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经典液相色谱法PPT课件..
第三章经典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称~。经典液相色谱:固定相颗粒较大且不均匀常压下输送流动相柱效较低分析周期长现代液相色谱:固定相颗粒小且均匀高压下输送流动相柱效较高分析周期短一、液-固吸附色谱(一)分离原理(二)常用吸附剂(三)吸附剂和流动相的选择(一)分离原理各组分与流动相分子争夺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利用吸附剂表面的活性吸附中心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差异而实现分离(二)常用吸附剂:多孔、微粒状物质1.硅胶2.氧化铝3.聚酰胺1.硅胶(SiO2·H2O)结构:内部——硅氧交联结构→多孔结构表面——有硅醇基→氢键作用→吸附活性中心特性:1)与极性物质或不饱和化合物形成氢键物质极性↑,吸附能力↑→强极性吸附中心,不易洗脱吸附活性次序:活泼型束缚型游离型2)吸水→失活→105~110OC烘干30分钟(可逆失水)→吸附力最大→500OC烘干(不可逆失水)→活性丧失,无吸附力适用:分析酸性或中性物质续前2.氧化铝碱性氧化铝pH9~10适于分析碱性、中性物质中性氧化铝pH>7.5适于分析酸性碱性和中性物质酸性氧化铝pH4~5适于分析酸性、中性物质3.聚酰胺氢键作用氢键能力↑强,组分越后出柱(三)吸附剂和流动相的选择:依据被测组分、吸附剂和流动相的性质1.被测组分性质(极性大小):烃<--------<羧酸,醇2.吸附剂的活性:吸附剂的活性↑大,对被测组分的吸附能力↑强强极性物质——选择弱吸附剂弱极性物质——选择强吸附剂3.流动相的极性:流动相极性↑大,对被测组分的洗脱能力↑大“相似相溶”原则:根据组分性质、吸附剂的活性,选择适当极性的流动相续前4.三者关系图示:组分吸附剂流动相极性活性小极性非(弱)极性活性大非极性或弱极性二、薄层色谱法(一)概述(二)定性参数(三)吸附剂的选择(四)展开剂的选择(五)薄层板的制备(六)定性与定量分析(一)概述1.定义:将固定相均匀涂布在表面光滑的平板上,形成薄层而进行色谱分离和分析的方法2.操作过程:见图示铺板→活化→点样→展开→定位(定性)/洗脱(定量)3.分离机制:吸附(分配,离子交换,空间排阻)4.特点:分析快速、灵敏、显色方便5.应用:药物杂质检查、纯度测定next图示图示L0L1L2(二)定性参数1.比移值Rf在展开剂中出现的几率为单位时间内一个分子’设R在固定相中出现的几率为单位时间内一个分子’设R101010'LLtLtLuuRR)1'(R01LLRf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心的距离原点到组分斑点质量中mSVVKR1'1又110LLLVVKmS定时展开保留比续前讨论Rf与K有关,即与组分性质(溶解度)以及薄层板和展开剂的性质有关色谱条件一定,Rf只与组分性质有关,是薄层色谱基本定性参数,说明组分的色谱保留行为smmmSfVKVVVVKRR11'fRK续前1)K↑大,Rf↓小2)薄层板一定,对于极性组分展开剂极性↑大,Rf↑大(容易洗脱)展开剂极性↓小,Rf↓小(不容易洗脱)3)Rf范围:0Rf1(组分迁移速度和距离小于展开剂迁移速度和距离)Rf=0.2——0.8(常用)0.3——0.5(最佳)续前2.相对比移值Rs讨论•参考物与被测组分在完全相同条件下展开可以消除系统误差,大大提高重现性和可靠性;•参考物可以是后加入纯物质,也可是样品中已知组分•相对比移值Rs与组分、参考物性质及色谱条件有关,范围可以大于或小于121LLRRRffs中心的距离原点到参考物斑点质量心的距离原点到组分斑点质量中(参)(组)(三)吸附剂的选择根据被测物极性和吸附剂的吸附能力被测物极性强——弱极性吸附剂被测物极性弱——强极性吸附剂(四)展开剂的选择(同液固吸附色谱流动相的选择)根据被测组分、吸附剂和展开剂本身的极性(五)薄层板的制备定性分析——窄条定量分析——10×20cm(六)定性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日光,紫外光,显色定量分析——洗脱法,薄层扫描法硅胶G——自含粘和剂硅胶H——不含粘和剂,铺板时另加入CMC硅胶FH254——含荧光剂,254nm紫外光照发绿光硅胶FH365——含荧光剂,365nm紫外光照发光四、纸色谱法将固定相放在纸上,以纸做载体进行点样、展开、定性、和定量的液-液分配色谱法固定相:纸纤维吸附的水流动相: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饱和正丁醇)分离机制:同液-液分配色谱定性参数:mSfVVKR11讨论:Rf与组分性质、流动相及溶解度有关极性组分→易保留,Rf小(流动相极性↑,Rf↑)非极性组分→易流出,Rf大(流动相极性↑,Rf↓)
本文标题:经典液相色谱法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389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