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北京林业大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析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学问题与对策课程名称:景观生态学任课教师:牛树奎班级:林学09-3班学号:090114328姓名:夏提古丽·依买尔浅析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学问题与对策摘要: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共同构成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长期以来,重城市轻乡村的发展思想导致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不断尖锐。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加入WTO后的国际化冲击,未来的lO-20年间,中国将进入一个乡村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这将使得中困本来紧张的人地关系变得更加严重,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乡村发展将而临更大的挑战,同时也将是中圈乡村发展的重要契机。本文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通过研究乡村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的组合、结构、功能以及变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乡协调、全盘布局和保留自身特色等相应的生态规划治理措施和对策,尽可能使乡村景观格局呈现多样性、异质性,并在功能上表现出稳定性和连续性,最终实现城乡景观和谐发展的局面。关键词:城市化;景观生态学;对策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景观生态学[1andscapeecology]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综合方法研究地表景观单元中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相关联系统的科学,是地理学、生态学以及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它把景观单元作为一个生物学谱系中高于生态系的生物系统,着重研究景观单元中变化规律及其与景观周围环境条件的关系,比较研究原始状态的景观和受人类影响的景观。在方法上把地学研究水平途径与生态学对自然变化和功能研究的垂直途径结合起来,是地学研究向生态学和环境保护工作渗透的产物,对资源和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规划、生态评价等可提供别的学科不可代替的理论基础[蒋宏国,2011]。2.文献综述自景观生态学在我国开展研究以来,虽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队伍相对还较为分散,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总而言之.近十年来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主要特点:1)研究内容的实用性: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景观生态学研究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区域生态规划、城乡建设、园林设计以及生态旅游等各个方面.并均取得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成果;2)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从城市到农村,从森林到荒漠.景观生态学研究在我国涉及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3)研究专题的集中性:过多集中于对景观结构和格局的研究,缺乏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4)研究方法的单凋性;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还多集中于对各类景观指数的计算和分析上.在实验、景观模型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上尚为欠缺;5)研究尺度的不连续性:找国的景观生态学还多集中于孤立的中、小尺度上的研究,尚缺乏较大尺度、大尺度上的以及跨尺度的、系统的研究(曹宇,2001)。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看,城市是典型的以人类干扰为主的景观,是一种连续动态变化的特定景观,也就是说,城市景观的主要特点在于自然景观的破坏和人工景观要素的扩大。具体表现为:环境污染源增多、面积扩大;内部绿地和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锐减;城市建筑急剧膨胀,向郊区扩展,取代农田模地和绿地拼块。而城市边界系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与乡村衔接的景观。他既有自然的因素又有人为干扰的因素,有引进拼块又有残留拼块,具有镶嵌度高、景观元素类型多种多样、异质性大的特点。生态合理的城市边界把自然慢慢渗入到城市之中,为改善城的生态环境服务。它是一种开放空间,在兼具限制城市无限蔓延破坏自然景观和农田的基础上。应以近自然的特色与魅力吸引人们去享受,并提供开放游憩的景观功能。面对中国未来巨大的城市化前景,前瞻性的城市边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黄琦等,2011)。4.城市化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缩小城乡之间差距,建立新型城乡之间关系,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实现农业集约化、乡村现代化与T业化的关键途径和方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了小城镇建设和乡村城市化的步伐,以往长期落后的农村,在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南于急功近利、缺乏合理规划和不顾及地方的实际情况等原因,使得乡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许多景观生态问题,阻碍了乡村城市化的发展。5.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景观生态问题普遍意义上的乡村城市化,是指农村中大量农业劳动力就地转移到非农领域,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演变为城市性特征的过程,它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变化的复合过程,其中伴随着农村地区农村人口减少,城镇人口的增加,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等现象。现代意义上的乡村城市化,不能理解为高楼大厦和宽阔的马路,而应该在保持地方特色风貌的基础上,用生态化的思想和理念来推进小城镇建设和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小城镇和乡村的生态化水平,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乡村城市化发展速度和水平较高,正在逐步带动内陆地区的乡村发展。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单纯经济利益的追求,没有顾及乡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各地浓郁的地方特色消失,随之而来的是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可见,乡村城市化不单是一种人口、社会、经济现象,也是自然、文化发生变化的复杂过程。它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免由于人们过度强调经济生产价值而产生一些问题。从目前乡村城市化的现状来看,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1自然、半自然景观退化,生态平衡失调在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农田、果园、池塘等具有乡村景观特征的自然、半自然斑块在大量的退化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柏油路、建筑物等硬质界面的人工景观斑块,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之间缺乏连续性,过渡生硬。自然景观单元主要以城镇绿地形式存在,但往往构成类型单一,覆被稀松,缺乏空间上层次感,既难以完成应有的生态功能又使自然环境的舒适度与美学价值的降低。