧生态保护目标影响情况调查。4、给出建设期主要施工废水处理措施。•对施工废水根据类别及其处理后的用途,分类分别处理:•(1)井下施工排出的少量井下涌水根据使用情况,采取设置过滤、中和、沉淀、生化处理或消毒等深度处理工艺;•(2)砂石料系统冲洗废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主要通过沉淀池处理,降低SS的含量,重复利用;•(3)机械车辆维护冲洗废水,应先设置隔油处理,然后再进入生化处理设施进行深度处理。•三、某大型金属矿山所在区域为南方丘陵区,属泥石流多发区,矿山上部为褐铁矿床,下部为铜、铅、锌、镉、硫铁矿床。•现在拟在露天铁矿开采基础上续建铜硫矿采选工程,采矿生产工艺流程为剥离,凿岩、爆破、铲装、运输,采矿排土依托现有排场。新建废水处理站处理采场涌水,选矿生产工艺流程为破碎、磨矿、筛分、浮选、精矿脱水,选厂建设尾矿库并配套回用水、排水处理设施。尾矿库位于选厂东侧一盲沟内。•续建工程采、选矿排水均进入A河。选矿排水口位于现在有排放口下游3500m处进入A河。在A河设有三个水质监测断面,1#断面位于现在有工程排水口上游1000m,2#断面位于现在工程排水口下游1000m,3#断面位于现在有工程排水口下游5000m,1#,3#断面水质监测因子全部达标。2#断面铅、铜、锌、镉均超标。土壤现在监测结果表明,铁矿采区周边表层土壤中铜、铅、镉超标。矿区周边有2个自然村庄,甲村位于A河1#断面上游,乙村位于A河3#断面下游附近。居民以种植水稻、果树、茶叶为主,生产生活用水均为地表水。1、指出该工程对甲、乙村庄居民饮水是否会产生影响?说明理由。•答:(1)对甲村饮水不会产生影响。因甲村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上游1000m1#监测断面的上游,且所处河段的水质不超标,而甲村距离拟建工程选厂排水口较远(4500m以外)。因此,拟建工程选矿排水不会影响到甲村。•(2)对乙村饮水将产生影响。因为乙村位于本工程新建排水口下游1500m附近,虽然现状水质不超标,但根据现有采选规模较小的铁矿排水口下游1000m的2#断面重金属超标的情况来看,续建规模较大的本工程营运后排水却可能会导致乙村所处河段出现重金属超标。2、说明该工程对农业生态影响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因子。•答:农业生态影响的主要污染源为:•(1)采场及采矿中的凿岩、爆破、铲装、运输;•(2)选矿厂的破碎车间、磨矿车间和筛分车间;•(3)采场涌水处理站及选矿厂排水设施;•(4)尾矿库及其渗水池。•以上污染源会产生的扬尘会污染农田,排水(特别是事故排放)进入农灌水体亦会污染农田,污染因子主要是:铜、铅、锌、镉。•四、某拟建铜矿主要矿物成分为黄铁矿、黄铜矿。该矿山所在区域赋存地下水分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后者主要赋存于矿区出露最广的千枚岩地层中,与露天采场矿坑涌水关系密切。•拟定的矿山开采方案如下:•1.采用露天开采方式。•2.采坑废石和矿石均采用汽车运输方式分别送往废石场和选矿厂。采坑废水通过管道送往废石场废水调节库。•3.选矿厂设粗碎站、破碎车间、磨浮车间、脱水车间和尾矿输送系统等设施。尾矿输送环节可能发生管道破裂尾矿浆泄漏事故。•4.废石场位于露天采场北侧的沟谷,设拦挡坝、废水调节库(位于拦挡坝下游)和废水处理站等设施。废水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地表水体。•5.尾矿库位于露天采场西北面1.6km处的沟谷,尾矿库溢流清水优先经回水泵站回用于选矿厂,剩余部分经处理达标后外排。1.指出影响采坑废水产生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减少产生量的具体措施。•(1)降雨及地表径流水汇入量;开采对千枚岩的破坏程度及基岩裂隙水涌出量,这与矿区开采时序或方式、开采面积、开采深度等有较大的关系。•(2)采区外围设置截(排)水沟或防洪沟;采区“先探后采”,划定禁采区,设置防止突水(或涌水)的维护带。2.给出废石场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和可行的废水处理方法。•(1)PH、SS、铜、铁、硫化物,以及铅、锌、铬、镉、汞等其他重金属。•(2)工程在废石场设置了废水调节库和废水处理站,均应做好防渗处理,废水可经中和、化学络合沉淀(或絮凝沉淀)处理后,回用于选矿厂,或经监测达标后回用于采场内降尘、绿化,尽量少排或不排入附近地表水体。3.针对尾矿输送环节可能的泄漏事故,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1)选用优质管材;•(2)设置备用输送管道;•(3)设置安全防护隔离带;•(4)避开山丘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5)加强巡查,必要时设置远程监控系统;•(6)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演练,发生泄漏事故时,及时启动。
本文标题:2、采掘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45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