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2016保密教育系列之网络舆情素养练习题与答案
2016年保密教育系列之网络舆情素养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第一节网络舆情的传播场域1、两级传播论提出者是罗杰斯。(错误)正确错误2、根据两级传播理论,信息传播的中介环节是(意见领袖)A、大众传媒B、网络C、意见领袖D、受众3、网友爆料是网络舆情的唯一源头。(错误)正确错误4、网络舆情在演进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反复。(错误)正确错误5、针对热点话题,网友发表意见的方式不包括(新闻发布)A、新闻跟贴B、论坛发贴C、新闻发布D、微博评论6、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想什么,却可以影响人们怎么想。(错误)正确错误7、意见领袖决定网络舆情走向。(错误)正确错误8、大众麦克风时代是公众知情权回归的一种形象化表述。(错误)正确错误9、两个舆论场是指党报、党台、党刊、国家通讯社及它们创办的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平台组成的官方舆论场,和以民间口头交流,特别是网络自媒体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正确)正确错误10、以下哪种方式不利于“打通两个舆论场”(对意见领袖禁言)A、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舆情工作B、迅速对民意做出回应C、开设政务微博、微信D、对意见领袖禁言11、相对于新兴媒体,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专业的采访报道能力,较高的公信力和对新闻事实的深度挖掘能力。(正确)正确错误12、在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中,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互相配合和补充推动舆情发展。(正确)正确错误13、下列哪项不属于新兴媒体信息量大的特点(公信力高)A、公信力高B、参与人数多C、传播速度快D、互动性强第二节网络舆情的构成要素、生成机制与演进模型1、网络舆情等同于社会舆情。(错误)正确错误2、舆论的概念外延大于舆情,舆情概念外延大于民意。(错误)正确错误3、次生舆情常见于以下三种情况,有罪推定、波及、牵连。(正确)正确错误4、在涉及公共安全的突发舆情事件中,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酿成次生舆情。正确正确错误5、次生舆情出现的原因不包括(网评员推动)A、应对不当B、出现新的事实C、不当言行D、网评员推动6、作为流行语存在的舆情长尾,实际上是网友出于对某类问题的关注,而留下的社会印痕,其核心层面仍是社会心态的传接。(正确)正确错误?7、下列哪项不属于舆情长尾的特征(危害性)A、符号化B、危害性C、刻板印象D、众创接龙第三节网络舆论生态环境1、当前,移动终端已经取代PC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第一渠道。(正确)正确错误2、下列哪个案例曾创造了中国新闻史在传播方式上的先例(薄熙来案)A、邓玉娇案B、华南虎案C、夏俊峰案D、薄熙来案3、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大,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越弱。(错误)正确错误4、2010年9月,记者邓飞对宜黄机场的“女厕攻防战”,用微信进行直播。(错误)正确错误5、下列哪个新媒体出现后,自媒体成为网络舆论新战场(微博)A、微信B、微博C、snsD、博客6、网络对于中产阶层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娱乐工具而不是信息工具。(错误)正确错误7、演艺明星开设自媒体账号,提高网络活跃度有助于平衡网络声音,理性引导舆论。(错误)正确错误8、具有强大的设置议程和二次传播作用的网络群体的指的是(意见领袖)A、草根B、演艺明星C、意见领袖D、记者9、专家称社会上反对延迟退休的原因的是阶层固化。(错误)正确错误10、一个阶层固化的社会会出现以下现象(沉默的螺旋)A、经济衰退B、缺乏公平的竞争、选拔和退出机制C、标签化现象D、“沉默的螺旋”11、道义差主要强调的是城市之间的观点差别。(错误)正确错误12、下列哪个案例最能代表城市道义差(临武瓜农死亡事件)A、邓玉娇案件B、夏俊峰案件C、北京7、21大雨事件D、临武瓜农死亡事件13、人民日报对基层干部印象的调查结果,表现了罗宾汉倾向。(错误)正确错误14、基层政府最需要注意的是(公信力的提升)A、国家政令的贯彻执行B、公信力的提升C、警惕极少数人妖言惑众D、“沉默的螺旋”的出现15、弱势群体“发声”难,是因为沉默的螺旋原理。(错误)正确错误16、针对抚州爆炸案、厦门公交车纵火案等暴力行为,网络上检讨官民沟通问题时有一种看法,叫做(不按套路出牌)A、“你是哪个单位的”B、“70码”C、“不按套路出牌”D、“我爸是李刚”17、年轻的网民对中国改革和发展前景看好,负面思维很轻微。(错误)正确错误18、大学生的现实情况与他们在网上的表现是不一致的。(错误)正确错误19、目前,海外舆论影响中国网络舆论的方式主要靠中国网民转发信息。