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华南农业大学342综合四农四狂背版六
《农业知识综合四342》六、工业化、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六、工业化、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1、问题一:人口增长压力与粮食供求之间的矛盾:人口增加与粮食供需:发展中国家农业的首要任务为不断增加的人口提供足够的粮食,消除营养不良,改善人民的生存环境。人口与粮食供需的相关理论马尔萨斯悲观人口理论:人口增长使人均收入(粮食)维持在生存水平的均衡状态。反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观点:丹麦女经济学家埃斯特•博斯拉普认为,粮食供给是随着人口增加而相应增长的。因为,人口增加而对粮食的需求会导致土地集约使用。持续增加的人口和粮食需求压力统计数据表明,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人口增长与粮食供给的尖锐矛盾: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人口增长与粮食供给的尖锐矛盾:发展中国家人口存在较严重的饥俄与营养不良问题。原因:发展中国家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及粮食供给能力低下。决定粮食需求量大小的因素:人口总量和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决定粮食需求增量大小的因素:人口增量和人口基数及人均粮食消费增量(粮食需求的收入弹性)。恩格尔定律: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恩格尔系数)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发展中国家粮食供给状态恶化:单位面积产量增长率下降,甚至是负增长。原因:“绿色革命”的增产效果已基本释放,而土地的生产能力也已开始退化。今后粮食产量的增加不得不依赖于更多的高产品种的研究开发和普及。2、问题二:如何让处理好工业化与农业的关系工业化与农业发展A、对农业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各种观点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的观点。发展中国家要想“经济起飞”必须形成几个主要产业,以此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工业部门,不包括农业。因此,罗斯托忽视了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赫尔希曼的观点。赫尔希曼于1958年提出不平衡发展理论。他认为,一国应优先发展“联系效应”大的部门。农业作为生产初级产品的部门联系效应小,不能作为重点发展部门。美经济学家刘易斯的观点:主张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只有当工业化实现后,才可能带动农业发展。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获的观点。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批评了刘易斯忽视农业发《农业知识综合四342》六、工业化、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展的理论。他针对“二元结构”理论指出,发展中国家不存在刘易斯所认为的传统农业边际产量为零的情况。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在资源配置上是有效的,任何农业劳动力的流失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他主张扩大对农业的投资,尤其是注重“人力资本”的投入。B、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1)食品贡献。为以城市产业工人为中心的非农业部门的人口提供粮食。严重的粮食短缺有可能导致饥荒及人口的流动和迁徙,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社会稳定。(2)原料贡献。为轻工业和食品加工业提供原料。(3)市场贡献。农业生产能消费工业品或农业成为工业品的市场。(4)要素贡献。农民拥有的资本和劳动要素通过各种方式向城市工业转移。(5)外汇贡献。农产品的出口,为经济发展提供外汇。发展中国家在工业落后、产品质量差、工业自身难以出口创汇的情况下,农业部门承担了出口初级农产品来换取外汇收入的重任。上述农业五种作用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农业的作用就如一把“双刃剑”:在农业得到发展时,它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工业部门的发展;在农业衰退时,它又会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应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3、问题三:如何改造传统的农业传统农业的改造与绿色革命农业是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但传统农业由于其低生产率,无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源泉,因此必须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A、改造传统农业理论美国舒尔茨(Schultz,T.)在《改造传统农业》(TransformingTraditionalAgriculture,1964年出版)一书中提出改造传统农业理论如何把弱小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一个高生产率的经济部门。B、传统农业特征及其落后的原因传统农业特征(1)传统农业的技术非常落后。(2)“贫穷但很有效率”。(3)传统农民对市场及价格的变化作出反应和调整。(4)传统农业中多数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狭小,人均拥有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落后和停滞的原因是因为它陷入一种低水平均衡。这种均衡由两个基本条件所致,一是传统农业的生产要素和技术缺乏创新;二是传统农业下的农民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比较保守,对各种投入要素及获取产品和服务的偏好和动机保持稳定。这两个条件的共同作用使得传统农业的投资收益率很低,传统农业下的农民缺乏承担风险的经济实力,从而使传统农业长期落后。任何外界新因素的加入不但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反而会引起劳动生产率的下降。4、改造传统农业的基本途径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引进新的生产要素(技术、资本、教育),以提高投资收益率,给沉寂的传统农业,注入活水,并让它顺畅地流动起来。生产要素技术化《农业知识综合四342》六、工业化、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政府和非盈利性科研机构在技术变革中的作用很大技术变革应适应一国的资源禀赋条件(诱致技术变革理论)。改造传统农业的方法就是向农民投资,这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5、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发展中国家兴起的,以采用高产良种为中心的一场新技术革命。其主要内容是大规模推广矮秆、半矮秆、抗倒伏、产量高、适应性广的小麦和水稻等作物优良品种,并配合灌溉、施肥等技术的改进。这一农业技术革新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因而被誉为绿色革命。它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及诱致技术革命的适用性。6、绿色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性绿色革命的重要意义在于:①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产量,缓解了因人口增长过快而引发的饥饿威胁。②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身积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①新品种需要良好的灌溉设施和管理,但发展中国家农田水利设施跟不上。②新品种种植需要大量施用肥料,石油危机引起化肥价格上涨,使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民往往增产不增收。③新品种对化肥、农药的依赖,造成对农产品和耕地的污染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④绿色革命的普及在农业中形成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冲突。农村中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变得严重起来。