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
第1页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摘要: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或上海自贸区,它是一种经济手段和生产组织方式,也是继改革开放之后的一次伟大的创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第一个获批准的试验区,它的成立和运行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其成立近些年来,中国政府秉承“顶层设计”这一指导性方针,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进行着大刀阔斧的改革试验。在上海浦东境内建立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是中国大陆境内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是一次新的突破。自贸区的建设是新时期国家领导人带领人民深改入革开放的一次重大举措,是上海推进转型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机遇,同时也是浦东二次创业的强大引擎。在金融改革发展的浪潮中,上海争取到了中国政府给与的先行先试特权,在优厚政策支持下,率先引入先进的国际理念和贸易方式在自由区中开展贸易活动,带领中国向更健全完善的经济运行机制迈进。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的一些尝试性政策,如简化工商登记程序、扩大服务业的开放、采用负面清单措施更大程度上实现贸易与投资便利化,这些措施都会在促进自贸区发展的同时,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形成一套全市可推广、全国可复制的宝贵经验。正因为如此,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才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各地也在跃跃欲试,积极探索。本文通过分析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和所取得的成果,并借鉴其经验,结合我国各地的地域特征,为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关键词:自由贸易区;职能转变;负面清单;深化改革;金融自由化一、引言(一)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背景中国自贸试验区选定上海并不是偶然。在国务院的期望中,上海自贸区会成为推进改革和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将会以“一国之内”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出现,它实施特殊的监督政策和优惠税收,对一国内的转口贸易、离岸贸易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013年3月底,李克强总理在上海考察期间察看了位于浦东的外高桥保税区,并指出鼓励并支持上海积极探索,在现有综合保税区的前提下,研究如何试验先行在28平方公里内成立一个自由贸易园区试验区,促进开放,推进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1]。李总理所指28平方公里就是上海综合保税区范围,其中涵盖了2005年与浙江跨区域合作成立的洋山保税港区、1990年全国首个封关运作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以及2010年9月开始运营的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上海口岸服务最新颁布的数据表示,2012年,上海口岸外贸货物容量高达3.6亿吨,同比增长5.9%,上海港继续维持货物和集装箱容量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外高桥港区达到1536万标准箱,接连八年蝉联全国国际船舶容量最高的港区[3]。(二)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趋势1.数量持续增长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会缩小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因而会削弱自由贸易区的作用,甚至会使自由贸易区消失。然而事实证明,基于自由贸易区在吸引国外投资、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就业机会、增强经济实力等方面的作用,近年来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的数量仍在持续上升[14]。2.影响逐渐扩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自由贸易的扩大,自由贸易区的影响也不断扩大,在吸引资本和技术的作用不断向区外扩大的同时,一些优惠政策和鼓励政策也不断在区外实施,进一步第2页发挥了自由贸易区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最重要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过自由贸易区这一经济平台进行战略合作,将发达国家的商品、资本和技术与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土地及政策相融合,使投资国与设区国各获其利,可以取得“双赢”的成果。3.功能趋向综合从70年代起,以转口和进出口贸易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和以出口加工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就已经开始相互结合,自由贸易区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大,并不断趋于综合化。目前世界上许多自由贸易区通常具有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仓储、加工、商品展示、金融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结合起来就会很大程度上提高自由贸易区的运行效率和抗风险能力。今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物流为主导的多功能自由贸易区将持续增多。二、上海自由贸易区理论与现状综述(一)自由贸易区的定义与功能作用1.自由贸易区的定义自由港贸易区又为自由口岸、自由贸易区等,由自由港发展而来,它是以自由港为依附,将范围扩张至自由港的邻近地区。自由贸易区是在所在国的政治管理下,地处关境之外,被海关治外法权保护,没有贸易限制的关税豁免区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具有“境内关外”特征的特殊区域。国际上自由贸易区的基本作用是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仓储、商业与工业性简单加工、商品展示和金融,货运等服务贸易功能。所说的自由,更深意义上是指在指定区域内贸易、物流和关税的自由,核心为通过放松管制,加速货物进出、人员往来、资金流动、信息传递。2.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和作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把转口和对进口货物进行简单加工,主要针对商业,并以转口邻近国家和地区为主要目标,多建在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7]。自由贸易区通常的作用是:改变投资环境,便于吸引国内外投资、中转或出口加工的商品,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增加附加值,同时减少资金的占用;有利于设立综合性、国际化的运输、加工服务体系;便于国际现货和期货市场的成立,加强信息业务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便于提升本国产品出口的竞争实力;提高外汇收入和就业机会,便于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发挥港口的潜能,提高其在世界上的知名度等。(二)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1.