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杭州的文化根源朱lingling1、初识杭州文化•杭州文化璀璨,积淀深厚。从新石器时期后期开始,先后出现过极具特色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发展系列。•杭州文化孕育和荟萃了众多为祖国、为家乡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民族英雄、忠臣义士、贤明州官和能工巧匠,为杭州留下了一篇篇光耀千古的华章,构成了“文化之邦”的形象和品位。西湖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椽,无不带着历史的印记。目前,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25处。•杭州市简称杭,古时杭州曾称“临安”、“钱塘”等。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是浙江省省会,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交通中心之一。杭州秦时设县,是五代时期吴越国西府和南宋行在,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市内有西湖、西溪湿地等众多名胜古迹,也有浙江大学这样的学府。宋以后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是中国东南重要交通枢纽,副省级城市之一,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圈——长三角的副中心城市。2012年杭州经济总量是全国第十。2、走进杭州的文化•一、吃在杭州•二、住在杭州•三、穿在杭州•四、购在杭州•五、游在杭州•六、话在杭州一、吃在杭州•杭州的菜一直以优良的品质在江南等地颇有地位,而且在全国也是赫赫有名的。杭州菜一直以清淡而且十分雅致而出名,杭州菜在制作时都会选用最新鲜的菜,而且制作过程十分精细,并且杭州人十分注意营养,做的菜都是力求营养最大化,而且鲜嫩不油腻。各餐之间都注意调配,水果与蔬菜的搭配恰到好处,健康长寿。不少文人墨客也都写下一段缘佳话来赞誉杭州的小吃。•西湖醋鱼是杭州乃至整个浙江的传统名菜,此菜的鱼选用西湖中的鱼来烹制,别具一般风味,烹制过程也是相当的复杂,不仅有鱼味还有蟹味,很是好吃。•鱼头豆腐也是不可忽视的名菜,关于这道菜还与乾隆有所关联,浓重的历史色彩,再加上着实的美味,让鱼头豆腐名扬全国。•栗子炒子鸡也是别具特色,两者相结合味道实在让人不禁称赞。•西湖莼菜汤、叫化童子鸡都是非常出名的。葱包桧猫耳朵南方迷宗大包定胜糕•“葱包桧儿”和秦桧的关联是这样的:传说岳飞被秦桧害死风波亭后,杭州有人将面粉揉和做成秦桧夫妻模样,再拿刀横向一切,扔入油锅中煎炸,卖时吆喊:“大家来吃油炸桧。”我闭上眼睛,想象着当时杭州百姓争食“葱包桧儿”的情景。老百姓是在吃“葱包桧儿”吗?不!他们是在吃痛恨,吃仇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表达了爱与憎。杭州饮食文化的源头•杭州小吃形成气候得利于改革开放的政策,随着杭州经济的逢勃发展,“吃”文化也迅速在杭城铺开。前几年“吴山路”的小吃一条街,你无论何时进去,总也会是人群熙熙攘攘感觉;近几年“西博会”上“吴山广场”的小吃摊,也成最热闹的场景之一。这些都能说明,“吃”在杭城的“兴盛”。二、穿在杭州•杭州素有“丝绸之府”的美誉,其质地轻软,色彩绮丽,现代已发展到绸、缎、绫、罗、锦、纺、绒、绉、绢等十几类品种。•丝绸的发展和人类发展的历史同龄。杭州人先民早在距今四千七百年的良渚文化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种桑、养蚕等技艺,经过发展,后来成为了宫廷贡品,被叫做“天下之冠”。之后杭州开始向世界各地出口丝绸,汉代的“丝绸之路”开始闻名世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丝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的诗句又道出了当时杭州丝绸的水准之高,旧时清河坊鳞次栉比的绸庄更见证了丝绸经济的繁荣。杭州丝绸研究会成立•【杭州丝绸文化特色街】•杭州丝绸文化特色街已基本建成。新华路丝绸文化特色街和中国丝绸城联为一体,正在努力变为一个集文化、旅游、商贸于一体的景点。这里已成为继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之后的又一条步行街。丝绸特色街也许是杭州雕塑最密集的地方,6组代表从种桑养蚕到丝绸织造、印染工序的铜雕坐落在路边。人行道上的14块篆刻石碑详尽介绍绫、罗、绢、纺、纱、绉、缎、葛、锦等14类中国丝绸品种,石碑中间还镶嵌了丝绸的样品。丝绸城两侧的檐枋上,200多幅由中国美院名家绘制的有关西湖名胜和丝绸织造历史的中国画和诗词书法,组成了一幅巨形的山水长轴,可让更多人了解历史、丝绸与杭州。三、话在杭州•听杭州方言,不经意间就会发现其中很多竟出自于文人骚客的诗句或者某个历史典故。•杭州话里还有一句俚语叫“十五十六”。有人自我感觉良好,说话大言不惭。这时,别人就会斥责说:“你这人,说话(做事)怎么十五十六的?”