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02讲.寻租理论及其在我国转型社会中的应用
寻租理论及其在我国转型社会中的应用仲伟周博士、教授、博士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710061陕西西安雁塔西路74号E-Mail:weizhou@mail.xjtu.edu.cn1、研究的背景1.1、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诸多社会实践问题(1)价格双轨制改革(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官倒与腐败先后导致两任党的总书记去职);(2)国有企业改革试点试点好推广难困境(到今天的中石油荣登世界500强企业第一把交椅,但国人不感兴趣);(3)公营垄断产业(市场化)改革举步维艰;(4)区域发展(开发)雨后春笋但问题重重;(5)政府管制下的官员腐败或不作为(为何反复越反越烈,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是否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6)高校的招生试点与合并(现在为何下放大专高职?);(7)国际贸易的进口配额与管制;(8)为什么我们的市政公路变成拉链式公路?(9)企业(股权与债权)融资与管制等等;(10)现在几乎是全民寻租;1、研究的背景1.2、经济学理论的困境(1)我国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困境:从其研究对象、方法等都无法解释这些问题;(2)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体系)的行为研究主要集中于市场竞争下的利润创造活动:这种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内容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寻租理论局限:研究对象、方法、理论体系的缺陷:他们理论或研究主要局限于较为完善的市场条件的寻租行为,而我国改革以来社会中的寻租行为却是发生在向市场转轨进程中;1、研究的背景1.3、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完善寻租理论以及主流经济学理论体系;(2)现实意义:对我国转型社会中的寻租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其治理措施与建议等。2、寻租理论综述2.1、寻求垄断特权的寻租理论(1)代表人物:Anderson,Rowley&Tollison(1988);Buchanan(1980);Desoto(1989);Jagannathan(1987);Fung(1987);Kokord&Colander(1984);Kruger(1974);Magee(1984);Posner(1975);Tollison(1979、1982);Tullock(1967、1970、1971、1974、1980、1993)(2)主要观点a、思想渊源:Smith与Say的特权垄断思想:同行中人甚至为了娱乐或消遣也很少聚在一起,偶尔如此,他们谈话的结果不是阴谋对付公众就是筹划提高价格(Smith,1776);如果某人或阶级能够等到政府的帮助阻止他人竞争,他就取得特殊权力,而以整个社会为牺牲(Say,1803)。2、寻租理论综述b、寻租的定义:寻租是一种个人追求私利最大化造成社会浪费而非社会剩余的特定制度背景下的经济行为(Buchanan,1980);个人投资既不提高也不降低社会生产力水平,但却因此获得垄断权力而提高自己的收入,这就是寻租(Tullock,1980a、1980b);寻租就是运用稀缺资源去追求人为创造财富的费用(Tollison,1982);寻租被定义为通过政府干预获利(Anderson,Rowley&Tollison,1988)。(从古典学者到现代学者的演进)c、寻利与寻租:前者是通过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创新而获利或者模仿创新而获利,而后者则仅依靠疏通政府建立垄断壁垒而获利(Buchanan,1980;Tollison,1982)d、寻租层次:三个层次(Buchanan,1980;Tollison,1982)2、寻租理论综述e、寻求垄断特权的社会成本:从看不见的手到看得见的手:从HarbergerTriangle(Harbergaer,1954)到TolluckRectangle(Tullock,1967、1987;Posner,1975)2、寻租理论综述f、三个相关概念:创租指对人为租金或剩余的寻求(Fung,1987),避租是为了防止他人寻租分享自己利益的活动,租金耗散是指双方这样的内耗行为(Tollison,1982)。g、反寻租措施:变寻租为寻利如对寻租行为予以揭露、形成反寻租的道德或思想环境、改进或调整财产权的程度创造一些使其衰败的条件、使寻租带来的那些不好的制度自然而然的消失、购买垄断者的垄断地位、变革制度结构使所有的寻租活动都更加困难;建立公开咨询制度、对特殊的寻租活动征税并对破坏寻租和反对寻租行为给予津贴等(Koford&Colander,1984),改变寻租的产生条件如从政府对经济不恰当干预产业租金出发减少政府对市场交易的不适当压抑、提高政府服务体系效率和透明度、健全法制等办法来减少租金的产生并保证市场经济运行的秩序等(Desoto,1989;Jagannathan,1987)。(3)理论评价:静态的、孤立的,用总量条件代替边际条件2、寻租理论综述2.2、DUP理论(1)代表人物:Bhagwati、Brecher、Hansan、Kemp、Kruger、Pitt、Magee、Sheikh、Srinivasan等。(2)主要观点:a、DUP定义:这种(国际贸易中的关税、走私等)活动带来的收入是直接非生产性的,即这种活动产生的货币收入既不直接产生传统效用函数中的商品或劳务,也不直接产生传统效用函数中包括的中间产品或劳务(Bhagwati,1982、1987;Bhagwati,Brecher&Srinivasan,1984;Bhagwati&Srinivasan,1983)b、DUP活动的四个基本模型:2、寻租理论综述Bhagwati&Hansan(1973)的走私逃避关税模型及其发展(Sheikh,1974、1989;Pitt,1981):在非限制性关税条件下,如果走私是完全竞争的,当走私的固定成本小于包括关税的价格,则无法判断走私与合法贸易对福利影响谁优谁劣;当走私的固定成本等于包括关税的价格,则走私对福利造成不利影响;如果走私成本递增,走私必然对福利造成不利影响;如果走私是垄断的,无法判断走私对福利的影响,但走私的垄断好于走私的竞争;在限制性关税条件下,走私必然优于合法贸易的福利效果。