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宣布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此试验区成立时,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为中心,加之以机场保税区和洋山港临港新城,成为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实施政府职能转变、外商投资与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方针,并将全力推进上海市转口、离岸业务的发展。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在上海成立。2.上海自由贸易区概况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政府建立在上海的区域性经济特区,是中国政府划分出来特别用于国际经济活动,并积极减少政府方面的干涉,加之以宽松的政策支持,在税收方面如同关外区域对待。因此这一区域的贸易交易方式免于传统的区域限制,不受通常的海关制度监督。3.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现状及成果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自贸试验区建设在上海市全力推动。通过一年的改革实验,自贸试验区施行四大制度创新,以负面清单管理为中心的投资管理方针已经成立,以资本项目可交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的的金融改革制度也基本确定,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主导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基本确立。在成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制度相连接的基本制度方针上,取得了第3页重大的阶段性成就。(1)投资管理制度A.制定和完善负面清单。B.实行外商投资备案管理与境外投资备案管理制度。负面清单之外领域的外商投资项目标准制度与企业合同章程审批制一律改成备案制。C.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2)金融制度创新在坚持宏观审慎、风险可控的条件下,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推出了51项创新方案,在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变革几个方面形成了“一线放开、二线严格管制的宏观审慎”的金融制度体系和监督方针,为国家金融创新做好“压力测试”。(3)政府管理创新加速转变政府职能,从关注事前审批转化为关注事中事后监督,形成6项制度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方针框架,强化对市场主体“宽进”以后的过程监管和后续治理。三、上海自贸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到底试验什么,金融服务要扫除哪些制度性障碍。近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金融创新国际论坛上,上海自贸区成为经济学家们尤其关心的内容之一。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强调,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放在第一位考虑的是建立怎样的基本制度,要涉及一些既得利益,还要涉及许多审批权,既要达到高标准开放目标,又要考虑到中国的实际国情,无法参考国外自贸区范围的研究。在谈到自贸区建设时,周主任说,“服务业进深入开放,其中涵盖金融服务的开放”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重点内容。他以外高桥保税区为例,虽然交易份额达到全国各种类型对外开发区的1/3以上,可以接受企业的订单中心、物流中心,但因为对外资金不能互相联系,使得企业的结算中心无法涉及。他强调“金融开放之后,金融怎么监督,比贸易监督更加复杂,但这是自贸试验区必须要突破解决的一项重要内容。”周主任说,自贸区经验必须“可复制、可推广”,不大可能再批准其他试验区,而是“成功一项就往外推一项”,存在未来自贸区从现在的28平方公里进一步扩增到100平方公里的可能。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乔依德强调,自贸区必须对各类金融机构全面开放,尤其是对民营银行要开放。上海自贸区在解决自身定位并疏清其他关系之后,还面临许多的发展问题。这些发展问题有的是自贸区建设共有的,有的是我国自贸区特有的,并且任何一个问题都是自贸区发展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都会影响自贸区的未来发展。(一)上海自贸区的法律框架问题上海自贸区最为核心的重要原则是前国民待遇原则与负面清单原则。之前上海自贸区暂停实施三个与外资有关的法律,是实行前国民待遇的义务,海外机构对此评价极高。但是,部分研究指出,由于中国实施大陆法系,但全球主要自贸区更多的是实施英美法系,特别是国际贸易、投资领域的法律适用大多采用英美法系,上海自贸区是否将涉及基于英美法系的法律制度改革是一个重大问题。如果自贸区的法律保障只是暂时停止使用三个外资有关法律、施行优惠税收制度、放开审批等措施,那自贸区的法律体系是否适用于服务贸易与金融自由化,例如自贸区内法律纠纷怎样解决、上诉法院怎样定位等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这对于海外金融机构的入驻来说是一个首要条件[4]。(二)区域内与区域外的界定上海自贸区提出了28平方千米的地域概念,如果这个地域概念为“围墙”性质,那么上海自贸区就和一般的保税区没有什么区别,更大的可能是政策上的优惠。如果要在这个地域实施投资自由化,那么“围墙”就根本不会存在并且也不可能存在。方案指出,上海自贸区第4页引用保税区的边境关税规则,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这很大程度上还是保税区的“围墙”,但是,服务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怎样能在一个区域内被管治,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区域内外的界定实际是边境开放与境内开放的区别[5]。从以货物贸易为主到以服务贸易及投资自由为主的变化,实质上意味着上海自贸区会更多表现为服务贸易与投资的开放,这不仅是一种边境意义的开放,还是一种境内市场意义的开放,实质上也是中国市场对自贸区、对外资、对国内更大程度的开放。(三)金融开放问题对于自贸区来说,服务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中心实质上为金融自由化问题。上海自贸区涉及多项金融创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自由化等。金融开放在国内存在很多争议,主要是涉及风险的考虑,担心这些关键领域开放会引发金融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对内传染。从负面清单看,这三大金融领域的风险疑问还没有具体解读。1.资本项目自由化如果自贸区内资本项目自由化是完全程度上的自由化,那么自贸区会成为国际资本流通的“自由港”,实质上也是出入中国的国际资金的“集散地”,这个领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风险不可小觑。和之前“港股直通车”相同,理论上可以实现“闭环运行”,但事实上资本流通无孔不入,根本没有办法“管道化”,上海自贸区面临相同的问题。如果自贸区资本项目自由化是审核制度下的自由化,那么它和香港现状实施资本项目下“逐一审批”并没有本质区别。2.人民币国际化上海自贸区在投资自由化与政府推进的情况下,或许能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桥头堡”,变成另一个人民币离岸市场。国内外的人民币资本在自贸区内将自由流通。这会出现三个问题:一是上海自贸区和香港都作为人民币“离岸市场”怎样分工和定位;二是上海自贸区内人民币回流机制怎样设计,同时是否适用于香港;三是如果全球人民币都流入上海自贸区并回流,货币政策的冲击影响和应对措施是否健全。3.市场开放上海自贸区将更多表现为服务贸易与金融的改革,并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不要开放市场,二是如何开放,三是对内开放。如果外资都能开放,那理论上内资同样可以,例如能否让民营企业发展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四)持分者兼容问题在上海建立自由贸易区,也许会提
本文标题: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2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