讥讽中颇有贬意,更有层“你这人怎么拎不清的?”的意思。•“十五十六”一词,语出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小诗《好事近》:“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意思是如今才是阴历十三,月色已经亮如白玉,要是到了十五十六,月色还不知要怎么美呢。四、住在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生活在杭州就是到了人间天堂。杭州气候适宜,典型的江南水乡的气候,被这种生活熏陶下的杭州人,性格温婉,清秀的外表,还有那温柔的“吴侬软语”也是杭州人的特点。杭州物产丰富,青山碧水之间,让杭州成为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地理状况分析•地貌类别多样。杭州市西部、中部和南部属浙西中低山丘陵,东北部属浙北平原。•气候四季分明。杭州市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冬夏季风交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杭州市江、湖众多,较大河流有钱塘江、东苕溪和大运河。这样,地势落差大,水流量大的结果就是水能资源丰富。•充沛的降水也给杭州市提供了一个常年葱郁、四季飘香的优美生态环境。•杭州市的金属矿产有铁、钼、铜等,均属中小型矿床。五、购在杭州•隋代由于沟通南北水路交通的大运河的开凿,杭州作为大运河的终点,商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城市初具规模,始称“杭州”。唐代为重要贸易港口,日本、高丽、大食(阿拉伯)、波斯等地商人来往于此,呈现出“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的繁荣景象。•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北方数以万计的官僚士绅云集江浙,使杭州人口猛增到一百二十余万。手工业者也将各种技艺带到杭州,使杭州丝织、造船、印刷、瓷器和军火工业十分发达,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国际性贸易中心。•南宋以后,杭州商、文化仍然相当发达,并为全国重要的贸易港口。元设杭州路,明为杭州府,清为浙江省治。•由此可以看出,自古以来,杭州便是商业发达的城市,经济繁荣,那么,现在杭州的地价高、富人多的现象也是情有可原的。•除了经济原因,杭州那么多闻名中外的文化手工艺制品以及高质量的物品,使杭州不愧为一个购物天堂。六、游在杭州•杭州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古城和旅游胜地。西湖的名胜古迹有七十余处,历代名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诗画和传说。•西湖白堤和苏堤是为纪念白居易和苏轼两位大诗人在杭州任职时的政绩而命名的。•被称为天下奇观之一的钱塘江潮,唐宋年间本在杭州,以后由于地理变迁,移徙海宁。•杭州的名胜古迹还有:宋故城遗址、灵隐寺、六和塔、保叔塔、岳王庙、岳飞墓、飞来峰及造像、狮峰、烟霞洞、紫云洞、龙井、虎跑、德寿宫、凤凰寺、净慈寺、西泠印社、秋瑾墓、章大炎墓等。•显然,杭州拥有如此多的文化遗迹,开发旅游业必然是十分正确且有价值的。•有着2200年悠久历史的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自古以来就是高频率的旅游趋向城市。•杭州作为以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的旅游城市,在实现旅游活动日常化、亲近化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从杭州市旅游国际化进程来说,杭州旅游业从起步到繁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政府接待型转变为产业经营型的曲折发展过程,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成为赚取外汇的主要产业之一。总结•杭州文化的根源,就是中国文化的根源。其主要文明是来自于很久很久以前本地的良渚文化。•斗转星移,沧桑变化,经过一代又一代杭州人民的辛勤经营,终于有了现在多姿多彩的杭州文化。•文明源头——良渚文化•杭州北郊良渚镇,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它在这里发生,延续了5000多年文脉。•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在1936年被发现,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
本文标题:杭州文化的根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387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