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陕北民歌初探李如2016年4月目录1简介2形成与发展3类型与特点4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5问题与原因6对策分析7讨论与思考8参考文献1简介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的汉族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2008年6月,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申报的陕北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价值与现状陕北民歌反映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如今流行的陕北民歌,大部分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既有反映社会变革的内容,也有“长工歌”的内容,反映陕北人民对封建统洽阶级的压迫、剥削的反抗,特别是革命历史民歌,是一批珍贵的革命历史资料一是语言文化价值:陕北民歌艺术就是陕北语言的艺术,流传久远影响广泛的陕北民歌,长期以来积淀了大量的古老而又原始的、地域广泛的、原汁原味的陕北方言二是历史文化价值:陕北民歌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记录了陕北民间的人、事、物、情,陕北民歌的发展、演变历史,就是陕北社会生活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三是民俗文化价值:陕北民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资料和信息,蕴含着人类社会发生、发展过程的许多文化价值四是山川风物认识价值:陕北民歌记录了群芳争艳、琳琅满目的陕北山川草木,乡土风物。这应归功于“比兴”手法在陕北民歌中的普遍运用。代表作品及人物全国闻名曲目有:《走西口》、《赶牲灵》、《兰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刨洋芋》、《绣金匾》《黄土高坡》《东方红》《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代表人物:贠(yun)恩凤(“黄土高原上的银铃”)、王向荣、贺玉堂、孙志宽、郭云琴、刘美兰、王小怡、贺斌、雒(luo)翠莲、许文华、温永凯、郝全林、冯晓荣、王二妮。2形成与发展陕北民歌流传于榆林延安的山坡、沟洼、田野、村落,是世世代代的陕北汉族劳动人民“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用拦羊嗓子回牛声吟哼吼喊出的山野之声、里巷之曲。史前社会劳动呼号原始社会劳动号子、祈祷祭祀歌封建社会劳动号子、仪式歌、信天游、小调、社火歌《榆林号子》:“哟嗬嗬哟嗬,哟嗬!哟嗬嗬哟嗬,哟嗬嗬《祈雨歌》:“苍天救万民,清风细雨救万民·天旱了.火着了,地下青苗晒干了’最早有文字记载西汉成帝时《上郡歌》。“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知惠吏民·政如鲁卫德化均,周公叔如二君”。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依照自己的生活与习俗,在耕地、赶脚、放牧、喝酒、过节、盖房、祝寿、婚丧嫁娶、庙会等生活场景里,触物生情,即兴编唱出来的,逐步形成了高亢、豪放、粗犷、悠扬的风格。1935年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后,陕北成了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此时陕北民歌主要反映“闹红”,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内容,形成革命历史民歌1942年兴起的大生产运动和新秧歌运动,对陕北民歌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出现了《东方红》、《翻身道情》、《绣金匾》、《拥军秧歌》等一批响誉全国的陕北民歌。1952年中央歌舞团在绥德县数千名歌手中精选了三十多人,组建了陕北民歌合唱队,使陕北民歌有了国家级演唱团体,让陕北民歌不仅唱响了中国大江南北,而且享誉国际舞台,这在我国民歌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文革期间,陕北民歌被禁唱,只有《东方红》如同第二国歌被中央广播电台每天播放1975年以后,陕北民歌逐渐恢复演唱,1979年榆林民间艺术团赴省、赴京演出,受到广泛赞誉1985年地区正式成立民间艺术团,并连年出国演出,陕北民歌再度唱响国际舞台。