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01课《白杨礼赞》
偃师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库(语文版)版权所有九年级语文组中国教育学会中育学业质量保障研究所学业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课题指导1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白杨礼赞》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分解第1课《白杨礼赞》(2课时)教学目标双向表学习内容学习要求重点难点检测方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鉴应用字词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恹恹欲睡虬枝婆娑秀颀大毡子开垦外壳锤炼主宰倦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妙手偶得纵横决荡傲然挺立√√√A、C句子一、作者赞美白杨树是“伟丈夫”,由树及人,一连用四个“难道……?”的句式二、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五处语句√√√√√C、D、F段落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1第一部分(1)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第二部分(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三部分(5-6)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第四部分(7-8)提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第五部分(9)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D、E、F偃师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库(语文版)版权所有九年级语文组中国教育学会中育学业质量保障研究所学业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课题指导2主要检测题型:A、填空题B、判断题C、选择题D、简答题E、阅读分析题F、欣赏评价题第二部分第1课《白杨礼赞》课堂教学设计一、关于教材分析与处理:1.现代文教学要求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中强调“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这些要求是展开本课教学的依据2.教材内容分析《白杨礼赞》是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一篇讲读课文。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这篇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爱憎分明,感情炽热,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它那质朴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构思,更是令人赞叹.《白杨礼赞》所在的这一单元是散文单元,它在教材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学习散文阅读,在了解散文中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提高阅读散文的能力和写作记叙文的能力。(2)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感受山水之美,指导学生切实感受白杨树的美。主旨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的赞美之情。√√√√√D、E、F语法修辞拟人比喻和对比排比和反问√√√√A、C、E、写作方法采用了含蓄的象征手法,托物言志。√√√√√D、E、F文学知识茅盾√A、C散文的基本特点:形散而神不散√√A偃师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库(语文版)版权所有九年级语文组中国教育学会中育学业质量保障研究所学业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课题指导3(3)本文语言朴实,饱含感情,而且贴近生活,跟本单元作品语言风格基本一致,容易让学生领会,使用语言要在朴素自然的基础上,吸收融进典雅的书面语言,这才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正道的道理。二、关于教学设计的建议1.学情分析以前学生学过不少写景的文章,也学过不少议论抒情的文章,但是对于如何把事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结合起来,并借之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理想和追求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不太熟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习本文需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处理好物与情的关系,把握好文章的写法,并能写借物寓理的文章。2.教学建议(1)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根据本课的特点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建议对《白杨礼赞》的教学应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方法,注意课文的用词,修辞方法的运用,语言的锤练,通过阅读来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2)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3)教育家卢梭认为:“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鉴于此,建议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采用图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情感。(4)新大纲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教学该课,建议采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指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教学过程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学生课前准备:①提前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②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今天,我们学习现代文学大家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板书:白杨礼赞),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赞美这平凡的白杨树。这节课,我们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以图片导入。出示一张苍劲盘结的古松图片和一张妩媚的杨柳图片从反面引出白杨树的笔直向上,导入到对白杨树另一种美的赞美。)二、作者简介:(1)学生根据资料进行自己介绍。(2)幻灯片呈现作者简介。(强调记忆)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三、学生自读文本1.师:本文题目为《白杨礼赞》,请同学们说说看“礼赞”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这偃师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库(语文版)版权所有九年级语文组中国教育学会中育学业质量保障研究所学业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课题指导4个词语又告诉我们本文的基调是什么呢?生:答“礼”为敬礼,致敬,“赞”是赞美,因而本文以崇敬的、赞美的作为基调。2.课件呈现要求掌握的字词并播放《白杨礼赞》的朗读带,要求学生边听朗读边给下面字注音。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恹恹欲睡(yānyān)虬枝(qiú)婆娑(suō)秀颀(qí)大毡子开垦外壳锤炼主宰倦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妙手偶得纵横决荡傲然挺立听完后要求每组派代表把注音写在黑板上。后老师订正。四、学习探究1.动脑: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同学们思考本文的线索也就是本文的“神”是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后课件显示: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2.动手:本文五次提到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用笔在书上画出来。老师检查学生画的是否准确。3.手脑并用:根据主线试对本文进行层次划分。第一部分(1)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第二部分(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三部分(5-6)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第四部分(7-8)提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第五部分(9)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五.小结《白杨礼赞》是一篇美文,处处渗透着高尚的审美情趣。作者西北之行所见的白杨树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作者借赞美白杨树到底要赞美什么?让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六.作业1.给一幅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要求学生用100字左右的文字分析会徽的象征意义。2.掌握“字词积累”及课件所显示的词语。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本文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二.学习探究(一)动脑:学生朗读第一、二部分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思考: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结合学生平时作文开头冗长的毛病进行分析)2.自由朗读2—3段,要求找准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黄土高原特点,见到黄土高原的偃师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库(语文版)版权所有九年级语文组中国教育学会中育学业质量保障研究所学业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课题指导5感觉,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明确:特点: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感觉:雄壮,伟大,单调。情绪: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3.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明确:①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雄壮”“伟大”的背景,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②写高原单调,令人“恹恹欲睡”,这是从反面为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作铺垫。(二)手脑并用:学习探究,研读课文第三部分1学生朗读,要求其他学生在听读时,注意画出文中有关直接描写白杨树的语句。2思考几个问题:(1)文章选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2)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3)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学生讨论后明确:(1)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2)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3)文章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3同学们在你们的作业本上用简笔画下白杨树外观结构并标明其特点。叶:片片向上枝:笔直、紧紧靠拢干笔直皮:光滑、有银色的晕圈(三)手脑并用:继续研读课文第四部分通过细致的描绘,白杨树笔直、挺拔的“外形美”就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了。然而,文章的主要目的还在于表现白杨树的“内在美”。1教师朗读第四部分内容。要求:教师朗读时,学生画出文章中赞美白杨树的相关词语。2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1)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2)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3)这一部分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学生讨论后归纳:(1)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采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2)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第一句由树及人,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为下文作铺垫。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一层深一层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偃师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库(语文版)版权所有九年级语文组中国教育学会中育学业质量保障研究所学业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课题指导6“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气势充沛,酣畅淋漓,展示了阔大而深远的境界。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3学生自由朗读第7段,体会排比和反问的表达作用。明确: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4小结:第8段进一步表明:“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深化了四个反问句的意思,于是水到渠成,揭示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四)动脑:研读课文第五部分1学生阅读课文第五部分。2讨论:作者
本文标题:(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01课《白杨礼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55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