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制造加工工艺 > 2018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化学竞赛(天原杯)预赛试卷与答案
2018年上海市初中生化学竞赛预赛试卷(总分100分时间1小时)相对原子质量:H-1C-12Na-23Al-27Si-28Cl-35.5K-39Ca-40Fe-56Cu-64Zn-65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光导纤维的应用使人们可以坐享“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以下可用来生产光导纤维的是A.硫B.二氧化硅C.铁D.氧化铝2.正常情况下,下列液体PH小于7的是A.人体胃液B.人体血液C.小苏打溶液D.生理盐水3.对物质进行分类,是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途径。下列物质分类方法错误的是①纯碱②生石灰③醋酸④熟石灰⑤酒精⑥铜⑦石墨⑧氧化铁A.有机物:③⑤B.碱:①④C.氧化物:②⑧D.单质:⑥⑦4.一木块漂浮于X中,向X中缓缓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质Y后最终木块上浮,则X与Y可能是(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②④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5.化学实验中有一种加热方法叫“热水浴”(如图)。针对这种加热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序号XY①水食盐②氢氧化钙溶液二氧化碳③稀硫酸镁粉④硫酸铜溶液铁粉A试管内试剂受热温度不超过100℃B试管内试剂受热比较均匀(与酒精灯直接加热相比)C试管底部不能接触到烧杯底部6.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是A.非金属元素B.金属元素C.氧元素D.氢元素7.长期使用的锅炉底部会形成一层锅垢,它是由一种难溶性的盐和一种难溶性的碱组成的,下列可能属于锅垢成分的一组物质是A.Ca(OH)2和MgCO3B.CaSO4和Mg(OH)2C.CaCO3和Mg(OH)2D.CaCl2和MgCO38.分离FeCl3、KCl、BaSO4的混合物,应选用的一组试剂是A、水、AgNO3溶液、稀HNO3B、水、NaOH溶液、稀HClC、水、KOH溶液、稀HClD、水、KOH溶液、稀HNO39.在一定温度下,某无水盐R在水中溶解度为23g/100g水,向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Bg该无水盐,保持温度不变,析出R的结晶水合物Wg,从原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R的质量(g)为A.23(W-B)/123B.23(W-B)/77C.23(W-B)/100D.W-77B/2310.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基准是A.6.02×1023B.1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C.0.012kg的碳D.0.012kg的碳—12所含有的原子数11.如果2g甲烷含有x个甲烷分子,则22g二氧化碳中所含的分子数为A.0.5xB.xC.3xD.4x12.测定铁与氧气反应产物时,测得5.6g铁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得到7.8g固体。不考虑其他误差因素,该固体产物的组成可能是A.Fe3O4和FeB.Fe3O4和FeOC.Fe3O4和Fe2O3D.Fe3O4、FeO和Fe13.某溶液中存在Mg2+、Ag+、Ba2+三种金属离子,现用NaOH、Na2CO3、NaCl溶液使他们分别沉淀并分离出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溶液,滤出一种沉淀,所加溶液顺序正确的是A.Na2CO3NaClNaOHB.NaOHNaClNa2CO3C.NaClNaOHNa2CO3D.NaClNa2CO3NaOH14.将足量CO2通入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D烧杯内的水换成食盐水,试管内试剂受热温度仍然不会高于100℃ABCD15.下列四个图中,白球代表氢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表示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混合的是ABCD下表是某地海水在浓缩过程中析出盐的种类和质量(表中数据为每升海水析出各种盐的克数,单位g/L)海水密度(g.mL−1)CaSO4NaClMgCl2MgSO4NaBr1.130.561.200.911.210.053.260.0040.0081.220.0159.650.010.041.260.012.640.020.020.041.311.400.540.030.0616.为了使晒盐过程中得到的食盐尽量多,且粗盐中除氯化钠外含杂质较少,实际生产中卤水的密度(g/mL)应控制的范围最好是A.1.13~1.21B.1.21~1.22C.1.21~1.26D.1.22~1.3117.海水浓缩过程中,随着水分的蒸发,首先析出的物质是A.NaClB.CaSO4C.MgCl2D.MgSO418.关于该海水浓缩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浓缩前该海水的密度等于1.13g/mLB.密度在1.13~1.20g/mL时,密度增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水分蒸发C.密度在1.22g/mL时,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D.密度在1.21~1.22g/mL时,溴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19.某气体可能含有CO、CO2、NH3、HCl、H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时,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A.COH2OH2B.CONH3H2C.HClCOH2OD.HClCO2H220.将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氧化铁和铜的混合粉末倒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表示为“甲”)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乙和固体丙(已知:Cu+2FeCl3→2FeCl2+CuCl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甲中不含FeCl3②甲中含有FeCl3③若向固体丙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乙中一定含有ZnCl2、FeCl2,可能含有CuCl2④若向固体丙加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滤液乙中可能含有ZnCl2、FeCl2,一定不含有CuCl2.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1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21.实验室保存下列试剂,其中保存方法和理由描述都正确的是()编号试剂保存方法理由A固体氢氧化钠带橡皮塞的广口瓶中防止空气接触被氧化B碳酸钠晶体干燥密封的广口瓶中防止风化成粉末而变质C金属钠盛有乙醇的广口瓶中防止和氧气、水反应D硝酸银溶液无色玻璃塞的细扣瓶中防止见光分解22.如果一个碳-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下列不会改变的是A.氧原子的相对质量B.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C.硫酸的式量D.1g二氧化碳所含的分子个数23.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10mL量筒取8.0mL的稀硫酸B.烧瓶、锥形瓶、烧杯加热时都应垫上石棉网C.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稀硫酸沾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溶液的pHD.在250mL烧杯中,加入216mL水和24g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氢氧化钠溶液24.根据图示信息和已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B.