从80年代始至90年代初,完成了陕北民歌集成工作,共收集各类民歌八千多首2006年陕西省陕北民歌大赛中评选出的“十佳歌手”均属我市籍选手,这在建国以来的民歌赛事中,尚属首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陕北民歌的源头、主流在榆林,榆林民歌是陕北民歌的代表。延安启动期(1935-1948年)建国推动期(1949-1966年)文革停滞期(1969-1976年)改革开放腾飞期(1976-至今)1采集整理活动2鲁迅艺术学院3《《陕甘宁边区民歌第一集》《陕甘宁边区民歌第二集》4何其芳《陕北民歌选》5民歌理论研究:吕骥《民歌中的节拍形式》、天风《陕北民歌的曲式》《绥远民歌研究》(上、下)、马可《你妈妈打你》、《陕北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民歌咏》1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2重新出版了《陕北民歌选》(新文艺出版社,1951)与《陕甘宁革命老根据地民歌选》(音乐出版社,1953年)3《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陕西卷———陕北部分》(油印)4个人出版的陕北民歌选集李季的《顺天游》、严辰的《信天游选》、白秉权主编的《陕北民歌独唱曲集》等1文革十年,万马齐喑陕北民歌理论方面的研究在这一时期同样也处于停滞、消沉状态2民歌推广方面,也有《工农齐武装·陕北民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陕北民歌》、《东方红·陕北民歌》等书出版3民歌在音调上走向程式化,内容上走向政治化,使陕北民歌在发展的过程中打上了阶级的烙印。1首先,陕北民歌的收集整理再一次引起文艺机构部门和研究者的高度关注2《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陕西卷》(中国ISBN中心,1994年)《陕北民歌大全》(上、下)问世3其次,对陕北民歌的理论性研究也步入多元化发展阶段4这一时期,各大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也是非常多3类型与特点劳动歌(劳动号子)仪式歌信天游小调社火歌1产生于劳动、直接为劳动服务。2以吆喝、呐喊的一些特点。3打夯号子、绞煤号子、耕地号子、碾场号子、船工号子4内容包括各种叙事的、诙谐的以及爱情生活等题材1陕北民间风俗性活动中演唱的一种歌曲,2有关于农业丰收的祝词颂歌,有作战誓师的战歌,有宗教仪式的祈祷歌,有葬礼中的孝歌,还有婚礼仪式的贺歌。3风格古朴、纯正地方色彩非常浓郁。1是一种兴致而作、信口漫唱、不受限制、尽情抒发的山歌。2神木、府谷邻近山西一带叫“山曲”·靠近内蒙一带叫“爬山调”,定边、靖边“顺天游”。信天游主要流传于绥德、米脂一带,3比兴手法,触景生情、借景抒情。1小调则为里巷之曲,广泛流传于城乡不同阶级和阶层。2一般是通过较有艺术修养的民间艺人加工传授的·3它是陕北民歌中更为“艺术化”的一种类型。4歌词一般以七言为基础·形式多为分节歌。1即兴编唱的吉祥、逗趣歌。有秧歌、水船、灯曲等2内容主要反映拜年庆贺和耍水船中的生活趣事3特点是一领众和、欢畅明快。类型特点句式多样大多数陕北民歌为七言上下句结构的两句体,如:“太阳出来照山坡.有个媳妇受折磨”也有字数不等多达十余字为一句的情况,如:“东山里点灯西山里明,远路的朋友照也照不见人陕北民歌还有三句为一段的。如《掐蒜苔》:“我在园子里掐蒜苔,看见张家的二秀才·你从哪里来。”四句为一段的。如《五哥放羊》:“正月里来正月整,大花眼睛两盏灯,弯弯眉毛一张弓.你说心疼不心疼”。形象鲜明以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作为衬托的,注意捕捉塑造形象的关键之处,用最简洁的手法来表现它们,并抓住典型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绘。如:《蓝花花》:“青线线蓝线线蓝格莹莹的彩,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爱死个人。”(“莹莹”:对蓝的程度的形容.“彩”发亮的意思,说明蓝花花长得亮丽动人。)“塑造出了受剥削的揽工人、长年奔波的赶脚人、秃子尿床的小女婿、备受折磨的童养媳、削发出家的小尼姑、遭受唾骂的说媒人……等各种各样、个性各异的典型形象。比兴见长一般是上句比喻、起兴.展示意境和想象,下句中实之以丰富笃厚的精神内蕴,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和情怀。有以日月星辰作比的,如“满天星星一颗颗明,可中国挑下你一个人”(可中国:方言,指全中国)。有以风雨云电作比的,如:“满天云彩风吹散.咱俩的婚姻人搅乱。”有以山水沙土作比的.如“大河流凌小河里转,你把哥哥心扰乱。”有以花草树木作比的,如:“端个铮铮青杨冒呀冒得高,哥哥就是那人稍稍”(人稍稍:方言,即人尖尖,高出众人的意思)。有以禽兽虫鱼作比的,如:“大红公鸡墙头上卧·肌黄面瘦想哥哥”。有以五谷果蔬作比的。如:“青格油油白菜起油早,心硬不过男子汉”。