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居住区规划设计调研报告调查人:耿雪川田玉龙韩佑宗赵伟先总纲提要Part1理论分析Part2实例剖析Part3调研感悟Part4现行居住区及住宅设计规划总结PART1理论分析一、现代居住区规划思想的历史演进前言•随着生产发展和人们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特别是以蒸汽机的出现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极大的改变了人类居住的模式,人类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步入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工业化促使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加快了人类的发展速度,从而导致人口快速增长,资源消耗增大。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一系列的矛盾和环境问题集中在城市里表现出来。进入20世纪,人口增长的趋势愈加迅猛,并日益向城市集中,城市化在发达国家以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也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持续膨胀,环境污染问题在许多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日益凸显,致使人类居住环境质量下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开始重新探索理想的人居环境。尽管迄今尚未找到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但却不断为后来者提供经验和借鉴。一、理想城市居住模式•19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形成,开始显露其种种矛盾,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R-欧文针对当时产生的社会弊端,提出了生产、消费自给自足,劳动成果平均分配,财产共有的“新协和村”居住模式。新村由800~1200居民组成,布局呈方形,沿周边布置4幢条型住宅,围合成一个中央大院。院中央设有食堂、幼儿园和学校。园内有绿化,院外是耕地,住宅的客厅朝向庭院,而卧室朝向田野,兼顾居民的社会性和家庭的私密性。•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认为建立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可促使人们回归到小规模的、经济开放和社会均衡的社区中去,从而形成“城市生活的便利乡村的美丽和福利结合在一起”,并由此提出了“花园城市”构想。花园城市是一个四周有农业用地围绕的城乡结合体。城市的平面呈圆形,半径约1.1km,中心部分是面积约60h㎡的公园,由此引出六条放射性道路将城市分成六块扇形。内环宽500m的范围内为住宅区,可居住32000人;外环设各类工厂、仓库和市场;内外环之间是宽广的绿化带。城外有一条主要铁路把花园城市和其他城市联合起来,同时铁路的环城部分还用于城内交通。•1917年T-戛捏发表了工业城的规划方案,设想20世纪的城市结构必须适应社会和技术进步,建议将一个不大的城市通过铁路枢纽与一大群工业设施结合在一起。工业区内的居住区是长条形的,两二层独立式住宅按日照通风的要求组成宽30M、深150M的住宅街坊,并配有小学和生活服务设施,居住区的道路按性质分类,绿地占居住用地的一半面积,绿地中间贯穿着步行路网。•922年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提出了一个3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的设想方案的设想方案光辉城。城市按功能分区,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的方格网加放射性道路系统代替传统的同心圆式布局,用高层建筑和多层交通等现代设施来取代霍华德的水平式花园城市。•光辉城中心矗立着24幢60层的摩天大楼,人口密度每h㎡3000人,摩天楼周围是锯齿形的高层住宅,人口密度每h㎡300人。房屋底层透空,屋顶设花园,地下通地铁,距地面5m高的空间布置汽车运输干道和停车场,地面留出大量的空地布置公园和运动场等绿化空间二、卫星城镇理论•20世纪初,大城市恶性膨胀,如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成为突出的问题。