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案(修改稿)高二语文组于春丽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熟读诗歌。2.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发挥想象,品味诗歌的意境3.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重点:能自主赏析,品味诗歌意境美,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意境美教学用时:4课时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景物充分发挥想象,诵读品味,用心鉴赏。*单元学习重点:品味诗歌意境美*单元涉及的主要内容:意象出意境;一字出意境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让学生回顾“意象”并举例(指名回答)1.什么是意象?“意”即诗人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意象即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2.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先请学生试举例):(1).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离别、游子(2).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凄凉、悲愁(3).梅花、翠竹、松柏、幽兰、菊花:高洁、隐逸(4).美人、神女、灵修:国君(5).杜鹃、磁针:坚贞(6).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思乡(7).青鸟、鸿雁、雁足、尺素:音信、书信(8).白雪、玉壶、冰心:高洁3.什么是意境?2“意”,作者的感情;“境”,作者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物(意象)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情感和客观场景融合在一起,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中的艺术境界。4.常见意境举例: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5.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教师点拨总结):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二、例举赏析6.例诗1: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情感(请学生充分思考回答)《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意境:萧瑟苍凉。情感:沦落天涯之人的孤独之感,思乡之情。例诗2(学生自主赏析):《子夜吴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教师点拨:意象: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的秋意,深切的思念。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意境: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秋意,这寒衣是送给戍守边3关的亲人,声声寒砧都传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三、总结方法(教师总结)7.鉴赏意境关键点: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乐景也可以抒发哀情)。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来说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鉴赏诗歌,要诵读全诗,抓意象,品意境,悟情感。第二课时*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置身诗境:指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沉浸在想象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2.缘景明情:指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诵读与品味作品中描绘的景或物,或人或事,也就是抓住表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情感。3.缘景明情的方法(师生互动解决)吟诵→意象(抓特点)→想象与联想→意境→明情一、诗文扩写式赏析一、例诗(教师点拨)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仔细分析诗句特点,通过合理想象,抓住诗人心态,扩写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二、赏析方法(教师总结):4抓住诗句中的基本景点(意象);抓住单个景点的基本特点;抓住整幅画面的特点,进而把握诗的意境,理解人物的情感;合理想象、联想,巧加串联,扩写成文。1.抓住诗句中的基本景点(意象)通过分析,这两句诗的基本景点有:①山②水③柳④花⑤村2.抓住单个景点的基本特点(请学生充分思考回答)①“山”的特点是“重”(层峦叠嶂)。②“水”的特点是“复”(曲曲折折)。③“柳”的特点是“暗”(绿阴正“浓”)。④“花”的特点是“明”(明艳、艳丽)。⑤“村”的特点不明显,但从“山”“水”两景点可推知这“村”应是“山野之村”,由此我们可以推知这“村”应该具有“朴素”、“原始”的特点。3.抓住整幅画面的特点,进而把握诗的意境,理解人物的情感(教师总结)“山重水复疑无路”一句,我们从“重”“复”可以推知画面应有“迷濛”之美;从“疑无路”可知,人的心情有些“迷惘”。而“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就有了变化,从“暗”和“明”可以推知画面应是“明朗”“清新”的,人的情感里有一种“惊喜”的因素。4.合理想象、联想,巧加串联,扩写成文例:青翠可掬的山层层叠叠。不远处,飞瀑从天而降,濛濛细雨落在草木上,草木愈见葱翠。清碧的山泉在诗人身边迤逦而行,蜿蜒的山径已依稀难辨。诗人正感迷惘,拐过一道山崖,前面花明柳暗,几间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三、拓展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试用上面方法扩写以下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浩瀚(想象)烽烟——孤、直长河——蜿蜒(想象)落日——浑圆赏析:大漠浩瀚,没有往日的风舞狂沙。在这无边的苍茫之中,一缕边关的烽烟5直上云间;长河蜿蜒,这游动的生命之水,流过荒凉,流过孤寂,流向远方,映着浑圆的落日,五彩的暮云,怎不让边塞孤寂的旅人感慨万千。第三课时二、品味情景式赏析一、赏析步骤(教师讲解)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意境有何特点?)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答题时应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三方面缺一不可。二、答题步骤(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参与)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情调、氛围。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出运用什么手法抒发“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三、例诗赏析(学生自主赏析)绝句(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6阳关普照日江山四野青绿溪水映日明丽阔远春风和畅风花草花草竞放风送花香明净清丽的初春风景图画泥融土湿泥融燕子衔泥筑巢温馨和谐沙滩暖和暖沙鸳鸯鸳鸯静睡四、试题解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学生按要求答题。唐多令(邓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南京)时所作。1.问题:试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就“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3句诗,写一段鉴赏文字。2.解答示例:南飞的许多大雁,在秋天清冷的月色下,宿于白茫茫的芦花中(景),作者用了冷色调的意象,渲染(烘托)了凄清、冷寂的氛围(境),寓(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法),抒发了朝代更替,国家破亡的愁苦与无奈之情(情)。(解说诗句、分析意境、确认手法、情感各1分)3.描景——析境——论法(术语)——表情7五、拓展训练(教师引导)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食。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1.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落叶满空山”,秋风萧瑟,落叶满山,杳无人迹,这是一幅萧索而凄清的图景,诗人融情于景,抒发了对朋友的深切的关怀之情及路径难辨,欲行无路,无以对朋友予以慰藉的惆怅;表现了诗人自己在“清冷”中无以遣怀的寂寞。第四课时三、炼字意境式赏析认知精妙词语:生动、富有表现力词语(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虚词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一、赏析步骤(教师讲解)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二、答题步骤(教师讲解学生参与)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三、例诗赏析南浦别8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1.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四、拓展训练(学生自主赏析)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空”字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诗的“愁”味,使主题更加显明。五、总结方法(学生思考教师总结)1.要重点关照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2.要关注修饰语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9“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3.要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本文标题:(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赏析指导《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案(四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58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