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Pilon 骨 折 外 固 定 架固 定 技 术 探 讨
Pilon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技术探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Pilon骨折指胫骨远端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常导致关节面压缩、胫骨下端粉碎。胫骨下端解剖特点•皮肤软组织与骨骼“紧密相连”•可变空间小•血运差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97年—2000年共17例Pilon骨折•性别:男10例,女7例•年龄:23岁—66岁(39.5岁)大于60岁3例•伤因:高处坠落及车祸12例分类(Ruedi&allgÖwer)Ⅰ型11例,Ⅱ型4例,Ⅲ型2例手术方法要点•Ⅰ型:远折端交叉穿针,近折段一根半针与一根全针,非超关节固定。•Ⅱ型:跟骨穿针后复位,再按Ⅰ型方式穿针并形成超关节固定。(图)•Ⅲ型骨折:穿针及固定方式同Ⅱ型,但关节面往往需要切开复位,骨缺损需要植骨。注意点•勿损伤神经血管,勿进入关节内,术后骨折成角及时调整。•超关节部分3—4周拆除(Ⅲ型骨折可适当延长固定时间1—2周)。结果•15例获平均23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8周(12—28周)。•针道分泌物及浅表感染5例。•无畸形愈合,无肢体短缩,无骨折不愈合。评定标准•主观感觉•客观检查•X线检查优•无痛,步态正常。•踝关节活动度大于其正常的75%。•关节面解剖复位,成角小于5°。良•行走轻度疼痛,步态正常,不影响工作。•踝关节活动度为正常的50%—70%。•关节面复位良好,成角5°—10°差•疼痛,步态不正常,影响工作。•踝关节活动度小于正常的50%。•关节面复位不良,成角大于10°,或踝关节存在内/外移位。本组17例,随访15例•优12例(Ⅰ型10例,Ⅱ型2例)•良2例(Ⅱ型1例,Ⅲ型1例)•差1例(Ⅲ型,关节面复位不良)讨论Pilon骨折外固定术的可行性(Pilon骨折占胫骨骨折5%—7%)•1911年Destot喻为“Pestle”(捣碎骨折)•1950年Bonin称为“Plafond”(拱顶骨折)•1997年Ruedi&AllgÖwer结合创伤特点分为Ⅲ类•1986年Ovadia将涉及干骺部、骨干者进一步分为Ⅳ型、Ⅴ型无论怎样分型,其特点为•作用力:剪切力、垂直压缩力或两者相结合•骨折:关节内骨折治疗焦点•复位关节面•有效维持骨折复位•早期关节活动石膏托外固定•难于满足复位、固定及早期活动要求•难于维持肢体长度•难于处理伤口问题内固定术•“AO”内固定术使疗效得到明显提高(报告优良率大于80%)•缺点1.进一步剥离软组织2.伤口闭合困难或内置物、骨质外露外固定架固定术•创伤小、局部干扰少•交叉穿针固定可靠•操作简单、灵活•适合于各级医院应用Pilon骨外固定的优点•可利用肌腱、关节囊等软组织进行牵伸复位(韧带复位术)•术后可调性能有效调整骨折成角•PilonⅠ型、部分Ⅱ型非超关节固定,能早期活动踝关节•Ⅲ型短期超关节固定能有效维持肢体长度和骨折对线,早期允许关节少量活动•外固定连接杆可增减,能改变其固定强度•独特的牵伸作用,能较好地保持良好关节间隙,避免对胫骨关节面的撞击•交叉穿针能控制大骨折块,提高固定的可靠性•适合于软组织损伤较重、也可用于有骨质疏松的患者Pilon骨折治疗方式选择•石膏托外固定虽有缺点,但可用于不适合于手术者•骨牵引术对软组织损伤重或感染者较石膏托固定更有可取之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尤其“AO”技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对于软组织损伤严重或PilonⅢ型骨折有一定难度•外固定术适合于无外固定手术禁忌症的Pilon骨折,但对糖尿病患者应慎要。且术后要加强护理及针道管理•早期关节融合术不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方式注意事项•遵循先复位后穿针再固定的原则•骨折远端穿交叉针•尽量非超关节固定•针道无张力处理•Ⅲ型骨折延长带架时间•加强术后护理谢谢
本文标题:Pilon 骨 折 外 固 定 架固 定 技 术 探 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79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