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未来科学家和工程专家应具有的素质-吕志涛
未来科学家和工程专家应具有的素质——我的认识吕志涛2008.11(一)热爱:热爱科技、认真研究,追求真知,敢讲真话,不说大话,严禁假话……勤奋:“每天只工作8小时,当不了科学家”。质疑:敢于提出异议,才可能成为科学家,并作出成绩。创新:科学家或工程专家的天才活动。求实:科学研究中特别重要的作风。严谨:“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合作:搞大项目更为需要。宽容:科技专家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之一。当你成为学术团队或学科负责人时,还应有高瞻远瞩的品格。2003年11月27日《科学时报》(二上)勤奋必不可少“下了班就走是当不了科学家的”(候祥麟院士语)不畏艰难,探求科学真理。我读研究生时,曾捧着《俄华土木工程词典》通读过。孙伟院士,至今还勤奋工作在九龙湖校区,吃住也在那里。(二下)搞科学研究要有坚韧不拔精神有人甚至一辈子研究一、二个问题,(当然不是很小的问题)搞科学研究,要坐得住,甘于寂寞,不要赶热闹。我,1986年申报成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的)博士生导师时,学校也惊奇,因为当时我还是副教授,在校内默默无闻。努力做个学者,不做学术活动家。但也支持少数人去做学术活动家。(三)科学研究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浮躁,反对包装。我对家庭装璜也反对个性化(噪声污染),如果弄虚作假,论文抄袭,试验研究数据修改,我认为应从严处分,我们应抵制各类学术不正之风(歪风、邪道)科学研究中还必须严谨关于严谨,候祥麟院士说过:“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每一次试验方案,应反复推敲。(四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同时,应勇于创新因为创新才有发展,创新就是从“无”到“有”创新,有时要逆想思维,奇思妙想,甚至幻想。譬如,通常M→f,但我认为在RC中,V→f也不可忽视。但是,创新一定要符合基本原理,不能去空想永动机,不能将创新变为“求奇”(!)创新有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我……(四下)创新是我们的职责,科学家探索未知知识,工程专家创造未有事物。搞科学研究需要有想象力,科学家和工程专家往往是梦想家。(五)科学研究的正确动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少考虑,甚至不计名利。但是我们有要有成就感。过去,老一代科学家,科学救国。现在,我们的年轻一代,科技强国,科技强省……我们决不能对名利的追求超过对科学的探索。有什么样的名利观很可能决定你将来能走多远!“文革”前后有点乱批搞研究的,写论文的,我读研究生时,曾钻研,发表论文,译俄文书,被批为个人主义,名利思想严重,随后,我就不再写,不再译了。(六上)英雄自古出少年科技英才应从年轻人中培养。年轻人应特别努力,道理是显然的,其中一点,很多“人才工程”是与年龄挂钩的,譬如:≤35岁,我校有一项人才要求≤40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5岁,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0岁,江苏333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55岁,女同志退休≤60岁,男同志退休中国工程院院申报占1/3,优先,我1997年属于这种情况≤70岁,中国工程院院申报上限≤80岁,资深院士。不过,我不奢望再活10年。(六下)我们希望优秀中青年教师不要一旦成了导师,就做起“老板”,不要自己不做具体研究,论文也不写,只安排博士生、硕士生去完成。那样,不可能深入。我现在已71岁,但我每年还要自己写一、二篇论文去发表。并且二、三年换一讲演稿(ppt)。我们不希望大家去做闷头研究的书呆子,应该去了解相关领域以及相关产业的进展。(七上)做教师要讲师德,搞科学研究要讲科学道德。2002年我曾起草了一份“东南大学教师学术道德准则”,要求大家不搞不正之风,抵制“歪门邪道”。在科学研究中,特别要在合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可能人人第一,也要乐于、安于做老二、老三……谦让是合作的重要基础。绝不允许把他人的成果占为己有,也不允许改头换面将别人的变成你的,很可耻!(七下)搞科学研究要安于“清贫”,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前,我们教师的经济状况,大大不及同时代的搞企业的,当公务员的。譬如,我的博士、硕士,即使是近二、三年毕业在设计单位的,年收入是我们的好多倍!当然他们作也忙,老加班开夜车……我们要从科学研究的进程及成果中获得快乐!感到富有!我这里毕业的硕士、博士,成为教授的已二、三十位,提为高工、副教授的已有数十人,还出了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八)搞科学研究,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也要重视工程应用研究。特别结合国家和省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工程问题开展研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既有深厚理论又有成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专家。我1997年能当选院士,于另一审报的著名专家相比,其中有两个优势,一是当时不到60岁,二是搞了多项国内重要实际工程设计,有工程方面的成果。南京电视塔照片北京西站主塔楼预应力钢结构照片(九)立足当前,设想未来!尤其是战略科学家,要高瞻远瞩。我作为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希望各单位、各学术团队的学术带头人,也应努力高瞻远瞩,带领好你们团队里的年轻教师及博士生、硕士生,作出高水平的创新成果。我们在科学研究中不能一味追求速度,但也要“只争朝夕”。科学研究工作中是应该有计划进行的。以上发言,仅供参考。
本文标题:未来科学家和工程专家应具有的素质-吕志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355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