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学的发展一、文学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社会生活的发展是文学发展的客观基础,社会生活发展对文学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首先,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决定着文学作品内容的发展变化。其次,从文学作品的形式看,其样式、种类、体裁、语言等形式因素也随着社会生活内容的发展而发展。2、社会生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分工对文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第一,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分工,使文学成为真正的艺术生产。第二,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分工,促进了文学的繁荣。第三,在私有制社会,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分工压抑了劳动群众的艺术天才,限制了专业作家创作才能的充分发挥。二、其它社会意识形态对文学发展的影响1.政治对文学发展的影响。2.哲学对文学发展的影响。3.宗教对文学发展的影响。4.道德对文学发展的影响。5.法律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三、经济对文学发展的最后决定作用1、经济是文学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2、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文艺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说明了经济是文艺发展的最后决定因素。决定文艺发展的还有其它社会意识形态因素,经济决定文艺的发展往往通过某种中介(如政治)等起作用。也说明了文艺等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本节复习要点:1、文学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2、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从文学活动→艺术生产。文学活动一旦进入现代资本运行的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就随着时代的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这是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后,主要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待文学艺术活动的结果。P17“当艺术生活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指艺术形式—引者)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恩选集2卷,人民出版社95版,p28]“艺术生产”的三层,三种意义第一层,与物质生产相对的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涉及到的重要问题,是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的理论。认为艺术的一定的繁盛时期不与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第二层,艺术生产指的是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第三层意义,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属性,这种意义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剩余价值理论》中经常提到的。马克思认为,“一切所谓最高尚的劳动—脑力劳动、艺术劳动等都变成了交易的对象,并因此失去了从前的荣誉。”[马克思,《工资》,马恩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p659]。这样,艺术消费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马克思专门探讨了艺术创作成为艺术“商品”的条件,在他看来,作家所以是生产劳动者,并不是因为他生产观念,而是因为他使出版他的著作的书商发财,也就是说,只有在他作为某一资本家的雇佣劳动者的时候,他才是生产的。例如密尔顿像春蚕吐丝一样创作他的《失乐园》,那是他的天性的表现,这不是“艺术生产”;即使他后来把它卖了五磅钱,也不属于“艺术生产”的范围。只有那些为书商提供工厂式制作的作家和编书人,他们的产品一开始便被纳入资本运作的过程中,这些人才是生产者,他们的劳动才是“艺术生产”。[参见马恩全集,26卷,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p432]高科技的发展必然带来大规模的机械复制和数码复制,从此不再有真实和原作,一切都成为类像和虚假。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最终使文化也成为机械复制的产品,而这些产品随后又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录像、录音、书籍、光盘、软盘等产品无穷复制,使我们失去了个性、风格乃至私人生活。原稿、原件不复存在,一切都是类像,整个世界漂浮在表面上,没有了真实感。到处都是互文性和超文本。人们突然悲哀地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
本文标题:04文学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78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