还有以衣食起居作比的等等。语言生动来自于方言,多采用音韵响亮、生动形象的重词叠字、方言土语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如:白格生生、巧格溜溜、蓝格英英、红格彤彤、水格灵灵、热格腾腾、脆格铮铮和婆姨(指已婚妇女)、打猛(即突然)、尔格(即现在)、一搭(即一块儿)、难活(心里不痛快)、灰烧烧(心灰意懒、情绪低沉)、毛眼眼(双眼皮、长睫毛、长得很美的眼睛)等,4思想内容它表现了陕北人民对纯真爱情的执著追求它是挣扎在陕北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是陕北各个历史时期人民月争生活的真实记录1情歌在陕北民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陕北民歌的精华。2《清水水玻璃隔着窗子照.))表现了热恋中的女子“耳听见哥哥唱着歌儿来,热身子趴在冷窗台”那种盼望与情人相见的急切心情。3它讴歌了纯真、炽烈的爱情,揭露了封建婚姻的罪恶,反映了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是陕北人民追求婚姻自由思想的一种独特地表白。1昔日的陕北,地广人稀、雨量稀少、土地贫瘩、交通闭塞,自然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加上自然灾害、不断地战乱以及沉重的苛捐杂税,人民的生活困苦不堪。在这种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情绪消极、低沉,似乎只能通过歌唱的方式来表达和抒发内心的苦闷与压抑。2“揽工人儿难,正月里上工十二月里满,受的牛马苦,吃得猪狗饭”“十冬腊月数九天,光脊背背炭实可怜”“西北风顶住个_上水船,破衣拦衫我跑河滩”“一钵沙篙它随风走,受苦的人儿遍地游”1在近现代的陕北民歌中.还有大量反映陕北各个历史时期人民斗争生活的新民歌。这些民歌有着丰富的现实内容和深厚的爱国热情。2“井岳秀(陕北的大军阀)坏骨头,他把咱老百姓刮苦了个穷”。“尤其是那务农人,实实太苦情,一年的杂税完不清,稽查衙役上了门·拷打立不定”艺术特色陕北民歌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这种既通俗又亮丽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坛圣殿之上,用小调小曲宣泄黄钟大吕之势。丰厚的文化背景陕北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一代代中央王朝与异族的征战进退战争时期的杀戮、奴役,和平时期的通商、通婚和交流像潮汐一样一遍又一遍地吐纳、重组陕北人的血液,丰富着他们的文化。陕北民歌对周边少数民族民歌的吸收以及吸收后的再创作也极大的丰富了它的内涵和外延。如:满天天星星一硕硕明,可中国挑下你一人。马茄茄开花老来红,十三省人才数你能。《满天天星星一颖颖明》横山独特的音乐旋律独特悲苦的古之遗音。五声音阶体系“是人类最早期文明的全球性遗产”。总体旋律呈下行落降的趋势,不免造成悲凄、优郁、凄侧的风格韵味。高亢粗狂的音程进行。一字一音的字曲结合方式,这使陕北民歌音乐整体显刚性。强烈的“悲”之美特征。一些浓色彩音的运用是造成陕北民歌悲凉、苍朴风格更为动情力的因素,鲜明的语言风格语言真实、自然、质朴。如:故汤养面辣子红,大女子吊辫爱死人。《抽签打卦问神神》吴旗形象生动巧妙的比兴。如:吃莱要吃白莱心,寻汉我要寻上个八路军。《寻汉要寻八路军》靖边工妙至切的益字运用。如:白脸脸坐在高梁地,毛眼眼肴人有主意。《小妹妹想你由不得哭》府谷强烈的时代络印陕北的民歌不仅记录了陕北的历史进程,也见证了中国近代、现代的革命历史从鸦片战争到土地革命,从红军长征到改革开放,陕北民歌无不览括:如:道光登基一十三年整,外国人留下把洋烟种。《种洋烟》府谷红油漆桌子绿板凳,志愿军动身回了营,老百性都欢迎,老百性都欢迎。《欢迎志愿军》志丹5问题与原因歌者锐减听众大面积流失陕北民歌作品的创作缺乏超越与创新老一代陕北民歌手无可挽回地相继逝去1现代娱乐文化的冲击和稀释,陕北民歌在陕北人生活中特有的那种主要娱乐的方式和通用语言的功用受到了很大的消解2除了少数民歌爱好者以外,普通民众中已很少有人会唱陕北民歌了1在陕北民歌大面积流失的听众中,绝大部分是青年一代的听众。赶时髦,赶时尚,追名追星是年轻人的普遍心理2在他们的心目中,陕北民歌太古老太陈旧太土太俗。1进入八九十年代,陕北民歌的创作却处于一种相对冷寂的状态2除了《信天游》和《黄土高坡》曾一度唱红全国以外,其他新编陕北民歌很少产生过什么大的影响1生于斯长于斯歌于斯的老一代陕北歌手已经或正在相继去世2唱《东方红》的李有源去了,唱《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的孙万福去
本文标题:陕北民歌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328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