在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镇的理论。卫星城镇的建设经历了三个时期。•(一)卧城。这些城市除了居住建筑外,没有生活服务设施,居民的生产、工作及文化生活的需要仍需去母城解决。•(二)半独立城镇。这类城市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仍去母城工作。•(三)新城。这类城市实质上是独立的,规模夸大并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公共交通及公共福利设施,城市中提供多种就业机会,社会就业平衡,交通便捷,生活接近自然。三、邻里关系•1929年美国建筑师C-佩里提出邻里单位的规划思想。他认为城市交通由于汽车的迅速增长对居住环境带来了严重干扰,控制居住区内部的车辆交通以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宁是邻里单位理论的出发点和基础。同时邻里单位内应拥有足够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活跃居民的公共生活,利于社会交往,密切邻里关系。为此佩里制定了邻里单位的6条基本原则:•(1)邻里单位四周由城市道路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和安全。•(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越城市道路。一般人口规模为2000~5000人。•(4)小学校是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并与其他的邻里单位服务设施一起放在中心广场或绿地上•(5)邻里单位占地约65h㎡,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0.8km•(6)邻里单位内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四、小区规划理论•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于城市现代交通的发展,加大了城市干道之间的间距,从而扩大了邻里单位的范围,在前苏联逐渐形成了“小区”的概念,从此作为构成城市的基本单位,其基本原则可概括为:•(1)小区是被城市道路所包围的居住地段,城市交通不得引入小区。•(2)有一套完善的日常使用的生活福利文化设施,包括小学、托儿所、幼儿园、餐馆和商店等。•(3)形成完整的建筑群,创造便于生活的空间。二、当代居住区及住宅设计理论拾萃新城市主义的探索•20世纪90年代初,基于对郊区蔓延而引发的一系列城市社会、经济、环境问题的反思,最早从美国兴起了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新传统主义规划(neotraditionalplanning),就是后来为人熟知的新城市主义。•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中的优秀传统,使现代生活各个部分重新成为一个整体,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的、紧凑的社区,以取代当今千篇一律的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1.1新城市主义的主要开发、设计理念•新城市主义的设计作品始终贯穿着这样一种精神:社区设计必须将公共领域的重要性置于私人利益之上。这已成为创造一个新型社区的最基本原则,并成为社区各个阶层作出决策的依据。•在邻里与社区的组织、建构方式上,新城市主义在实践中形成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开发模式:一种是petercalthorpe提出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称作TOD模式;另一种是有andresduany和elizabethplater夫妇所倡导的“传统的邻里开发”,即TND模式。•TOD模式由“步行街区”发展而来,是以区域性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以适宜的步行距离(一般不超过600m)为半径的范围内,包含着中高密度住宅及配套的公共绿地、就业、商业和服务等内容的复合功能社区。这一发展模式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在邻里层面上,注意营造复合功能的、适宜步行的社区环境,减少居民对小汽车的依赖程度,同时达成良好的社区生活氛围;在区域层面上,引导空间开发采用TOD模式,沿区域性公交干线或者换乘方便的公交支线成节点状分布,形成整体有序的网格状结构。同时结合自然要素的保护要求,设置城市(或社区)增长界限,防止无节制的蔓延•TND模式则试图从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概念中吸收灵感,实践中与房地产市场结合。