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章选煤厂质量管理产品质量的概念煤炭产品质量标准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6.1产品质量的概念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使用价值,即产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所应具备的自然属性或技术特性。一般来说,质量特性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A.产品的技术性能B.产品的经济性C.耐久性D.可靠性E.安全性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6.2煤炭产品质量标准煤炭是由地下开采出来的可燃矿产。煤炭按其煤化程度由浅到深分为泥煤、褐煤、烟煤及无烟煤。由矿井或(露天矿)开采出来的未经任何加工的煤炭称为毛煤,通常不能作为商品煤直接外销,毛煤经过简单加工,用人工或机械方法除掉50mm以上的大块矸石之后成为原煤才能作为商品煤出售。但原煤直接销售有以下缺点:A.浪费运力、污染环境;B.经济效益低。6.2煤炭产品质量标准一、中国煤炭的分类标准国家标准GB/5771-86《中国煤炭分类》对中国煤炭分类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各类煤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字的十位数按煤的挥发份分组,无烟煤为0、烟煤为1~4、褐煤为5。个位数的含义是:无烟煤类为1~3,表示煤化程度;烟煤类为1~6,表示粘结性;褐煤类为1~2,表示煤化程度。6.2煤炭产品质量标准6.2煤炭产品质量标准6.2煤炭产品质量标准6.2煤炭产品质量标准6.2煤炭产品质量标准中国煤炭分类简表6.2煤炭产品质量标准二、煤炭主要的质量指标及分级煤炭产品的质量指标很多,比较重要的有:灰分、硫分、水分、含矸率、块煤限下率,发热量、挥发份或用户需求的其它指标。6.2煤炭产品质量标准我国以中灰、低中灰煤为主,占80%以上。炼焦过程中,煤中灰分几乎全部转入焦炭中。GB/T15224.1-1994《煤炭灰分分级》规定:6.2煤炭产品质量标准GB/T15224.1-2004《煤炭质量分级第1部分灰分》规定:6.2煤炭产品质量标准我国以低硫、特低硫煤为主,占63.45%。炼焦过程中,焦炭中的硫全部来自煤炭。GB/T15224.2-1994《煤炭硫分分级》规定:6.2煤炭产品质量标准GB/T15224.2-2004《煤炭质量分级第2部分硫分》规定:6.2煤炭产品质量标准6.2煤炭产品质量标准发热量是评价动力用煤质量的重要指标。动力用煤的发热量以符合锅炉的设计要求为好。GB/T15224.3-1994《煤炭发热量分级》规定:6.2煤炭产品质量标准GB/T15224.3-2004《煤炭质量分级第3部分发热量》规定:6.2煤炭产品质量标准水分高低对焦炭质量没有直接影响,但会增加能耗。会降低动力煤发热量,增大磨煤能耗,影响运输等。6.2煤炭产品质量标准其他质量指标:固定碳含量挥发分煤灰熔融性热稳定性哈氏可磨性指数磷分6.2煤炭产品质量标准三、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一)品种划分国家标准GB/T17608-2006《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把我国的褐煤、烟煤和无烟煤按照煤炭的灰分、粒度、加工方法及用途分为五大类,二十九个品种。煤炭产品的五大类是指:精煤、筛选煤、洗选煤,原煤以及低质煤。精煤是指煤经过分选后生产出来的符合规定质量要求的精选产品。分为冶炼用炼焦精煤A≤12.5、其它煤焦精煤A=12.51~16.0%和喷吹用精煤A≤14.0。6.2煤炭产品质量标准筛选煤是指煤经过分级后的不同粒度的产品。经洗煤厂加工后的筛选煤在名称前加“洗”字,以示与筛选厂的粒级煤相区别。洗选煤是指经过洗选、分级等加工处理的煤,即洗选和筛选并经过分级后的各种筛下物。如筛出大块后的筛下物称为混煤(0~50mm)。各种洗选产品的最高灰分<40%。原煤是从毛煤中选出规定粒度的矸石、黄铁矿、杂物以后的煤,Ad40%。低质煤包括:选煤厂的煤泥(A:16~49%,炼焦煤洗煤厂灰分在32%以上的副产品中煤,以及灰分超过40%的原煤。6.2煤炭产品质量标准(二)产品质量指标的划分1、灰分(Ad)2、硫分(St,d)3、发热量(Qnet,ar)4、块煤限下率参见国家标准GB/T17608-2006《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四、用户对煤炭产品质量的要求6.3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C(totalQualityControl)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是现代管理科学在质量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是把质量管理看成是整个管理过程和全体人员参加的活动,并把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全面、全过程和全员的质量管理体系,开发、研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TQC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质量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1、产品出厂前把关;2、进行生产过程分析,提高产品质量;3、全面质量管理体系。6.3全面质量管理一、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一)全面对待质量TQC的核心问题是质量,这个质量概念不仅包括狭义的产品质量,而且包括广义的工作质量和环境因素。6.3全面质量管理(二)实现全面、全过程和全员的管理全面管理:强调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不仅管理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还要管理产品赖以形成的各方面工作质量。全过程管理:是指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不仅要管理最终产品,而且要管理好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生产工序、市场调查,试验研究、质量检验、设备维修、产品运销直到售后服务的所有环节。全员管理:是要求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全体人员都投入质量管理,使每个人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与企业产品的质量息息相关,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6.3全面质量管理(三)一切为了用户企业生产的目的就是为用户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对某种工业产品的需要,不只是表现在数量上,同时表现在质量和品种上。一个工厂的产品如果不受用户欢迎,没有人买,整个企业就没法生存。另外,一切为了用户这一观点,不单是最终产品用户,而且包括企业内部各工序之间。就是说,在工厂内部,每道工序都把下道工序看作用户,象对待用户那样对下道工序负责,决不把上道工序的问题留给下道工序去解决,做到道道工序把好质量关。6.3全面质量管理(四)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科学性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之一。所谓科学性,主要表现为重视数据,依靠数据,广泛运用数学方法和统计方法作为质量管理的有力手段。质量管理要靠数据说话,而数据必须有客观性和代表性,必须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6.3全面质量管理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式: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式是PDCA循环,由美国管理学家戴明(V.E.Deming)博士提出。