(错误)正确错误20、哪个国家把社交媒体看作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美国)A、日本B、法国C、英国D、美国21、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是个别现象。(错误)正确错误22、下列哪个事件属于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瓮安事件)A、表哥杨达才B、厦门公交车纵火案C、重庆雷政富案D、瓮安事件23、在维护钓鱼岛主权的游行中,出现了打砸日系车的行为,表现了城市道义差。(错误)正确错误24、下列哪个不属于个人暴力事件的原因(网络新闻观念开放,包罗万象,参与性强)A、个人属于弱势群体,可能下岗、失业、受排斥、疾病等B、网络新闻观念开放,包罗万象,参与性强C、有较强的相对剥夺感,或社会不公平感D、希望用极端行为引起社会关注,解决自己的问题25、“两微一端”,尤其是微信,不好管理,应该关闭。(错误)正确错误26、下列哪个不属于微信的传播特点(中心化)A、广泛化B、平民化C、中心化D、自主化27、当前,网络中批评社会特别是批评政府的声音越来越多。(错误)正确错误28、网络发声的主体是草根民众。(错误)正确错误29、哪一年整治网络秩序秩序后,舆论格局对比发生变化(2013)A、2013B、2014C、2008D、2015第二章舆情生成中的受众认知特点第一节先入为主1.美国政论家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正确)正确错误2.拟态环境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错误)正确错误3.下列哪些不是有关拟态环境的叫法(图像环境)A.信息环境B.图像环境C.虚拟环境D.媒介环境4.由于“拟态环境的环境化”,你们很难在现实环境与拟态环境之间作出区分。(正确)正确错误5.下列关于“拟态环境的环境化”,说法错误的是(网络的兴起改变了“拟态环境的环境化”)A.网络的兴起改变了“拟态环境的环境化”。B.人们将信息环境作为自己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和自身行为的重要参照体系。C.人们经常会进入到一个媒体加工过的“拟态环境”之中。D.“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是信息社会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6.大众媒介构造的拟态环境应该真实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典型画面,保证各类信息量的平衡。(正确)正确错误7.在药家鑫案、邓玉娇案中,先于法庭审判存在的拟态环境没有对司法公信力产生不利影响。(错误)正确错误8.以下哪项不属于现阶段我国媒体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A.信息量失衡,社会弱势群体被频繁关注和报道,加剧强势群体的不满)A.信息量失衡,社会弱势群体被频繁关注和报道,加剧强势群体的不满。B.虚假新闻流传,使拟态环境偏离真实世界,使受众对传媒内容的真实性产生怀疑。C.因公众的非正常期待,媒体出现”越权行为“,影响其他社会机构组织功能的正常实现。D.媒体为追求注意力,内容趋于娱乐化与低俗化,扭曲受众的道德观念。9.由于“在被给与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带普遍性的结论”,刻板印象是一定是负面的,先入为主的。(错误)正确错误10.网民的刻板印象是网络群体事件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网络事件议题扩大化和现实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正确)正确错误11.下列关于刻板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刻板印象通常只是被强加给社会强势群体,如“官二代”、“富二代”等被舆论“追打”)A.一些媒介会网络事件中的刻板印象进行刻意的渲染和放大,使事件进一步被放大。B.在高度分化的社会中,刻板印象是处理信息的必要手段。C.刻板印象一旦形成,通常难以改变,且容易被反复强化。D.刻板印象通常只是被强加给社会强势群体,如“官二代”、“富二代”等被舆论“追打”12.“污名化”即一个群体将人性的低劣强加在另一个群体之上并加以维持的过程,因此,现实生活处于比较弱势地位的社会群体如农民工、留守儿童等更容易被标签化。(错误)正确错误13.贴标签和污名化,容易诱发网络暴力。(正确)正确错误14.网络人际传播条件下所形成的不利的刻板印象容易激发社会对立情绪。(正确)正确错误15.建立在刻板印象基础之上的标签式舆论,多数情况下有失客观公正,长此以往会产生“偏激共振”。(正确)正确错误16.下列哪个不是引发偏激共振现象的原因(“沉默的螺旋”的影响)A.标签式舆论的影响B.新媒体群体极化的影响C.网络媒体议程设置迎合标签化现象D.“沉默的螺旋”的影响以下章节无练习题第二节信息接收的选择性第三节群体讨论中的心理效应第三章畸变形态的舆情:谣言第一节谣言及其传播规律第二节网络自净机制第三节谣言的破解和治理第四章网络舆情信息源第一节BBS和论坛第二节互联网网站第三节SNS社交网站第四节新兴社交类应用第五节新闻客户端第六节传统媒体新闻网站第五章舆情评论写作第一节舆情评论的定义第二节舆情评论的体裁特征第三节舆情评论常用的手法
本文标题:2016保密教育系列之网络舆情素养练习题与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85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