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中体育 中国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动向与课题课件
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动向与课题第一部分:对2000-2007阶段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分析一、对第八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前期)的成绩估计1、极大地强化了广大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注2、促进了学校体育界对体育课程目的和目标的思考3、促进了以学校为中心的微观课程的研究,出现了一些好的体育教学内容4、突出了过程评价、激励评价和学生评价,促进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关注5、研究了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一些新教学法的意义与方式,激活了教学方法的尝试与创造6、健康的意义被强调,在一些课程和教学领域中健康和体育的结合得到加强二、第八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位置估计1、事实上处在20年来体育课程改革的延长线;是20年来改革的继续,但不是对改革的改革。2、一些理论越过“中线”,部分理论被推倒了极端,出现错误。三、第八次体育课程教学(前期)改革后更加突出和明显的问题1、体育课程“以运动技术为载体”与“最终达到健康促进目的”的关系被扰乱2、“竞技运动的学科价值”和“运动文化传承目标”被轻视甚至否定3、“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被实质性地虚化了4、心理品质培养和集体教育的好做法受“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的泛化被淡化三、第八次体育课程教学(前期)改革后更加突出和明显的问题5、体育教学评价被“课程评价”概念所干扰,体育课的成绩评定名不存而实亡6、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被削弱、教师的体育教材研究出现荒芜7、体育课堂教学比以前松散,主要反映在课堂常规松散、课的结构松散、运动负荷的要求松散8、体育课程和教学理论出现全面性混乱,众多似是而非的概念和说法急待整理四、第八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条“错误链条”1、否定知识、否定运动技术→2、否定传授性学习、否定教法→3、否定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否定教材研究(教材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规范性)→4、否定规范严谨的教学程序→5、否定结果的、统一性评价→6、否定必要的批评和成绩评定→(还有一条链外的小链:否定身体素质的提高)五、第八次体育课程教学(前期)改革的经验与教训1、体育课程理论不坚实(集体的问题:课程教学理论的不备、个人的原因:个别学者的轻率)2、缺乏对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目标和效果评价的预想和预计3、部分体育课程改革领导者对“传统”的不尊重心态(存在为不一样而不一样、为改革而改革的现象)4、体育教师的群体普遍缺乏反思的精神和能力(要正确处理处理学术和政治的关系)五、第八次体育课程教学(前期)改革的经验与教训5、课程改革缺乏对体育学科特质和特性的充分考虑6、盲目追求体育功能扩大化的心态(学科的压抑原因、例如:运动→体育→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7、上下的信息脱节和信息的不平等(信息的遗漏、丢失、失真和异化现象严重)8、中国学校体育人上下均有的浮躁情绪第二部分:对后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预想与方略(围绕课程标准修订草稿的解读)一、更加突出体育课程性质,大力强化运动技术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课标实验稿》对体育课程性质的描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二、梳理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突出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一)运动参与的主要目标: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2.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3.形成体育意识和习惯(二)运动技能的主要目标:1.学习体育知识和原理、2.掌握运动技术与战术3.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三)身体健康的主要目标:1.掌握保健知识和方法2.塑造良好体形与体态3.发展体能和运动素质4.提高身体外界适应力(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主要目标:1.形成坚强意志和毅力2.会调控情绪并有自信3.形成集体精神和能力4.具有体育品德和行为三、加强三级课程管理,国、地、学各司其职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和课程发展的需要,制订指导本地区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方案。《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对《标准》主要精神的理解和贯彻要点;2.对本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现状、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3.提出本地区分类指导、分层和分步骤推进的课程实施策略;4.确定本地区水平一至水平四教学内容的选择范围及标准;5.制订出本地区各个水平的学习评价内容、方法与标准建议;6.提出本地区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体育场地器材配备、体育教师研修的基本要求。制订《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计划》的要求《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是学校依据《标准》和《方案》的指导与要求,结合学校体育整体发展需要和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制订实施本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计划。《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对《标准》和《方案》精神的理解及贯彻要点;2.对学校教育改革背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现状、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课程资源、体育传统项目等分析;3.明确阐述本校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念和目标;4.制定本校课程实施的工作内容与时间安排;5.确定各年级的学习教学目标;7.制定出各年级学习内容与时数分配范围;8、提出教法运用与学习指导的基本要求;9、具体规定出各年级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定方案,其中包括具体的内容、方法和标准等;10.提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11、提出教学管理方面的具体要求。四、强化对体育教学内容有弹性的指导水平一的运动技能:↓掌握运动技术与战术(主要目标)↓学习目标2:掌握常见运动项目的游戏和简单技术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初步接触和学习一些常见体育项目的简单技术。