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07-经济地理学的考卷_B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B卷)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总分任课教师签名学生姓名______学号______学生系别_____专业____年级____班级____课程名称__经济地理学__考试日期______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一、填空题(24分,每题2分)1、___的___理论认为,在中心存在着六个自我强化、反馈的效应,支持中心的成长。2、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反映了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__差距;而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反映的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__差异。3、研究认为,在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条件下,国际贸易的基础将由比较优势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的___;国际贸易格局中目前的公司间产业内贸易将向___贸易发展。4、从经济地理研究的思维方法上看,20世纪前期的区位论研究强调___分析,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而数量革命后,___分析受到重视,特别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5、狭义的新产业区判断标准包括中小企业集聚且它们之间具有密集的___、区域生产专门化突出、当地___密切并且呈现一定程度的“机构密度”。6、纳克斯的___理论和卡多尔的___观点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冈纳·缪尔达尔的理论互为补充。7、企业空间演变模式主要包括沃茨的___、泰勒的____、哈坎逊的___和迪肯___。8、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主要包括___、___、___三种类型。9、跨国投资国别的四种主要选择取向是___、___、___、___。10、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点主要有___、___、___、___等类型。11、公司生产单位的四种主要区位特征类型是___、___、___、___。12、企业实现扩张的两种主要方法是___和___。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13、广义的贸易投资一体化14、经济区划15、地租曲线16、库兹涅茨法则17、一体化战略三、简答题(24分,每题8分)18、当前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要特征。19、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20、劳动力因子(要素)对经济区位的影响。四、论述题(36分,每题16分)21、下图反映了当前全球纺织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格局,试结合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点,分析当代纺织服装业的全球布局特征。22、试分析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作用机制。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填空题(24分,每题2分)1、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认为,在中心存在着六个自我强化、反馈的效应,支持中心的成长。主导、信息、心理、生产、连接、现代化2、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反映了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实际(或规模)差距;而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反映的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异。3、研究认为,在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条件下,国际贸易的基础将由比较优势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的竞争优势;国际贸易格局中目前的公司间产业内贸易将向跨国公司内产业内贸易发展。4、从经济地理研究的思维方法上看,20世纪前期的区位论研究强调规范性分析,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而数量革命后,实证主义分析受到重视,特别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5、狭义的新产业区判断标准包括中小企业集聚且它们之间具有密集的联系网络、区域生产专门化突出、当地根植性密切并且呈现一定程度的“机构密度”。6、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和卡多尔的循环累积观点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冈纳·缪尔达尔的理论互为补充。7、企业空间演变模式主要包括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8、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主要包括集中于经济中心区布局、集中于边界地区、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三种类型。9、跨国投资国别的四种主要选择取向是成本与利润取向、市场取向、要素取向、公司战略取向。10、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点主要有工业点、商业网点、服务网点、城市等类型。11、公司生产单位的四种主要区位特征类型是全球集中生产型、市场地生产型、专业化生产型、跨国一体化生产型。12、企业实现扩张的两种主要方法是内部发展和外部发展。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13、广义的贸易投资一体化:它是指当代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之间高度融合、相互依赖、共生发展、合为一体的一种国际经济现象。14、经济区划:经济区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按照既定的原则、指标,识别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并把它们的空间界限划分出来;二是对各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依据全国或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对经济区未来发展方向、目标、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等进行战略性规划,提出相应的对策。15、地租曲线: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农场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16、库兹涅茨法则:第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第二,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然而,它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不一定与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合地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17、一体化战略:企业实现增长的重要战略之一。它是企业从经营业务的角度,将若干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整体的战略。主要包括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两种类型。