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经济
第一节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基础设施:是指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提供服务的、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与基本条件。一、基础设施的三个层次•根据基础设施服务的范围和其作用力与重要性的差异,可以把它划分成三个层次:1、宏观层次——全国性或区域性基础设施。2、中观层次——城市性基础设施。3、微观层次——小区性或单位性基础设施。二、城市基础设施的涵义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的物质载体,是城市维持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前提条件,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证,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作为中观层次的城市性基础设施,既有其独立性、又有其联系性。从独立性来说,每个城市都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基础设施系统,它保证了城市昼夜不息的活动得以持续。从联系性来说,每个城市又都不是孤立的,它必与外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有能量的交换、有信息的传递、有物质的出入、有人员的往来,这一切都依赖于区域性与全国性基础设施而进行。城市基础设施便是其中的节点与终端、是宏观大系统中的无数子系统。因此城市基础设施,不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而且发挥了担负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渠道作用。第二节城市基础设施的构成从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城市基础设施分为6个子系统,如下: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供水与排水系统城市能源系统城市交通系统城市通讯系统城市环境系统城市防灾系统城市基础设施的6个子系统又可以分为20个分系统。它们与城市的一切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一、城市供水与排水系统它包括4个分系统,即:•1、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系统•2、自来水生产与供应系统•3、污水排放及处理系统•4、雨水排放系统二、城市能源系统它包括3个分系统,即:•1、电力生产与输送系统•2、人工煤气的生产及煤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的供应系统•3、集中供热的热源生产与热力输送系统三、城市交通系统它包括4个分系统,即:•1、道路与停车设施系统•2、公共交通系统•3、快速交通系统•4、对外交通系统四、城市通讯系统它包括2个分系统,即:•1、邮电设施系统•2、电信设施系统五、城市环境系统它包括3个分系统,即:•1、环境卫生系统•2、环境保护系统•3、园林绿化系统六、城市防灾系统它包括4个分系统,即:•1、消防系统•2、防洪系统•3、抗震及防地沉系统•4、人防备战系统第三节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1、服务的公共性与效益的间接性•基础设施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的属于福利品,有的属于商品。即使属于商品范畴,也和“私有品”不同,而是大多数为“公共品”,这是由基础设施的性质所决定的。•由于基础设施服务的公共性,就带来了效益的间接性。这里的效益是指经济效益。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大多为公用事业,必须坚持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即不能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准则,而应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重。2、产业的综合性与管理的协调性城市基础设施部门涉及两大产业(第二、第三产业)的几十个行业,因此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大系统。这个系统是否运转顺畅、高效优质,就在于它能否做到管理协调。3、开发的统一性与建设的超前性基础设施产业部门的多元化,使得它的开发活动必须统一进行,否则,此消彼长、互不配套,势必造成相互牵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多、投资大、周期长,必须全部建成后才能发挥作用;而一旦建成在相当长时期内会固定不变。因此,要求它的建设要有超前性。4、需求的周期性与供给的连续性城市基础设施是为人服务的,而人的活动有其规律性,饮食起居、居家出行,都有大致相同的时间。这就使得人们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呈周期性变化。而基础设施的供给又大多无法做到间歇使用,尤其是一些固定性设施更是如此。第四节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一、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休戚相关,这主要体现为两点:•1、直接参与生产、服务生产。•2、间接支持生产、保障生产。二、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增长•基础设施是为人服务的,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条件,因此人口增长必然会对基础设施提出相应增长的要求。