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包场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从事土地流转、土地出租、土地买卖、土地事务代理等尽在土地资源网包场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文本包场镇人民政府一九九八年六月修编二零零二年十二月调整-1-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2第三章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4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7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8第六章基本农田保护………………………………………10第七章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11第八章城镇土地利用规划…………………………………13第九章近期规划(2005年)……………………………14第十章规划实施与管理……………………………………14第十一章附则……………………………………………16-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包场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是包场镇范围内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法规性文件。在本区域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第二条本规划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若需作调整、修订,须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第三条规划期限近期:2005年远期:2010年第四条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本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为指导,以《包场镇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为依据,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做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结构和布局,实施用途管制,确立供给决定需求的观念,实行“占一补一”政策,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优化配置和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第五条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3、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的通知》(苏发[1997]8号)4、江苏省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通知》(苏政发[1997]121号)5、原国家土管局《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通知》([1997]国土[规]字第100号);6、《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实施方案》7、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积极稳妥开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进一步落实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2]11号)8、《江苏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要点》-3-9、海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工作方案;10、原包场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11、原包场镇村镇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1995-2020);12、《包场镇镇域规划》13、其它有关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资料。第六条本行政区域内所有有关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均应与本规划相衔接。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第七条地理位置、总面积、总人口等基本情况本镇地处黄海之滨,位于海门市东北部,素有“海滨乐土”之美称,东与东灶港、刘浩镇交界,西与正余镇、余东镇接壤,北与海门市盐场、通州市东余镇隔河相望,南与万年镇接壤,现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土地总面积4803.19公顷,占海门市土地总面积3.85%。1996年末全镇总人口56443人,其中城镇人口6422人,占11.38%,农村人口50021人,占88.62%,人均土地0.085公顷,人均耕地0.049公顷。地势平坦;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无霜期约235天,年均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土壤成土母质系长江冲积物,土壤较为肥沃。这些丰富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和多种林副业生产。第八条土地利用现状结构1996年10月31日土地详查变更调查资料:土地总面积4803.19公顷,其中耕地2786.54公顷,占58.01%;园地7.26公顷,占0.15%;林地0.03公顷,占0.01%;城镇村用地为960.51公顷,占20.00%,工矿用地37.99公顷,占0.79%;交通用地28.54公顷,占0.59%;水利工程用地650.80公顷,占13.55%。(见成果表一)第九条土地利用特点1、区位优势显著本镇所处区域经济比较发达,科学技术进步较快,土地综合开发环境较好。2、土地利用效益高-4-本镇土地利用效益较高,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0418万元,每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1257.87万元。3、土地利用程度高1996年本镇土地利用率为94.45%、土地垦殖率58.01%。第十条土地利用存在问题1、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有待调整全镇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耕地比重较大,林地、园地面积小。土地生态环境不甚理想,尤为突出的是农用地内部结构仍不尽合理,建设用地布局凌乱、需进一步整合。按照本镇的具体可能条件,种植业以外的土地资源还有很大发展潜力,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等现代农业仍有待于合理规划发展。2、土地基础设施尚不够完备全镇虽然有一些高产、稳产农田,集约化也达到一定程度,但是从整体看,土地利用的基础设施尚不够完备和先进,特别是对河流的整治较为滞后。3、不同类型土地布局凌乱包场镇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交叉现象,尤其是耕地与村镇建设用地间交错分布,这种很不经济的土地利用布局极大削弱土地利用的规模效益,降低土地使用的效率,。4、人地矛盾尖锐、人均占用耕地量逐年下降根据包场镇历年资料显示,1992年至1996年底,耕地面积存在减少的趋势,而全镇人口近年来却基本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故而人均拥有的耕地数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由于耕地本身地力有限,加之重用轻养、分散经营,限制了耕地潜力的进一步发挥,因而在农田建设中,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水利建设,用养结合,防止水土流失,保证农田的及时给养。