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0059.“岱青海蓝”与一座新城――山东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竞图方案评析
0059.“岱青海蓝”与一座新城——山东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竞图方案评析LandscapeFeatureandNewCityEvaluationAnalysisonCompetitiondrawingsofShandongProvincialCultural&ArtCenter(GrandTheater)陈瑞罡摘要本文通过对山东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先后两轮竞图方案的评析,试图总结此类大型项目建筑创作过程中的普遍倾向、思路与方法。同时,通过对最终实施方案“岱青海蓝”从城市空间、建筑空间、景观空间等层面的详细阅读,客观的反映出其脱颖而出的必然性。本文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在当代中国新城建设的背景下,如何看待一个标志性建筑的复杂性,以及它与新兴城市区域之间关系。借以为新城建设的管理者、设计者以及普通受众提供一个客观的、系统的认知体系,对未来城市建筑的定位、决策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岱青海蓝新城ABSTRACTThearticletriestosummarizegeneraltendency,ideasandmethodinarchitecturecreativeprocessforsuchimportantconstructionprojects,throughtheinterpretationoftworoundsofconceptualdesignofShandongprovincialcenter(grandtheater).Ontheotherhand,itreflectsthereasonforvictoryofthefinalimplementationoftheprogram,“DaiQingHaiLan”,throughreadinginurbanspace,architecturespaceandlandscapespace.Thedeepermeaningofthisarticleisthathowtoregardalandmarkbuilding’scomplexity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buildingandnewcity-properunderthecontextofnewtownconstructionincontemporaryChina.Itcanprovideanobjective,systematiccognitivesystemforthenewcity-proper’smangers,designersandordinarycitizens,andalso,itwillplaysomereferenceroleforthefutureurbanarchitecture’sorientationanddecision-making.KEYWORDS:LandscapeFeature,NewCity-Proper1济南西部新城计划济南西部新城计划通过四个层面的城市规划结构呈现出来。第一个层面:一个区别于原有中心城区的新城市区域,即规划总面积约450平方公里的济南西部新城。第二个层面:一个新城的中心区,即规划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的西客站片区。(图1)第三个层面:西客站片区的核心区,规划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核心区形成“一站、两轴、两心、多组团”的规划格局。“两轴”是指东西向城市功能主轴与南北向腊山河景观轴;“两心”是指以高铁配套服务功能为主的枢纽核心和以文化、会展、商务等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第四个层面:核心区三大中心区,规划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大剧院、美术馆、群众艺术馆等大型公共建筑都被容纳在内。西部新城是济南区域性中心城市,其规划的远景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注重集聚性、共享性,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图2)2一座剧院的多重角色2013年,济南西部新城将出现一座标志性建筑——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历史似乎无意中决定了这座剧院注定要与众不同,注定要扮演多重而复杂的角色。它可以被看成一份宣言,展现出一个经济发达地区的强势姿态;它可以被看成一份承诺,展望到2013年第10届中国艺术节的辉煌景象;它还可以是一座丰碑,一种关于历史文化的图景,甚至是一个城市的未来。在这样一个复杂套叠的新城规划思想体系下孕育而生的大剧院。其身份立场的复杂性,已经让人们对它的关注视角超越了它作为一个基本建筑的意义。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指挥部先后组织了两轮“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概念性方案征集。法国保罗·安德鲁建筑事务所/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体(PAAP&BIAD)的方案“岱青海蓝”最终赢得竞争,被确定为实施方案。下(图1)(图2)文将对两轮竞图中表现出的不同的城市设计倾向加以分析。3古器还是浮莲,集中还是分散:第一轮竞图方案评析2009年12月,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指挥部组织了“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第一轮概念性方案竞图。清华大学简盟工作室、法国AS建筑工作室北京事务所、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三家建筑设计单位参与了设计竞争,共提交5个设计方案。(如图3)纵观5个设计方案,其设计倾向主要体现在建筑形态、建筑总体布局两个层面,以下就这两个层面进行具体解读。3.1建筑形态层面:古器还是浮莲——某种文化符号的形态重塑某种文化符号的形态重塑是第一轮概念性方案竞图中的一种设计倾向,以清华大学简盟工作室和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交的方案为代表。清华大学简盟工作室所提交的2个概念方案,其设计概念都与古代乐器相关。方案一中,建筑原型与古琴相关,同时揉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庑殿顶原型,通过变形与抽象的图形处理手法试图捕获对于古筝的意向联想。方案二中,建筑原型同样与古代乐器“埙”相关,其处理手法更为简单直接,古器的意向性更强。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交的概念方案中,建筑形态与浮莲产生关联,使人很容易联想到浮莲的意向。以上三个方案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可以归纳为对某种文化符号的形态重塑,这也是当代中国大型建设项目概念方案征集时常见的一种倾向,国内设计单位常以此作为设计的切入点。