尽管绿色革命存在许多局限性,但对提高粮食供给,缓解发展中国家人口受饥饿威胁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进一步开发高产农作物品种的研究仍将继续下去。7.什么是工业化p2969、工业化衡量的标准霍夫曼比例: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生产资料工业之间的净产值比例。即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霍夫曼据此把工业化程度由低到高划分为四个阶段,对应的霍夫曼比例分别为5(土1)、2.5(土1)、1(土0.5)和小于1。工业化的程度越低,霍夫曼的比例就越大。比较全面地衡量一国工业化程度,需要综合考虑以下互相联系的六个方面(1)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通常认为:这一比重越大,该国的工业化程度就越高。(2)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总人数的比重。这一比例低,说明该国农业中劳动生产率高,机械化的程度高,属于现代农业而不是传统农业。(3)工业自身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包括工业生产的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这一水平越高,说明该国生产资料制造部门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较高,能为该国工业化提供大量的先进设备。(4)农业的工业化水平。农业的工业化说明农业机械化的实现,电力、电气设备已在农业《农业知识综合四342》六、工业化、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广泛使用,使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这一点在发达国家的农业中比较普遍。(5)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而日益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表明一个国家的服务业比较发达。(6)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必将随着该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10、世界各国的工业化模式第一: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模式:又可分为英国、美国、法国的自由资本主义模式和德国、意大利、日本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其中,以英国、美国和日本为典型代表。该模式的特点:(1)它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追求利润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市场竞争机制是要素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3)借助奴隶贸易、殖民掠夺等形式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4)工业化进程一般采取由轻工业到重工业,再到交通运输业和其他产业部门的顺序。第二: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在经济体制方面的主要特点:(1)实行单一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私有制。国家不仅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而且是国民经济的计划制定者和管理者。(2)排斥市场机制。政府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滞后,造成消费品数量和种类严重不足。对居民生活必需品实行定量配给制。在政治体制方面的主要特征:(1)结构混同。主要表现为党政不分、政企不分和以政代企。执政党直接管理国民经济和文化事业。(2)过分集权。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在党的机关,并且党的机关权力又高度集中在主要领导者个人手中,缺乏监督。(3)法制建设欠缺。司法不独立,立法不完备。第三:混合型工业化模式指处在发展中尚未定型的一种工业化模式,也可称之为正在试验中的替换模式。它是在“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崛起的条件下,兼容并蓄资本主义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两种模式的不同特点,混合而成的中间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基础是自由经济制度,但受政府计划调节,并且军队在稳定经济与社会秩序中起重要作用。混合型工业化模式主要有东亚模式、拉美模式、印度模式和埃及模式。第四:东亚工业化模式东亚工业化模式是指由国际经济学界认定的战后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及运行方式,尤其指亚洲“四小龙”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模式。基本特点是:(1)实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2)较高的政府干预。(3)经济发展所需资金主要依靠国内积累,控制外债规模和外债结构。(4)重视科技和教育发展。第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为历史坐标,以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为出发点,坚持以《农业知识综合四342》六、工业化、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形式同时并存为基本经济政策,以市场经济为经济运行基本方式,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日的,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协调发展为总目标的国家发展模式。具体包括: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以改革开放作为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在经济体制的建构上,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在政治体制的建构上,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中国式的社会现代化是在人的现代化基础上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11、平衡增长理论所谓平衡增长,是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同时、全面地进行大规模投资,通过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全面发展,来彻底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平衡增长可分为三种类型: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1)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主张对各工业部门同时、按照同一比率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此克服经济中存在的不可分性,使整个工业按同一速度全面增长,达到实现工业化的目标。(2)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主张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但按不同比率进行大规模投资,使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按不同比率全面发展,实现工业化。以各部门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大小作为确定其投资比率的依据。(3)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主张依据各产业部门产品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确定对各产业部门不同的投资比率和增长比率,通过部门间不同比率的增长,以克服瓶颈;一旦经济发展中的瓶颈被消除,就应当使国民经济各部门按一定比例平衡增长。12、最小努力命题论最小努力命题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应努力使经济发展到一定水
本文标题:华南农业大学342综合四农四狂背版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338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