5、生态环境恶化建设用地增加,耕地、林地、园地面积大量减少,其生态环境功能有限,同时因工业“三废”逐年增加,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增多,使本地水环境、土壤环境及农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威胁到人和动物的身体健康。-5-第十一条后备资源开发的潜力通过对原农地整理成果资料分析,我镇现有废弃坑塘、道路复垦等后备资源,可新增耕地37.05公顷;据详查数字,我镇现有废弃村庄地30.10多公顷,在这些地中可复垦为耕地有30.10公顷。第三章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第十二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生活质量,扩大劳动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加强环境保护,只有同步发展社会事业,才能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加快规划实施,早日实现农村城市化、农业机械化、镇村一体化。2010年规划期末全镇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1、经济发展:2001年农业总产值为19370万元,非农产业总产值为19.4791亿元;到2010年,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2.5万元,非农产业总产值预计达30亿元。2、人口规模:1996年末全镇现有人口56443人,预计到2010年人口为57965人,预测人口高峰年人口为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产业发展:农业上要稳定粮棉油生产,推广农副业适用技术,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肉鸡、蔬菜、珍珠、蚕茧、水产、养猪羊等七大项目;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工业上要加大技改投入,努力开发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了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协调的发展;要增强创名牌意识,加速发展外向型经济,同时要在发展集镇工业的基础上兴办村级工业,实现城镇共同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三产比重,增加农村个体服务网点建立起全民、集体、个体商业为一体综合服务网。4、人民生活:大力发展科教、文卫和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001年人均收入达到5500元/年,预计2010年将达到达7000元/年。5、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建设,为我镇经济建设提供载体,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到规划期末城镇化水平将达到45%。-6-6、其它反映本地特点的发展目标:规划期间要求全镇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职工队伍的技术素质明显提高,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积极引进高级技术,高级管理型人才,按照“引得进,留得住,用的好”的原则,专业人才引进工作到2010年将会有更大的发展。规划期间要搞好镇村主要道路的建设。路面黑色化率达到100%,基本农田保护区是各村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保护的重点。引导各村居民住宅向镇区转移的同时,加快中心村和基层村的建设,确保居住用地的合理过渡。规划期间,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将普遍增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第十三条土地利用目标1、耕地保有量2791.16公顷,其中2005年前耕地面积为2774.29公顷,2010年耕地面积为2791.16公顷。2、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2763.07公顷,基本农田面积2520.20公顷。3、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56.73公顷,其中2005年前占用耕地41.80公顷,2006-2010年间占用耕地14.93公顷。4、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及近期、远期安排规划期内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为56.73公顷,其中调整前占用指标41.73公顷,本次规划调整通过建设用地复垦增加土地置换10.18公顷,近期安排4.07公顷,远期安排6.11公顷,通过农用地整理折抵指标4.82公顷,近期安排1.93公顷,远期安排2.89公顷。5、补充耕地指标及近期、远期安排规划期间补充耕地量不低于67.15公顷,其中2005年前补充耕地不低于33.25公顷;2006-2010年间补充耕地不低于33.90公顷。(见成果表三)6、净增耕地指标规划期内净增耕地为4.62公顷,但由于结构调整,近期耕地净减少12.25公顷,远期耕地净增16.88公顷。(详见成果表二、三)第十四条土地利用方针土地利用坚持以下方针:1、切实保护耕地,确保规划期末本镇区域内耕地保有量的实现,-7-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2、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正确处理“建设”与“吃饭”、“发展”与“保护”的关系;3、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开发工作,确保耕地质量不退化;4、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龙头”,认真实施“两区”规划,建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十五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1、优先安排农业用地,农用地内部优先安排耕地;2、非农业建设用地内部优先安排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其它建设用地按照产业政策安排;3、供给引导需求,科学、合理地统筹安排各业用地;4、坚持“三集中”原则,一般不安排独立工矿用地。第十六条近、远期土地利用结构1、近期土地利用结构:耕地为2774.29公顷;园地为46.38公顷,林地为15.93公顷;其他农用地为40.72公顷;城镇村用地为886.54公顷,工矿用地63.98公顷;特殊用地14.22公顷;交通用地51.95公顷;水利工程用地642.96公顷;其他用地为266.22公顷。2、远期土地利用结构:耕地为2791.16公顷;园地为85.62公顷,林地为41.23公顷;其他农用地为49.83公顷;城镇村用地为771.58公顷,工矿用地73.99公顷;特殊用地14.22公顷;交通用地56.88公顷;水利工程用地652.46公顷;其他用地为266.22公顷。第十七条农用地结构调整1、耕地调整1996年全镇耕地保有量为2786.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8.01%;2005年耕地调整为2774.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76%;2010年耕地调整为2791.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8.11%;净增耕地4.62公顷。1996--2005年间,全镇共减少耕地45.50公顷,其中城镇占用耕地12.02公顷,独立工矿用占用耕地6.00公顷;水利建设占用1.11公顷,退耕灾毁3.70公顷。-8-2006--2010年间,全镇共减少耕地17.02公顷,其中城镇占用耕地5.38公顷,水利建设占用0.55公顷,退
本文标题:包场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298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