前者是指为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巩固市场占有率而与同行业企业进行联合的一种战略;后者是指将生产与原材料供应或产品销售联合。其中,节约交易费用M(市场交易中寻找交易对象、签约合同、监督履行合同等能使市场交易顺利进行所需要的费用或成本)是其重要动机之一。它又可分为后向和前向一体化。三、简答题(24分,每题8分)18、当前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当前,经济活动全球化深入发展,突出表现出如下五方面特征:1)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世界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建立(2分)2)经济全球化发展地域差异明显,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所占份额有限;3)国际水平分工进一步发展,基于价值链的分工日渐显现,经济格局发生变化;4)经济全球化呈现多极化趋势,逐步形成了以亚太、西欧为中心的多极化格局,全球化与区域化同时发展;5)经济全球化的多边协调机制不断完善,世界贸易组织等全球性国际多边协调机构地位不断提升,非政府组织发挥着重要的推动或阻碍作用,民族国家政府的双边、多边协商日渐普遍。19、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罗斯托根据对一些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的研究结果,归纳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如下六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基本上是原始的农业活动,主要从事作物栽培。(1分)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农业生产技术有所改进;家庭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人们开始储蓄,金融制度应运而生;企业家阶层逐渐形成;经济活动出现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2分)起飞阶段:人均国民收入快速、持续增长;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走向商品化;资本运作加快;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分)成熟阶段:重化学工业成为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部门;劳动力高学历化、熟练化和专业化,同时人口也继续向城市集中。(1分)高额消费阶段: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对耐用消费品需求增长,导致消费结构变化;生产大量的耐用消费品;垄断、市场和政府干预并存。(1分)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追求文化娱乐方面的享受;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教育、文化、卫生、住宅、旅游等与提高生活水平有关的部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的主导部门。(1分)20、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劳动力特色的影响。劳动力密集的地区或都市(特别是大城市地区),有着多种多样的熟练劳动力,成为需要大量劳动力供应的企业的有利区位。(2分)劳动力素质的影响。经济活动对高素质的科技劳动力的需求却越来越大,高素质劳动力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能够获取高素质科技劳动力的区域,成为最适宜现代经济活动发展与布局的区域。(2分)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差异对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大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区位产生较大影响。(2分)劳动力移动的影响。劳动力国内国际的空间移动对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及其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2分)四、论述题(36分,每题16分)21、试结合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点,分析当代纺织服装业的全球布局特征。这是一道开放性问答题,学生的回答应达到如下五方面基本要求:1)当代全球产业转移的新特点:当代全球产业转移是技术进步和分工深化的结果,是在全球化时代要素自由流动水平不断提高背景下的转移,是要素分工条件下,价值链生产环节的转移,也是跨国公司实施全球经营战略在全球范围内谋求利润最大化而进行的转移。(4分)2)纺织服装业是最早在全球广泛分布的产业,它不仅是体现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优势的重要产业部门,同时也是工业化初期理想的产业部门。因此,该产业的全球产业转移发生比较早。(2分)3)纺织工业主要包括纺纱和织布两个主要环节,从很小的家庭作坊到大型跨国公司的附属企业都可以从事这些环节的生产,但目前纺织工业日益呈现出资本密集型特征,大型公司的地位也更为突出。但作为纺织工业最主要客户的服装工业,其技术的复杂和精密程度比纺织工业低,其生产组织方式也更为灵活,转包业务非常普遍。这主要因为服装的设计、裁剪和缝制过程一般可以分开,而后者很适合转包。此外,服装产品的个性化程度很高,分销商、特别是零售商的地位日益重要,而这对服装产业的空间布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事实上,服装产业的产业链表现出明显的“购买者驱动”的特征。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纺织服装业的生产链中处于不同地位,适合生产的产品各不相同。(2分)4)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纺织和服装业生产明显下降,纺织服装业的生产主要转移到东亚、墨西哥、加勒比海沿岸、东欧以及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这样的转移趋势在劳动力密集度较高的服装业比在资本密集度较高的纺织业更为明显。纺织服装产品的进出口数据同样能比较好地反映全球纺织服装业的空间布局特征。首先,服装业的出口地区集聚程度远比纺织工业低;其次,发展中国家在服装生产方面的出口优势更为明显,新兴工业化地区在全球服装业出口中的比例正在迅速下降,除美国外,包括意大利在内,各主要发达国家在服装出口中的比重都在下降。进口方面最显著的特点是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服装进口国,意大利成为在服装业唯一有盈余的主要发达国家。最好能结合全球纺织业生产和消费格局图进行分析。(4分)5)虽然发展中国家在纺织服装业的生产和出口数量上占有优势,但发达国家产品的利润率明显更高,发达国家的纺织工业资本技术密集度不断提升,服装业则向个性化和品牌时装方向发展。(4分)22、试分析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作用机制。1)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经济意义。它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它是区域经济的一种重要结构,由于区域经济活动总是在地理空间上进行,一方面各种经济活动需要把分散在地理空间上的相关要素组织起来,形成特定的经济活动过程;另一方面,各种经济活动之间需要相互联系和配合,但是其区位指向又不尽相同,故需要考虑如何克服地理空间的约束而相互连接起来而形成一个大的经济系统。(4分)2)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它由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而这些要素并不是简单的空间形态,而具有特定的经济内涵和相应功能。(3分)3)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三个主要作用机制。第一,单个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它是指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
本文标题:07-经济地理学的考卷_B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187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