其社区的基本单元是邻里,邻里之间以绿化带分隔。每个邻里规模约40~200英亩,半径不超过400m,从而保证大部分家庭到邻里公园的距离均在3min步行范围以内,到社区中心广场或公共空间仅5min的行走路程;内部街道间距为70~100m;住房的后巷作为邻里交往的场所,是设计的重点之一;会堂、幼儿园、公交站和商店均布置在中心;每个邻里均包括不同的住宅类型,适合不同类型的住户和收入群体。与TOD模式不同的是,TND更多的是以网格状的道路系统组织邻里。他们认为紧密联系的街道网格,“能为人们出行提供多种路径的选择性,减轻交通拥挤”。这些网络通过降低小汽车的交通速度,使出行距离比等级性街道系统更短,让行人和自行车的运动更加容易。1.2生态策略与社会参与•1990年由保罗。道顿总结发展并在其《生态城市》一文中提出的“生态城市发展原则”。他主张:生态城市寻求人类住区新模式。建设形态和自然过程在功能上是整合的,并在不影响动态生命系统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类需求。要实现生态城市,社区开发至少应通过有效、综合的途径达到以下基本目标:•恢复退化的土地•适应生物区•平衡发展•阻止城市蔓延•优化能源效应•利于经济•提供健康和安全•鼓励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平等•尊重历史•丰富文化景观•治理生物圈•生态开发策略:•1)生态开发潜力•2)使用现有技术•3)建筑与场地整合•4)绿色建筑•5)微气候•6)“接近规划”•7)静态交通•8)自我建设•9)艺术•10)工业•11)教育与技能培训•12)销售、管理和社区联系•13)社区需求•14)资金PART2实例剖析•国内案例------天津万科水晶城•国外案例------美国佛罗里达州滨海城水晶城位于天津市河西区南部,距外环线约为2km,北接潭环支路,南至浯水道,西卫津河,东靠解放南路,占地面积为3906h㎡,建筑面积为3906万㎡,容积率为1.0总平面图•天津万科水晶城节点及重要轴线分析主要空间轴线分析重要节点用地原为天津玻璃厂的厂区.位于中心位置的原吊装车间因其位置适中、结构空间便于改造而被精心保留下来,改造成为小区的会所。小区规划充分利用地域资源,结台城市道路,卫津河、厂区主干道和原有大型厂房建筑设计了三条空间轴线,东入口至中心会所、北入口经中心会所、卫津河至中会所,中心会所处在三条空间轴线的交点。三条空间轴线均衡地布置在小区中,建筑与景观带相互穿插,使更多住户能方便地区受小的景观资源。•天津万科水晶城东人口至中心会所轴线,营造休闲广场气氛第一条轴线由会所至解放南路的原天津琥璃厂大门.是空间形态最为丰富的文化轴线。位于东入口的原俱乐部经改建后为临时的售楼中心.销售任务完成后将成为配套的商业点。东人口沿用原厂区的主干道和入口,因此,原入口至吊装车间)的空间形态也自然地延续到新规划中,成为入口至中心会所的线形步行广场,原大路两旁的老树也保留成为步行厂场的重要绿化景观。这250米的空间轴线起点与小区私家花园相结台,两边建筑形式多样、轮廓高低错落,底层设商业网点(咖啡厝、桤店等)。广场空间先扬后抑,经推敲将广场尺度控制在3O米宽.利于营造休闲广场气氛:到会所前又开放成为会所的前广场,为配台中一尺度,将聚会广场拓宽到60米。在这个空间序列上还设计了个制高点钟塔。浑厚的报时钟声旨在为小区生活的居民营造祥和的生活气氛。售楼中心天津玻璃厂大门•天津万科水晶城北入口至中心会所轴线,步行中体会小区景观北入口是小区的主要入口,为体现小区形象,自北入口至中心会所规划了一条360米景观轴线,前130米为入口干道,后230米是水景为主的线性景观带,在步行过程中给人提供个体会小区景现的机会。轴线除有水系的延续外,还有大面积集中的绿地,这也是会所的后花园。售楼中心北入口•天津万科水晶城卫津河至中心会所轴线河畔景观小区景观相互渗透卫津河是小区可借的景观资源之,为将其引入小区,便有了中心会所至卫津河的空间轴线。这条由会所至卫津河的水轴线.水系和绿化为主题,卫津河的水系向小区内延续至会所后继续向西北入口方向延伸.绿化带沿河展开,形成沿卫律河段风格迥异的主题绿化带(樱花堤)。它的存在使小区的水系与卫津河之间产生了空间的联系,使卫津河畔景观与小区景观相互渗透。售楼中心卫津河•天津万科水晶城道路分析图小区级道路组团级道路小区入口•天津万科水晶城小学公建分析幼儿园商业综合体会所商业综合体水晶城的公建设置与交通轴线、景观轴线紧密结合,充分考虑了其与变通、人流、景观的相互关系。商业综合体设在小区主入口处,靠近主干道,迎向主要人流方向,既便于经营,亦符台住户生活习惯,同时丰富了城市街景.成为小区对外展示的最佳形象标志。会所位于小区的中心,不同位置的住户都能通过景现小径便捷地抵达会所,最多不超过5分钟步行距离,增加了住户的使用可能性和
本文标题:建筑小区调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33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