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C.当X=8时,该微粒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镁离子与氯离子的电子层数相等25.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a是打开止水夹的时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开始时压强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B.a点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C.a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D.a点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集气瓶26.取20克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加热至恒重,在一定温度下,将残留的固体加入10克水中,有7.9克未溶解,再加入5克水,仍有5.3克固体未溶解,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可能为A.14.7克B.6.9克C.12.1克D.17.6克27、下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钛酸亚铁中钛元素为+3价B、①反应为:2FeTiO3+6C+7Cl2___一定条件____2X+2TiCl4+6CO,则X为FeCl3C、③中氩气作保护气,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D、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质量比为1:228、X、Y、Z、W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产物已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y、z中至少有一种相同的元素,该元素可以是金属元素也可以是非金属元素B、w物质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C、上述转化关系中不可能出现置换反应D、若x,y,z中均含有一种常见金属元素,则w可能是强酸也可能是强碱29、一定条件下,溶液中反应物的质量分数越大,化学反应速率就越快,现用50克的硫酸溶液与过量的镁粉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的总质量,可向硫酸中加入适量的()A.氢氧化钾溶液B.水C.碳酸钾溶液D.氯化钾溶液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B、生成物只有一种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C、盐与盐之间产生两种新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D、有单质参加或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31、黄铜渣中约含Zn7%、ZnO、Cu、CuO5%,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Ⅰ、Ⅱ中的操作均包含过滤B.Ⅰ、Ⅱ中的现象均包含有无色气泡生成C.Ⅰ中发生2个化学反应D.溶液B中只含硫酸锌和水32、已知升温、提高浓度、加大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潘瑞同学发现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外壁用手一摸感到发烫,而且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和反应进行的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B.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量较多C.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D.时恰好完全反应33、现有两种金属单质组成的混合物。向100g稀盐酸中加入该混合物,加入混合物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混合物为Zn和Cu,则m大于0.2gB.若混合物为Zn和Fe,则m可能是0.2gC.若混合物为Fe和Cu,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7.3%D.若混合物为Fe和Cu,m为0.1g,则混合物中Fe和Cu的质量比为1:134、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分别相等,它们不可能是()。A: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分子C: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D: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35、某混合物X由、、Cu、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校课外兴趣小组以两条途径分别对X进行如下实验探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Ⅰ可知X中一定存在、CuB.由Ⅱ和Ⅲ可得出结论,混合物中无C.固体为和Cu的混合物D.原混合物中的比值为36有关实验及结论正确的是()A、将溶液加热,通过检验是否有氨气产生判断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B、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C、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D、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37、某同学利用一黑色粉末(含氧化铜、碳粉、铁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做如下探究:ag黑色粉末加入到盛有50g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质量为(49.8+a)g.他对实验的推理正确的是()A.反应后不可能得到红色固体B.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加入黑色粉末质量一定为C.若反应后黑色粉末无剩余,则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碳粉D.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低于19.6%38、如图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气体.该装置可用于()A.锌和盐酸发生氢气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生成氯气C.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D.氯化钠和浓硫酸生成氯化氢39、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共有将m1g,在300℃条件下充分加热,排出分解产生的气体,得到固体的质量为m2g,设M2/m1=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的取值范围是53/84a53/62B.a=53/65时,固体成分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C.a=53/75时,固体成分为碳酸钠D.排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总是小于水的物质的量40、将草酸亚铁放在一个可称量的敞口容器中加热灼烧,固体质量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数据如下(下表中
本文标题:2018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化学竞赛(天原杯)预赛试卷与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77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