Bhagwati&Srininvasan(1980、1983)以及Bhagwati,Brecher,&Srininvasan(1984)的寻求保护性关税模型:寻求保护性关税的合法收益对该国的福利影响好坏视该国的经济具体生产与消费情况而定。2、寻租理论综述Kruger(1974)的进口配额模型:如果发放进口配额方面存在竞争,则禁止进口比使用进口配额更为可取;在伴有进口配额寻租条件下,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小,则租金越大、寻租损失越多;寻租的出现,进口商之间的垄断比竞争好;在数量限制情况下的本国货币贬值除了会影响进口外,还能产生资源重新分配效果,即降低进口许可证租金价值就减少了寻租。Tullock(1967)的关税模型及其发展(Brock&Magee,1978;Findlay&Wellis,1982;Feenstra&Bhagwati,1982):社会各利益集团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就会采取浪费资源的DUP活动进行疏通游说政府,期望通过增加进口关税来确保自己的利益;而这些行为又会导致相反利益集团的相应行为。2、寻租理论综述c、DUP活动的规范分析:社会经济的初始和最终状态都是扭曲的;初始是扭曲的,但结果不扭曲;初始不扭曲,但结果扭曲;初始与结果都不扭曲(Bhagwati,1982)。(3)理论评价:两种产品与要素(2*2)、固定贸易条件的假设太严格、理论分析缺少严谨等、仅有实证描述缺乏政策分析与建议,2、寻租理论综述2.3、寻求经济管制的寻租理论(1)代表人物:Becker(1983)、McChesney(1987)Peltzman(1976)、Stigler(1971)(2)主要观点:a、国家是产业组织利益集团巨大潜在利益的源泉,对此管制既可能是强加于他,也可能正是他所需求;既然国家拥有任何私人无法具有的强制权,所以任何产业集团都积极寻求保护性政府管制,这种利益集团的活动成本导致社会资源浪费;管制的有效措施是颁发营业执照,他又取决于产业集团规模、集团的人均收入、该职业在城市的集中度以及该集团的内聚力以及反对派的存在(Stigler,1971);特别是由于反对派的存在,政治均衡价格并非受管制企业与社会的利益最大化状态(Peltzman,1976).2、寻租理论综述b、一个在生产政治压力越有效的集团,越有可能降低该集团的赋税负担或提高其补助水平;一个压力集团的政治影响效果不仅取决于自己的绝对能力,还取决于竞争对手的能力;高效率的政治决策往往比低效率的政治决策更可能被采纳;对于政治上成功、接受补贴的的压力集团,相对于纳税的压力集团其规模往往很小(Becker,1983).c、在经济管制中,政府官员不仅以对某集团有利的政策通过为诱饵,引诱此利益集团向政府官员进贡(政治创租),还可能以对谋利益集团不利的政策通过相威胁,迫使这些利益集团向他们进贡(政治抽租)(McChesney,1987)。(3)理论评价:缺少动态分析、无规范分析、以及政府官员寻租与私人寻租的比较分析。2、寻租理论综述2.4、寻租经济绩效理论(1)代表人物:Baumol、Brooks、GallapherHeijdra、Murphy、North、Olson、Thomas、Shleifer、Vishny等。(2)主要观点:a、经济增长应从对物的研究转移到对人的研究,创新、规模经济、基本积累等并非经济增长的原因,而是经济增长的结果;有效的经济制度消除人们活动的个人收益与成本和社会的收益与成本不一致而提供人们行为的有效激励,促进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的演变就是例证(North&Thomas,1973;North,1981、1990、1993)2、寻租理论综述b、经济增长理论既没有说明经济增长的根源,也没有说明经济增长的渠道是如何被堵塞的,由于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治决策产生分歧、个人与企业决策迟缓、提高了交易成本,所以向卡特尔、工会等利益集团阻碍资源的有效流动与重新有效配置,从而阻碍经济增长;要促进经济增长,就必须横扫一切利益集团,其有效手段就是社会运动、外来入侵等(Olson,1965、1982).(中国文化革命!)c、从中国的科举制、欧洲中世纪骑士制与政教制以及当前的社会制度看,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其企业家资源数量,还取决于其对企业家数量的有效配置,不同的制度决定企业家活动规则、企业家的报酬、企业家的创新等活动,战后日本的起飞就是如此(Baumol,1990);2、寻租理论综述d、古代中国的科举制与西方的骑士制等,都迫使企业家资源离开生产活动而导致经济增长缓慢;而现代社会则因政府过多干预经济,不仅迫使企业家离开生产活动,还严重阻爱企业家的创新活动,也阻碍了经济增长(Murphy,Shleifer&Vishny,1991、1993;Tullock,1980;Gallapher,1991;Rama,1993;Pecorino,1992).现代启示:公务员热?(3)理论评价:割裂了生产与非常之间的关系、市场的有效性假设极为严格、理论与现实的关系。2、寻租理论综述2.5、其他的寻租理论(1)Lindbeck(1976)的内生政客理论;(2)Tullock(1971、1874、1975、1987、1993)的收入分配陷阱理论;(3)在环境污染与保护中的分析(Lee,1985;Brooks&Heijidra,1987);(4)在公共物品供应中的分析(Gradstein,1993;Katz&Rosenberg,1990;Lechman,Quesnel&Babb,1996);(5)在产权私有化中的分析(Glad,1989;Anderson&Hill,1983;Benson,1984)。3、我的研究及其贡献3.1、研究内容:(1)对以上主要的寻租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对他们存在的问题(假设条件、逻辑推理、方法论、结论及其应用)进行分析;(2)集
本文标题:02讲.寻租理论及其在我国转型社会中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33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