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电子设计/PCB > 《杜甫传》(精美实用)
传记的定义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从传记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追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寻回那逝去的岁月云烟,感受沉重的历史沧桑。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第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第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三、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传记文学的特点你披着一路风尘,踏着大唐的土地,带着满身血泪,迎面走来;你把伟大与贫穷,高尚与困窘,不可思议地集于一身;你的绝唱,你的情怀,至今让我们感慨不已!感动唐朝十大诗人•在那久远久远的唐朝,拨开那繁华奢靡的帷幔,踏过那风雨飘摇的破碎河山,在湖南耒阳江中的一苇小船里,我们看见了一位诗人的死去。他因何而死?•长久被饥饿折磨得狼狈不堪的他,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县令,县令送来牛肉和酒,大吃一顿之后,诗人“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对于这样一位光芒照千古的人物,我们实在无法接受他的这个结局——撑死。生活于他确实卑微凄苦如此。千百年后万人仰望的“诗圣”,终其一生不过是在五十九年的苦难生活中不屈挣扎,血与泪凝铸了他的人生。•来源:高考网原文链接:•杜甫,在曲折灰暗的人生中,因他那伟岸的精神而不朽于世。•命运的不公,没有摧毁他,却成就了他!解题万方:1、指姿态多种多样。如“仪态万方”。2、指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万方多难:多指国家处于山河破碎、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危难关头。“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诗圣”杜甫杜甫,字子美,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作者简介冯至(1905—1993),出生于河北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回国后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任教。作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其诗歌创作主要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等;作为学者,他的杜甫研究和歌德研究都十分优秀。此外,他的散文作品《山水》和小说《伍子胥》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①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杜甫生活的时代有什么样的特点?②从杜诗入手,分析诗人、感情、社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③从杜甫其人入手,分析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阅读指导杜甫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4)•(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四)西南漂泊时期(公元759-768)•(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4)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期间天宝三载(744),杜甫在洛阳结识了李白﹑高适。代表作有《望岳》、《赠李白》等诗风比较豪迈浪漫.二、困居长安时期(公元746-755)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代表作品:《丽人行》﹑《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从此杜甫走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长安十年求官十年路,流淌多少辛酸泪咏怀五百字,开辟一条宽阔路--诗圣情怀十年长安客,一腔辛酸泪1.参加欺骗性考试;2.作宾客,卖药;3.屡次献赋,投诗求取官职;4.病痛饥寒,身体衰弱;5.贫穷而无法养家,幼子饿死;6.十年谋得一低微职务。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也作“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干(gān):冲。但云:只说点行(xíng)频:频繁地点名征调壮丁裹头:男子成丁,就裹头巾,犹古之加冠。古时以皂罗(黑绸)三尺裹头,曰头巾。新兵因为年纪小,所以需要里正给他裹头。况复:更何况县官:官府。烦冤:愁烦冤屈。标志着杜甫在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这首诗可以看作是他的一座里程碑.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榼(kē)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筋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tà)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衱jié饫yù鞚kòng逡qūn态浓:姿态浓艳。意远:神气高远。淑且真:淑美而不做作。肌理细腻:皮肤细嫩光滑。骨肉匀:身材匀称适中。就中:其中。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1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2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3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崪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河梁幸末坼,枝撑声窸窣。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戌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长安十年(746—755)这时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的征象。初到长安时,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形成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长安十年的生活磨砺,杜甫已变成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不但在思想上已经成熟,而且在艺术上也已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重点阅读“长安十年”部分,填表长安十年:孕育了杜甫思想变化的种子阅读讨论:杜甫在长安的十年生活,遇到了哪些困顿?1.政风腐败,入仕困顿: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指李林甫专权)微生沾忌刻,万事益辛酸.——《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2.寄人篱下,生活困顿: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3.病痛饥寒,身体困顿:疟疾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病后过王倚饮赠歌》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__《投简咸华两县诸子》4.暴力开边,民生困顿: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___《兵车行》朱门酒肉嗅,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陷贼与为官时期(公元755-759)这是安史之乱为祸最烈的时期,也是杜甫创作成就最高的时期。(包括了选文的“流亡”和“侍奉……”代表作品:《月夜》、《春望》、《北征》﹑“三吏”、“三别”,仕途的挫折,使他忧国伤时﹑壮志难酬﹑抑郁悲愤的情感也更加深沉.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释】安史之乱,长安沦陷,诗人被叛军所俘,押至长安,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忧国忧民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你在鄜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译文:流亡流亡中忠君爱国,无愧诗圣诗歌里忧国忧民,是为精神--诗圣精神流亡经历:一个忠君爱国人•白水(756.6,潼关失守,开始流亡)•羌村(756.6,历经艰辛,安家于羌村)•长安(756.8,投奔灵武,被捉,身陷长安)•凤翔(757.4,回到凤翔,官左拾遗)•羌村(757.8,放还,回到羌村)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流亡)756—757安史之乱开始,唐代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剧烈变化:政治上,丧失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御不了外族的入侵;经济上,生产力下降,社会贫困日渐加深。杜甫在长安沦陷前离开了长安。756年6月9日潼关失守,白水沦陷,杜甫在局势急骤的转变中开始了流亡的生活。羌村—投奔灵武—被俘回长安(困居)—走出长安到凤翔,卷入争斗—回家探亲1《悲陈陶》《悲青坂》2.《春望》《月夜》3.《北征》时代的变化反映在杜甫的诗中,他在这些诗中发扬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此后唐代的诗歌有一部分走向现实主义的朴质的道路。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侍奉皇帝天地窄走向人民诗路宽——诗圣本色主要生活经历•1.长安收复,杜甫回到长安;(757.10)•2.杜甫最后一次留居长安,过着闲散的官吏生活;(757.11-758.6)•3.离开长安,被派往华州做司功参军;(758.6)•4.从华州到洛阳,然后返回。(758冬-759)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757—759唐军收复长安,肃宗也回到长安。胡人势力猖獗,长按物价上涨。回纥抢掠,吐蕃扰边,大食围攻广州,从征服外族变为被外族侵略。民生凋敝、外族侵凌的时期。1.杜甫和家属再次回到长安,这是杜甫在长安的最后一次居留。2.758年6月离开长安,到华州做司功参军,3.758年冬回到家乡洛阳。4.杜甫离开洛阳回到华州。途径新安石壕潼关《洗兵马》、三吏、三别1.唱和诗、朝谒诗,毫无光彩。2.离开京师,抒写人民疾苦:不仅反映人民的痛苦,而且深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从思想感情上完成了日渐远离皇帝而走向人民的痛苦过渡。“三吏”之一《石壕吏》杜甫暮
本文标题:《杜甫传》(精美实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317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