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三江源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1°39'~36°12'东经89°45'~102°23',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30.25万平方公里,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占16县1乡总面积的97%。现有人口55.6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其他还有汉,回,撒拉,蒙古等民族。目录1地理位置2特点3地质特征4湿地水文1.4.1河流2.4.2湖泊3.4.3沼泽4.4.4雪山冰川5.4.5地下水5自然作用6自然景观7自然资源1地理位置2009年经我国三江源[1]科考队考证,依据“河源唯远”的原则,确定卡日曲为黄河的源头;当曲为长江的源头;扎曲为澜沧江的源头。2特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四个显著特点:1.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2.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美誉,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3.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4.三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3地质特征三江源三江源区境内昆仑山脉的巴颜喀拉山、可可西里山、阿尼玛卿山及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这些山普遍在海拔5000-6000米左右,高大山脉的雪线以上分布有终年不化的积雪,雪山冰川广布,是中国冰川集中分布地之一,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面积按流域分为:黄河源区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46%;长江源区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占44%;澜沧江源区面积3.7万平方公里,占10%。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流出国后叫湄公河)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三江源地区,使这里成为我国乃至亚洲的重要水源地,素有“江河源”、“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之称。世界著名的三条江河集中发源于一个较小区域内在世界上绝无仅有,青海省也由此闻名于世。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海拔为3335~6564米。区内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湿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4湿地水文三江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湿地总面积达7.33万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4%。河流三江源区河流主要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两大类,有大小河流约180多条,河流面积0.16平方公里.外流河主要三江源是通天河、黄河、澜沧江(上游称扎曲)三大水系,支流有雅砻江、当曲、卡日曲、孜曲、结曲等大小河川并列组成。流域总面积为23795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总流量为1022.3立方米/秒,年总径流量324.17亿立方米,理论水电蕴藏量为542.7万千瓦。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格拉丹冬雪山,三江源区内长1217公里,占干流全长6300公里的19%,除正源沱沱河外,区内主要支流还有楚玛尔河、布曲、当曲、聂恰曲等,年平均径流量为177亿立方米;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雪山,省内全长1959公里,占干流全长5464公里的36%,主要支流有多曲、热曲等,年平均径流量232亿立方米,占整个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的49%,占三江源区总径流量的42%;澜沧江发源于果宗木查雪山,三江源区内长448公里,占干流全长4600公里的10%,占国境内干流全长2130公里的21%,年平均径流量107亿立方米,占境内整个流域水资源总量的15%,占三江源区总径流量的22%。湖泊三江源区是一个多湖泊地区,主要分布在内陆河流域和长江、黄河的源头段,大小湖泊近1800余个,湖水面三江源积在0.5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有188个,总面积0.51万平方公里.其中,矿化度1~3克/升以下的淡水湖和微咸水湖148个,总面积2623平方公里.盐湖共计28个,总面积1480平方公里,矿化度大于35克/升.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的有扎陵胡、鄂陵湖、玛多湖、黄河源区岗纳格玛错、依然错、多尔改错等。其中扎陵湖、鄂陵湖是黄河干流上最大的两个淡水湖,具有巨大的调节水量功能。沼泽长江源区有沼泽面积约1.43万平方公里,占江源区面积的13.9%。沼泽大多集中于江源区潮湿的东部和南部,而干旱的西部和北部分布甚少。从地势方面看,沼泽主要分布在河滨湖周一带的低洼地区,尤以河流中上游分布为多,当曲水系中上游和通天河上段以南各支流的中上游一带沼泽连片广布。以当曲流域沼泽发育最广,沱沱河次之,楚马尔河则较少,显示长江源区的沼泽东部远多于西部地区。在唐古拉山北侧,沼泽最高发育到海拔5350米,达到青海高原的上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沼泽。黄河河源区沼泽发育受到半干旱特征限制,主要分布于河源约古嵩到曲、两湖周围及星宿海地区。澜沧江源区大小沼泽总面积为325平方公里,占江源区土地总面积的3.1%。主要集中在干流扎那曲段和支流扎阿曲、阿曲(阿涌)上游。其中,较大的沼泽群有扎阿曲、扎尕曲间沼泽、阿曲、干流扎那曲段流域内沼泽。雪山冰川三江源内雪山、冰川约2400平方公里,冰川资源蕴藏量达2000亿立方米,现代冰川均属大陆性山地冰川。长三江源江源区以当曲流域冰川覆盖面积最大,沱沱河流域次之,楚玛尔河流域最小,冰川总面积1247平方公里,冰川年消融量约9.89立方米.雪山冰川规模以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尕恰迪如岗及祖尔肯乌拉山的岗钦3座雪山群为大,尤以各拉丹冬雪山群最为宏伟。黄河流域在巴颜喀拉山中段多曲支流托洛曲源头的托洛岗(海拔5041米),有残存冰川约4平方公里,冰川储量0.8亿立方米,域内的卡里恩卡着玛、玛尼特、日吉、勒那冬则等14座海拨5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的多年固态水储量,约有1.4亿立方米。澜沦江源头北部多雪峰,平均海拔5700米,最高达5876米,终年积雪,雪峰之间是第四纪山岳冰川,东西延续34公里长、南北12公里宽的地带。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冰川20多个。澜沧江源区雪线以下到多年冻土地带的下界,海拔4500米~5000米,呈冰缘地貌,下部因热量增加,冰丘热融滑塌、热融洼地等类型发育。山北坡较南坡冰舌长1倍以上,冰舌从海拔5800米雪线沿山谷向下至末端海拔5000米左右,最长的冰舌长4.3公里。