由于受到急功近利思想与短期利益的驱使,乱砍乱伐和毁林开荒等不合理开发,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草地资源退化、森林覆盖率剧减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乡村城市化的发展。生态系统内部固有的联系和秩序被打乱,空间上的完整性被破坏,加剧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降低了生态系统自身的调控能力,甚至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情况,生态平衡严重失调。5.2景观格局混乱。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农村和城镇内部景观元素,大体上可分为斑块、廊道和基质i种,表现为不同的空间形态、格局和功能。而在更大尺度上,农村之间、城镇之间以及农村和城镇之间也构成城镇格局体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区域小城镇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城镇和农村没有纳入到区域尺度的城镇体系发展格局中考虑,各部分自行发展,重复建设颇多,既没有考虑到景观整体格局与规模发展,也没有意识到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从长远来看,人类不良活动给原来的自然、半自然斑块带来了毁灭性的干扰和破坏,其潜在的更大的危害必将转嫁到子孙后代身上。同时,由于乡村管理无序,生活垃圾种类多样、复杂,垃圾乱扔乱丢现象严重,生活污水与丁业废水未经处理或不达标直接排入河流、沟渠与耕地之中,这也是影响乡村生态环境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5.3传统文化景观与现代文化景观不协调,乡土特色风貌逐渐丧失在乡村城市化的过程中,具有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传统景观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变得高度破碎化,并且失去了自身的特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各民族人民为适应自然,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方风貌和建筑风格,是我们应该保护和发扬的民族文化。5.4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土地浪费现象严重近些年来,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月.农村建设用地规划多相对滞后,用地规模、布局、功能定位不尽合理,导致了粗放、低效利用土地。许多地方兴办乡镇企业大量的占用耕地,乡镇企业分布极其分散,缺乏合理系统的规划,多圈多占、占而不用或不充分利用等土地利用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农村内部自身用地布局结构不合理,随着中国农村人口增加,农村居民点也在不断的扩大,许多地区肓目的把耕地划为宅基地,而村庄内部多为一些老宅旧宅,甚至无人居住,出现了“空心村”等问题。南于缺乏规划与管理,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引进的多数项目各自进行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配套,分散配置的非农产业相对于城市的相对集中发展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形成资源利用率低下局面,造成了土地利用的严重浪费。5.5农田面源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除了城市和工业发展带来的“三废”污染之外,农业耕作过程中造成的空气、土壤和水体等面源污染问题也很严重。其影响较广泛,危害也较为严重,亟待妥善解决。化学农药和化肥具有两面性,它既是农业高产丰收的有效保障,又是有毒物质和环境污染物。由于农民对农药认识的局限性,不能合理有效的喷施,致使化学农药产生许多负面的效应(陶思明,1996),如农药残留、水体污染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死亡等等,不利于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破坏了土壤的生态服功能。目前,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在不断增加,而有机肥和农家肥逐渐的被忽略和遗忘,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板结、退化,不利于植物生长。村城市化过程中景观生态问题的对策景观生态学是一门介于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功能和景观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生态空间的镶嵌稳定性来寻求持续发展中的稳定性,建立生态持续景观,其特别强调综合整体观,其指导思想、研究方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高度一致的。6.针对目前乡村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考虑,应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治理。6.1实施景观生态规划,重整景观整体布局乡村景观是南自然斑块和人类经营斑块组成的镶嵌体,受到自然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傅伯杰,2002),其不仅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大农业生产系统,同时也包括人文建筑生活系统,三大系统相互影响,相互支持,体现出乡村景观的环境服务、生物生产和文化支持三大功能。由于人类活动的盲目性,致使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和人文景观受到巨大破坏,环境服务功能一直没有受到重视,产生了乡村景观的结构单一、功能不完善,异质性低、破碎化现象严重和连通性差等问题。因此,必须开展乡村景观评价,实施乡村景观规划(周再知,1999),科学合理地进行农村村落布局(刘黎明,2001),构建乡村景观的生态安全格局,强化景观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实现景观生态的恢复与重建,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有效协调自然景观和人-丁景观之间的关系,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实行可持续的景观规划与管理(阎雷雨,1998)。6.2重乡村城市化区域尺度的协调.以整体性的原则。协调区域城镇的综合发展景观生态学特别强调综合整体观,在村庄和城镇景观生态规划中要注重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原则,形成区域尺度的城镇发展体系,以区域内的农村和城镇为依托,建立多层次、多功能、互补型的区域城镇发展体系,避免就村论村,就镇论镇。城镇与乡村网络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明确结构。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充分研究区域尺度内的人流、物流和能流的流动与变化,以及景观格局、流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开展景观生态设计与规划,从总体上协调资源、工业、交通运输和生产等各方面的关系,优化产业格局,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带动,共同发展。6.3保持地方乡土特色风貌,有效协调传统文化景观与现代文化景观以及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之间的矛盾乡村城市化不是把目前落后的农村建设成单纯经济意义上的城市景观,而是要在保留乡村景观地方特色风貌的基础上,综合自然、社会和经济三方面,推进乡村城市化,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文化景观是指人类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把自己的某些思想形态或观念意识同自然景观相结合产生的一种复合景观,其实质就是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改造的结果。所以,优秀传统的文化景观是先辈们长期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智慧和结晶,更能体现浓郁的地方风情。而在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的现代文化景观建设应该是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提下,对传统文化景观的继承和发展,不是对传统城市发展道路
本文标题:090114328--夏提古丽.依买尔--林学09-3班--浅析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0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