PDCA是代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方式中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四个阶段英文单词的缩写,质量管理即按照这四个阶段的顺序循环进行。(一)PDCA循环的工作步骤1.计划阶段(Plan):首先确定目标和方案,重点解决“5W1H”问题。即:①为什么做(Why)?②达到什么目标(What)?③在什么地点或部门执行(Where)?④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完成(When)?⑤谁负责(Who)?⑥完成任务的方法(How)6.3全面质量管理2.执行阶段(Do):按制定的计划组织实施。3.检查阶段(Check):检查执行情况,并与计划的目标相对照,哪些干对了,哪些不对,收到什么效果,还有什么问题。4.处理阶段(Action):根据检查结果,总结经验和教训,制定标准,形成制度。6.3全面质量管理(二)PDCA循环的特点①四个阶段是一个有机整体。有了计划就需要执行,干得好坏要通过检查才能了解清楚,检查之后必须迅速作出处理,这是一个循序渐近的完整循环。②PDCA循环是一个不断促进,不断提高的运动过程。每转动一周,提高一步,有如爬梯一样,步步上升。③PDCA循环是一个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的制约环。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大管理环,各级、各部门都有各自的小管理环,这样形成一个大小综合环,彼此协调,互相促进。④PDCA管理循环的关键在于处理阶段(A)。6.3全面质量管理6.4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全面质量管理是科学的管理体系,要实行这个体系,需要扎扎实实地做好一系列基础工作,最直接、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有:质量教育工作、标准化工作。质量责任制、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等。一、加强质量管理教育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不断增强企业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掌握和运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技术培训和教育;②质量管理知识的教育。6.4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二、推行标准化工作标准化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生产的规范、生产活动的依据。质量管理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标准。标准有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方面的内容,技术标准除国际标准(ISO)外,在我国有国标GB,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一个企业要搞好质量管理,必须要搞好标准化工作。三、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质量责任制要求明确企业及一个人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力,做到质量工作处处有人管,人人有职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问题有处理,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6.4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四、做好质量检测和计量工作科学管理要靠数据说话,而数据来自检测。检测计量工作,测试、化验、分析、能源平衡等。各种测试计量仪器设备要齐全。精度要达到要求,操作要规范。五、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产品质量只靠少数专业人员去管理是不够的,必须使企业的全体职工都投入到质量活动中来,质量管理才能蓬勃开展,坚持不衰。质量管理小组是由工人自发组织起来的运用科学管理方法进行质量管理的一种基层组织,是群众参加质量管理的一种好形式、好方法。6.4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六、加强质量情报工作搞好产品质量,不仅需要了解和掌握本厂产品质量情况和用户评价,还要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发展动向有所了解,为改善产品质量和研制新产品提供资料,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6.5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一、质量数据的获取(一)采样1、子样份数2、子样重量3、子样的采集方法(二)煤样的缩制1、煤样缩制的目的和基本流程2、掺合与缩分3、试样加工过程中的误差6.5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二、质量数据的整理与计算(一)数据的特征值与误差1、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过失误差)2、真值与平均值3、准确度和精确度4、极差和标准离差5、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二)可疑观测值的舍弃及运算1、可疑观测值的舍弃2、数量质量平衡原则6.5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三、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是在统计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70年代末以前,主要采用统计图法,有分组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法,直方图法、控制图法等。1979年以后,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如系统图法,关系图法,KJ图法等等。下面对一些主要的方法作简单介绍。(一)分组法(二)排列图法6.5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三)因果分析图法因果分析图又称鱼刺图或树枝图,是一种形象直观的逐步深入研究和讨论质量问题的图示方法,这种方法采用从大到小,从粗到细,顺藤摸瓜,刨根究底的做法,直到找出病症,能够对症下药为止。因果分析图由原因、枝干和结果三大部分组成。枝干是联系原因与结果之间带有箭头的线条。直接指向结果的一条粗线是主干。连接大中小原因的线条分别是大枝、中枝、小枝等。图5-15是某选煤厂断续停车,选煤指标不稳定的因果分析图。造成断续停车主要原因有原煤、跳汰机、人员、操作方法与矿井环境五个大的原因。各个原因中,又有许多小原因。如人的原因,有责任心差,业务不熟练,排料不及时等原因。6.5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6.5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四)直方图法直方图是用来整理杂乱无章的数据,从中找出质量变化的规律,预测生产过程质量的一种常用工具,通过直方图的绘制,可求出数据的平均值,了解数据的离散程度及数据分布规律。1.直方图的绘制方法与步骤①收集统计分析的观测数据(50~100个)②确定组数,数据个数与组数的关系见表5-44一般每组6-10个。6.5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③确定组间距(级宽),其原则是边界应能包含所有的原始数据。组距,为了便于分组,组距取某个整数的倍数。取H=0.20%。④确定组的上下界限值第一组的下限值=第一组的上限值=下限+h=5.245+0.20=5.445其余按组间距
本文标题:6章选煤厂质量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34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