三、城市基础设施与社会进步•城市基础设施水平,集中体现了社会进步的程度,也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五节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比例•城市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它的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因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才能确保它的基础地位稳固可靠。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1、资金来源渠道按照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以地方为主、国家适当给予补助,和多途径、多层次筹集资金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①城市维护建设税。–②公用事业附加费。–③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④国家预算内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基本建设投资。–⑤城市基础设施有偿使用收费。–⑥城市建设部门经营性收入。–⑦国内和国外贷款。2、资金来源构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可进行如下分类:•①根据其在国家预算中所处的级次,可以分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两类。•②按不同的管理方式,可以分为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两类。•③按形成来源,可以分为固定性资金与非固定性资金。第六节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管理策略1、坚持政府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平衡•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特征,在以公众利益为主的政府目标和以经济利益为主的企业目标之间选择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总体策略。2、根据经济属性分类确定具体的经营管理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产品和服务的“公共物品”特性的强弱,打破行业界线,进行分类,灵活地确定不同类别项目的经营管理方式。一般地,西方国家将城市基础设施划分为公共物品特征突出的非经营性设施和公共物品特征较弱的经营性设施两大类。对于公共物品特征较弱的经营性设施的经营管理方式,大体等同于普通的商品,政府的干预基本上是与政府对普通商品的干预行为一致的;而对于公共物品特征强烈的非经营性设施,其资金投入主要由政府的财政性资金渠道解决,政府或以直接经营兴办的方式,或以国家控股的方式,保持对这类设施经营管理的强有力的控制权。3、按照“受益者负担”的基本经济原则实施有偿使用制度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和公共物品的特征,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均以纯福利的方式无偿提供才能保证公共利益和社会效益。事实上,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经营管理情况来看,除了城市防灾设施和生态环境设施等因产品和服务近乎纯公共物品而完全由政府负担免费提供外,其余大部分的城市基础设施均实施有偿使用制度,依据“受益者负担”的基本经济原则,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和服务收费标准,以维持再生产的继续。定义: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BOT是英文建设——运营——移交的缩写。在国际融资领域BOT不仅仅包含了建设、运营和移交的过程,更主要的是项目融资的一种方式,具有有限追索的特性。所谓项目融资是指以项目本身信用为基础的融资,项目融资是与企业融资相对应的。通过项目融资方式融资时,银行只能依靠项目资产或项目的收入回收贷款本金和利息。在这种融资方式中,银行承担的风险较企业融资大得多,如果项目失败了银行可能无法收回贷款本息,因此项目结果往往比较复杂。为了实现这种复杂的结构,需要做大量前期工作,前期费用较高。上述所说的只能依靠项目资产或项目收入回收本金和利息就是无追索权的概念。在实际BOT项目运作过程中,政府或项目公司的股东都或多或少地为项目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银行对政府或项目公司股东的追索只限于这种支持的程度,而不能无限的追索,因此项目融资经常是有限追索权的融资。由于BOT项目具有有效追索的特性,BOT项目的债务不计入项目公司股东的资产负债表,这样项目公司股东可以为更多项目筹集建设资金,所以受到了股本投标人的欢迎而被广泛应用。特征:1、私营企业给予许可取得通常由政府部门承担的建设和经营特定基础设施的专营权(由招标方式进行);2、由获专营权的私营企业在特许权期限内负责项目的经营、建设、管理,并用取得的收益偿还贷款;3、特许权期限届满时,项目公司须无偿将该基础设施移交给政府。几种演变形势:1、boo(build—own—operate)即建设—拥有—经营。项目一旦建成,项目公司对其拥有所有权,当地政府只是购买项目服务。2、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即建设—拥有—经营—转让。项目公司对所建项目设施拥有所有权并负责经营,经过一定期限后,再将该项目移交给政府。3、blt(build—lease—transfer)即建设—租赁—转让。项目完工后一定期限内出租给第三者,以租赁分期付款方式收回工程投资和运营收益,以后再行将所有权转让给政府。4、bto(build—transfer—operate)即建设—转让—经营。项目的公共性很强,不宜让私营企业在运营期间享有所有权,须在项目完工后转让所有权,其后在由项目公司进行维护经营。bot项目的当事人:1、政府:东道国政府通过特许协议的方式将特许权授予私营企业。2、项目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法律实体,是东道国的法人。3、其他参加人1)建设公司;2)营运商;3)贷款人。
本文标题: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330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