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兴趣广、技能条件差的特点,运动项目学习宜多而浅,在水平一学习和接触的运动项目数可在12-14项左右。项目可有:(1)球类运动项目中的小篮球、软排球、小足球、乒乓球以及适合本水平学生条件的其他新兴球类项目。(2)体操类运动中的基本体操、广播体操、韵律活动与舞蹈以及适合本水平学生条件的其他体操类项目。(3)武术类运动中的武术基本功、简单的武术套路、跆拳道的简单动作等。(4)游泳运动中的游泳。(有条件的学校要尽可能使学生学会游泳)(5)地方体育运动和民间体育游戏中的冰雪游戏、滚铁环、抽陀螺、荡秋千、跳竹竿、跳皮筋、跳绳、抖空竹、踢毽子,以及各种具有锻炼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体育游戏等。(2)体操类运动中的基本体操、广播体操、韵律活动与舞蹈以及适合本水平学生条件的其他体操类项目。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是:横队、纵队看齐,向左(右、后)转,立正、稍息、踏步,齐步走等队形动作;站立、蹲立、坐位、仰卧、俯卧的各种基本体操动作;棍、球、绳等轻器械体操动作;各种个人和集体的舞蹈动作;有利于发展学生节奏感和协调性韵律动作;唱游活动等。评价视点:所掌握的体操动作数量以及身体的节奏感、力量、柔韧、协调性和体态等。评价方法举例:对学生掌握基本体操动作的数量与质量以及所需的身体素质进行定量评价。五、强化和明确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评价,给予建议和范例一、运动参与: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学习目标:形成通过体育进行积极休息的意识和表现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认识到体育也是有效的休息方式并开始实践。如:在学习劳累时能做简单的体操进行休息,课间愿意和同学一起做活动性游戏。评价视点:所选用的休息方式中是否有积极性的体育活动。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描述他们在学习劳累时是否会进行身体活动或做操,做什么样的操,为什么等。二、运动技能学习目标1:掌握基本活动动作的方法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做出正确的身体基本活动的动作。如:各种形式、速率和方向的走和跑;各种方向的单、双脚跳跃;单双手的投、撇、抛动作;各种方向的滑步;各种攀、爬、钻、滚动、滚翻、悬垂、支撑和负重等动作。评价视点:动作的形式、数量和速率。评价方法举例:对学生钻越过竖立在地上的1米直径的圆圈的动作形式和速度进行评价三、身体健康学习目标:发展柔韧、灵敏和力量素质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完成一定数量代表柔韧性的动作。如:能完成下列柔韧动作中的2-3个动作:横劈叉、纵劈叉、下桥、60厘米握杆转肩、跪坐后躺下、坐体前屈手掌基本触地、站位体前屈抱腿等评价视点:完成柔韧性的动作数量。评价方法举例:跪坐后躺下:成跪坐姿势,上体向后躺倒,至头着地,为完成,头不着地时不算完成。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会调控情绪并有自信)学习目标:体验体育活动对情绪转移的作用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体验在体育活动对情绪转移的作用与效果。如:能回忆和说出自己在体育活动后情绪变好的事例等。可以选用以下的内容和手段发展:在学生的情绪有负面变化时,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体验性体育活动,如在学生备考阶段组织学生进行有放松和幽默因素的拓展性体育游戏,如“大树与松鼠”的心理拓展游戏。评价视点:学生回忆和总结通过体育活动成功调整情绪事例的情况。评价方法举例:在“大树与松鼠”的游戏活动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谈谈自己的情绪变化,谈谈感想,教师在讲解和引导后,对大家的总结进行集体评价。五、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形成集体精神和能力)学习目标:学习在体育活动中适应新环境和新集体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在环境和同伴发生变化时,也能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如:在新分组后也能很快地和新伙伴一起愉快的学习。可以选用以下的内容和手段发展:在体育环境和学生集体被有意识地变化或自然发生变化时,进行专门性的体验性训练,如:“大胆叫出来”等“团队破冰”心理拓展游戏,以及团结友爱的教育。评价视点:学生在“团队破冰”游戏中的表现。评价方法举例:在“人浪”的游戏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谈谈对新伙伴的认识和评价。六、对教学内容的开发进行约束和指导体育教学内容选用的判断标准例:急需开发的内容:有利于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内容,例心理拓展训练、领会教学游戏、克服焦虑和孤僻倾向的教材、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教材,运动处方的教材、安全教育的教材等。需要开发的内容:过去有所忽略的内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例如轮滑、踢踏舞、短拍网球、三门球、花样跳绳、校园定向越野、街舞、跳皮筋、形体锻炼、安全有趣地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教材等。不能开发的内容:非活动性或非技术学习性的内容。棋牌类、电子竞技、魔术、劳作和纯艺术内容,非体育的服装和道具、没意义的背景、挂图和多媒体等七、突出教师的评价地位,强化体育成绩的考核教师是评价第一主体技能和体能是评价内容的主体:60%-80%更加强调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八、继续进行教法改革,强化“学理”研究1.要有利于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2.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3.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4.要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5.要有利于区别对待和因材施教6.有利于集体教育7.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九、科学制订教学目标,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一)制定学习目标建议1.目标要依托教材和教学场景2.目标要具有努力因素和适宜难度3.目标的表述应具体明确和行为化为了使学习目标的表述具体而明确,一般来说,在目标应该包括“条件”(在什么条件下)、“课题”(做什么)和“标准”(做到什么程度)三个基本部分。十、强调运动乐趣与成功,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功感是形成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基础,体育教学必须通过正确的方法运用帮助学生体验成功,要总结多年来快乐体育、成功体育教学实践中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在努力之后都体验到运动的内在乐趣。第三部分: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难题与解决方略难题1:运动技术学习1、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运动技术?难点:运动技术与健康,与终生体育的关系2、我们学习什么运动技术?难点:太多的运动素材,运动素材价值的多样性3、我们学习多少运动技术?难点:掌握运动技术的不同程度的意义,教材排列的原理不清运动技术
本文标题:高中体育 中国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动向与课题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72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