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电子技术应用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电子类人才。电子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现代电子技术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方向,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专家们预言: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其实质是电子技术的竞争。为此做好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意义重大。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背景及人才需求论证(一)我国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分析现代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均离不开应用电子技术,其相关专业应用非常广泛,与人民生活及经济生产密切相关。特别是现代企业对综合自动化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家用电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工业发达地区的需求更加明显。从近几年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企业对电子电器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在各类专业中一直占前几位。(二)本地区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分析鹤壁市地处中原,毕业生主要择业地区是本市及周边地区,所以,在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要考虑本省和周边地区的经济、产业需求和特征,目前河南豫北地区及周边城市电子产业形成如下的产业特征和方向:1.家用电子产品产业。2.通信设备产业;3.汽车电器产业;-2-4.电子元器件生产产业等。从社会发展现状和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电子方面应用型人才是本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重点发展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加强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是必要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在省内外的企业中较受欢迎,鹤壁天海集团、诺亚电子、七九四厂等企业都成批录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三)应用电子专业的专业现状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于1990年建立,从前以往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看,就业率均在95%以上,在就业岗位上基本上都从事电子电器类工作,我们的毕业生均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本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发展的宗旨,拟在今后3年内电子技术专业每年招收新生稳定在200人左右,在校人数保持在600人左右。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毕业生就业渠道拓展等方面成绩斐然,专业建设得到了学校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思路(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培养大批电子技术应用人性人才;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与高位就业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培养;改革丰富现用教材;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结合走可持续发展建设之路。(二)加强领导-3-学校成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由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学校专家等相关人员组成的机电专业咨询委员会,指导机电子术应用专业建设;成立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小组,负责规划、处理、协调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1、采取倾斜政策,加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培训工作。创造条件,确保所有电子专业教师2-3年内再参加一轮培训,参训率100%;要有1-2名教师参加出国培训,完善参训教师的二级培训、交流制度。2、要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完善相关建设、使用、考核机制,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每年要确保2-3个月在生产一线,到学校实习工厂、相关企业工作,要在1-2年内率先全部通过高级技能定级考核,取得高级工证书,“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四)深化教学管理与课程改革积极推进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支撑的区别化教学改革。围绕教学思想区别化、课程设置弹性化、教学组织区别化、教学评价多样化,进行积极探索,尝试学生技能选择区别化;推行“导学、精讲、勤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与培养。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在完成现有校内省、市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确立申报新的省、市级研究课题,积极参与、关注与相关部门合作的研究课题。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五)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实验实习基础设施建设以新校区实训中心建设为纽带,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急需先办。逐步完成校内各实验室、实训室的扩建。-4-(六)强化质量目标意识要通过示范专业建设,进一步提高全校常规管理水平,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三成”(成人、成功、成才)教育为纽带,以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进一步提高电子技术应用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相应等级考试合格率。进一步提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层次,巩固了结式就业(学生能够实现就业),扩大和谐性就业(学生选择与专业自身特点匹配度较高的就业岗位),追求发展性就业(能为未来高质量的职业生活打下基础,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就业岗位),鼓励扶持学生自主创业。要通过全面参与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每年有重点的培养、扶持1-2名具有一定生产规模与效益的、自主创业的优秀毕业生典型。主动与市劳动局、等相关部门联系,积极开展相关专业技能鉴定与等级考试工作,规范技能考核的过程管理,确保“双证率”在95%以上。进一步做好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市发改委、开发区、劳动局等)的联系与沟通,使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成为教育富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密切与科研院所,特别是本省电子类院校的关系,提高该专业的科技领先优势。要进一步以实习工厂、实训基地为依托,有效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努力提高教学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三、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目标(一)建立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改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与中职教育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具有鲜明-5-特色和专业特点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二)加强教学基本建设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教学管理基础建设等,使我专业的教学环境上一个新的台阶。(三)建立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和育人环境建设,营造一个适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以课堂为主、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一种与中职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四、主要建设内容(一)更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对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调查与研究,针对我校实际探寻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职教模式;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探索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二)建立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产品陈列室借助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产品陈列室给学生以实物教学,把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变成实际的物件,给学生以直观、形象、具体的视觉感觉,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效果。(三)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增强学生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完善试点班级的课程体系。即二个-6-学期在校学习,第三四学期生产实习,第五学期回校学习,第六学期顶岗实习。在校学习期间的课程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形式。以试点班带动专业更新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科学地运用先进教学技术手段,开展适应生产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强化教学质量。建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人才培养基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人才。(四)拓宽培养学生的途径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拓宽学生继续学习的途径,为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提供多种机会和选择,采用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打下基础。(五)吸收国际上先进职业教育技术与理念紧跟国际职业教育形势,派遣得力的骨干教师到发达国家去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技术与理念,加强交流与沟通,把我校的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六)师资队伍建设重点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是核心。根据教学规模及发展趋势确定专业师资数量。不断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质量,采取多样性、多渠道的方式培养符合职业教育要求和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勤于钻研业务、爱岗敬业、精诚团结,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教书育人的专兼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1.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通过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在教学-7-实践中学会应用和管理信息技术,普遍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攻读硕士、研究生及博士学位,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选送年轻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改水平,建成一流的专业教学团队。计划三年内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3—4名专业骨干教师,建设一支产、学结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较高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养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请企业一线的技艺精湛的技术专家、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解决制约人才培养的师资“瓶颈”问题。按照“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工作思路,充分考虑兼职教师的工作特点,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聘用制度,提高兼职教师管理水平,建设一支拥有多名电子工程师、技师的优秀兼职教学团队,使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建立有效激励兼职教师创造性工作的机制。4、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加大“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力度,促进“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力争二年内使“双师素质”教师10名。通过进修学习、企业工作锻炼、承担项目开发工作、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使专职教师获得高级工以上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职业技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水平。-8-5、建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通过对专业教师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思路的学习和培养,使他们接触专业前沿知识与技能,更新知识与观念,与先进技术同呼吸,共进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打造一枝技术先进、造诣深邃的专业师资队伍。大力支持教师进修与继续再教育,对所有教师进行现代化教育理论与教育技术的培训。6、课程建设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点,紧跟企业岗位能力的发展需要,以机械制造与加工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思路为标准,及时更新新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和课程结构,以特色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形成专业课程特色。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①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计邀请行业和企业的技术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结合社会需求和企业的具体要求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修订,并围绕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行业专家的参与指导下,确定电子应用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通过岗位任务描述,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可以进行教学实施的学习领域,从而构建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②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改革;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改革理念是提高高职办学效率和人才培养-9-质量的关键。教师在教学模式改革要做到以下六点:A、以职业活动为导向;B、突出能力目标;C、以项目为载体;D、用任务训练能力;E、以学生为主体;F、“理实一体化”的课程设计。(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重视教学方法改革和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广泛采用“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及“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在教学手段上,将现代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手段,根据授课内容,穿插图片和录象内容,可以帮助再现生产过程、展示结构、动态演示工作原理、创设工厂生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教学资源建设通过网络课程、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本文标题:电子专业建设计划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9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