源区最大的冰川是色的日冰川,面积为17.05平方公里,是查日曲两条小支流穷日弄、查日弄的补给水源。地下水三江源区不但水资源蕴藏量多、地表径流大,而且地下水资源也比较丰富,据估算,仅玉树州的地下水贮量就约达115亿立方米。地下水属山丘区地下水,分布特征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碎屑岩空隙水。地下水补给方式主要为降水的垂直补给和冰雪融水。5自然作用“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好分布在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西藏、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0余个省、市、区,总面积5.451×10?6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6.8%;1998年总人口28510万人,占当年全国总人口的22.84%,西部地区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是中国的西部边疆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本区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又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其生态环境具有能深刻影响全球自然环境变化的巨大生态效应,并由此而广泛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青藏高原是欧亚大陆主要江河的发源地,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江和流经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等国际河流均发源于此。这些大江大河是中国和亚洲几十亿人民的生命源泉,曾孕育了人类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也是现代文明得以为继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6自然景观三江源头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湿地分布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青海境三江源风景内,这三条大河的源头相距很近。万里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各拉丹东南侧的大冰川,绵亘几十里的冰塔林,犹如座座水晶峰峦,千姿百态,景色绮丽。滚滚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源头湖泊、小溪星罗棋布,水草丰美,甚为壮观。澜沧江源出于唐古拉山北麓的群果扎西滩。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通天河畔,由花岗岩雕成,纪念碑碑体高6.621米,象征长江正源地格拉丹冬雪峰6621米的高度;纪念碑基座面积636平方米,象征三江源保护区36.3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基座高4.2米,象征三江源4200米的平均海拔;碑体由56块花岗岩堆砌而成,象征中国56个民族;碑体上方两只巨形手,象征人类保护“三江源”。碑体正面刻有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八个大字,碑体背面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撰写的碑文。纪念碑高大挺拔,气势雄伟,耸立于通天河渡口房山丘之上。通天河,古称“牦牛河”,流贯玉树草原,长1000公里,因辑入《西游记》而名闻天下。通天河渡口是“唐蕃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河中乱石穿空,水流湍急,惊涛拍岸,涛声震耳。古渡口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通天河大桥南岸,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名“晒经石”,石旁古柏群上挂满经幡。传为当年唐僧师徒取经归来,渡通天河时,因负老龟嘱托,被掀翻落水。唐僧师徒上岸后,在此石上晾晒被水浸湿的经卷,虽是神话传说,然石上字痕犹存,清晰可辨,为玉树州一靓丽的旅游景观。7自然资源三江源地区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青藏高原群山起伏,河流众多,有着独特的高原特色。这里的湖泊湿地面积在1000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0多条,是重要的产流区和水源涵养源,号三江源称“中华水塔”。长江源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三江源地区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为中亚高原高寒环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甸、草原、沼泽及水生植被、垫状植被和稀疏植被等9个植被型,可分为14个群系纲、50个群系。区内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油麦吊云杉、红花绿绒蒿、虫草3种,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兰科植物31种;青海省级重点保护植物34种。野生动物有兽类85种,鸟类237种(含亚种为263种),两栖爬行类4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有藏羚、野牦牛、雪豹等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岩羊、藏原羚、棕熊、猞猁、盘羊等35种,珍稀鸟类黑颈鹤、金雕、藏雪鸡等。另外,还有省级保护动物艾虎、沙狐、斑头雁、赤麻鸭等32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沙金、铜、水晶等。8旅游资源以玉树为核心的三江源旅游,在资源方面占据绝对优势。这种资源的优势,必将因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转化为与当地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的产业优势。三江之源,以其拥有的大山、大江、大河、大草原、大雪山、大湿地、大动物乐园等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以其汇集了藏传佛教、唐蕃古道、玉树歌舞、赛马节等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节庆活动,极为典型地体现出青海之大美意境和内涵。玉树已初步探明并列入规划的旅游资源有283类(处),有文成公主庙、桑周寺、新寨嘉纳嘛呢石经城、囊谦县达那寺和格萨尔王三十古塔等4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2008年省旅游局批准公布的A级景区中,勒巴沟—文成公主庙景区、结古寺景区、当卡寺景区、新寨嘉那嘛呢文化景区、拉司通古藏村景区获3A级景区认证;赛巴寺民俗博物馆景区、贡萨寺景区获2A级景区认证。同时,还拥有玉树土风歌舞、玉树赛马会、玉树藏族服饰等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江源区不仅是青海旅游的“富矿区”,也是中国旅游乃至世界旅游的稀缺资源带,具有发展被誉为“
本文标题:三江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315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