通常的操作过程是先寻找一种与当地历史文化相关联的物质实体,比如上述的古代乐器、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等等,再通过建筑设计中基本的图形处理手法较为抽象的(图3)重塑该物质实体的形态,试图使人产生对某种形态的直接联想,以赋予建筑某种地域特征或文化象征。3.2建筑总体布局层面:集中还是分散——建筑总体布局的不同倾向第一轮概念性方案竞图中,各家设计单位对于建筑总体布局的思考出现了不同的倾向,呈现出集中式布局和分散式布局两个层面。集中式布局是指将大剧院、群众艺术馆、美术馆、图书馆这些不同的功能空间集中组合,形成一个文化综合体,以统一的建筑形象出现。以清华大学简盟工作室方案(一)、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案、法国AS建筑工作室北京事务所“华盖”方案为代表。其中清华大学简盟工作室方案(一)与法国AS建筑工作室北京事务所“华盖”方案是以巨大的屋顶统一覆盖不同的建筑功能体,并通过屋顶下的交通空间连接各个功能体;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案则是以圆形的公共空间作为核心将不同的建筑功能体整合在一起,以独立完整的建筑形象呈现。(如图4)值得一提的是,法国AS建筑工作室北京事务所提交的第二个方案“炫舞”大胆的突破了用地局限,将设计范围扩展到原基地的南部地块,并提出了相关城市设计构想。建筑采用分散布局方式,群众艺术馆、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沿腊山河景观轴线依次排开,将会展中心放置在东北地块,大剧院与美术馆处于1.5平方公里三大中心区的中心地块,并分置城市功能主轴的两侧。可以说,这一方案在第一轮方案征集中是具有突破性的,它具有挑战性的变化,改变了原有场地规划格局,以城市空间特征作为出发点,提出了新的城市设计构想,(图4)(图5a)原基地(图5b)基地扩展后的范围(图5c)炫舞方案总平面也是唯一较全面的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提出设想的方案。从某种意义上讲,“炫舞”方案为最后的实施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如图5a、5b、5c)4“岱青海蓝”与一方山水的胜出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第二轮概念性方案综述2010年3月,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指挥部组织了“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第二轮概念性方案竞图。除了第一轮参加竞争三家设计团队,保罗·安德鲁建筑事务所/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体(PAAP&BIAD)、CCDI中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也加入了第二轮概念方案征集。PAAP&BIAD的方案最终赢得竞争,被确定为实施方案。时至今日,该方案也经过了数次调整,本文将以最终优化的方案作为解读的对象。4.1区域游戏与诗性城市的对弈在第二轮概念性方案征集中,(如图6)清华大学简盟工作室与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所提交的方案并没有新的突破,仍然沿用了先前的设计思路,即对于某种文化符号的形态重塑。而法国AS建筑工作室北京事务所在第二轮中提交的方案并没有延续第一轮“炫舞”戏剧院(图6)方案的突破性,扩展基地的构想似乎被抹杀了,建筑又回到原定的基地范围内,并采用集中式的布局,各个功能体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建筑形象。第二轮加入竞争的CCDI所提交方案也没有突破原基地的框限和集中式布局的定式,以各个功能体块与共享中庭的建筑组织方式,统一建筑表皮的设计,并附会了“卵石清泉”符号意向。纵观上述方案,基本呈现出一种设计倾向,就是在原有的基地区域内,通过分散或集中的分布局方式,同时结合某种文化符号的意象来形成最终的建筑形态,由PAAP&BIAD提交的“岱青海蓝”设计方案最终胜出,该方案呈现出与其他方案截然不同的视角,它不再局限在原有的基地区域内进行建筑形态与会意的把玩,而是大胆的将设计延伸扩展到西部新城6平方公里核心区内的中心地块。建筑分散布局,美术馆、群众艺术馆、图书馆仍然位于原基地内;会展中心位于东北地块内,大剧院与被建设性引入的三栋高层建筑一起占据中心地块,成为城市功能主轴和腊山河景观轴线的焦点。这是基于城市空间结构深入分析后的合理选择,它将提供对于城市空间特征最佳的体验场所和阅读经验。(图7)当代中国城市建设的现实不同于西方,它更多的会受到悠久文化历史的影响,对文化背景的回应不可避免的背负在建筑自身。但无论怎样,从建筑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层面上看,一个城市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一定不是在某个区域内的形态游戏,而应是从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层面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介入。那么,在理论和文化的双重压力下,如何使一个标志性建筑在中国城市出现,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和定义一个标志性建筑带给城市的意义,如何体验这个城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生长和变迁呢?我们可以尝试借助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中的思想基础来寻求答案,这种思想基础的要义被意大利哲学家扬巴蒂斯塔•维柯(1668-1708年)在其著作《新科学》中以“诗性智慧”的概念提出。维柯所说的“诗性智慧”是在广泛的艺术、文化范畴内讨论思维方式与美学的相互关系,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思考,这为更好的认知中国文化体系内的思想基础提供了哲学视角。维柯认为,“诗性智慧”是艺术生成的本质,而艺术是文化产生的始基,文化本身是艺术创造的,其思想基础是“诗性智慧”。在维柯看来,“诗性智慧”可以称之为“感觉到的想象出的玄学”。“想象”在“诗性智慧”的概念中显得尤为重要,它区别了诗的逻辑和理智的逻辑。维柯指出了“诗性智慧”的两个规律:一是“使无生命的事物显得有感(图7)觉和情欲”的诗性创造方式,也就是“隐喻”;二是把个别事物形成想象性的类的概念,也就是“类比”。《新科学》第一次生动的说明了形象思维与艺术创造的真正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新科学》是一部对美学或艺术哲学具有转向意义的著作,它深层次的探讨了文化表象形式生成的逻辑与规律;形象思维与艺术创造的转换关系,尤其是“诗性智慧”的提出,试图探寻到一切艺术活动进行过程中的思维与逻辑,基础与本质。因此,以维柯的“诗性智慧”概念审视中国文化多样的表现形式同样是具有意义的。中国文化的负载类型众多,建筑、园林、绘画、雕刻、书法、音乐、戏剧、文学等都有着“诗性智慧”的共性,随着历史的发展,“诗性智慧”的思维方式已成为中国复杂文化
本文标题:0059.“岱青海蓝”与一座新城――山东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竞图方案评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31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