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5传播学试卷01答案一、填空题(15分,每题1分)1.拉斯韦尔和贝雷尔森提出的内容分析法,成为传播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2.勒温曾设计了关于群体传播的经典实验,并提出了著名的“把关人”概念。3.在信息论中,香农提出了“熵”的概念以解决信息的量度问题,为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4.群体感染是指某种观点、情绪或行为在群体暗示机制的作用下在群体中迅速蔓延开来的过程。5.“大众传播”概念首次出现于1945年11月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6.香农—韦弗数学模式虽然为传播学研究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但并不完全适用于人类社会的传播过程。它将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固定化,忽视了人类社会传播过程中二者之间的转化,未能注意到反馈这一人类传播活动中极为常见的因素。7.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的基本观点是,大众传播是构成社会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该模式最为明显的优点是突出了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8.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也称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产生于17、18世纪,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同极权主义制度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9.民主参与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这一理论出现的背景是,社会的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普通民众利用媒介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同时媒介的垄断程度也更加严重,这就形成了民众与媒体之间的矛盾。10.商业性的媒介更多地受制于经营目标,其主要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11.“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受众的需求是促使其接触媒介的动因之一。12.1999年,麦库姆斯和肖对“议程设置”假说重新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一个源于而又高于该理论的新假设——“议题融合论”。13.马克卢普于1962年提出的“知识生产社会”理论,德鲁克于1968年提出的“知识社会论”,波拉特于1977年提出的“信息经济”学说等,他们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信息产业、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14.20世纪90年代有三种世界性话语相继填补了冷战后一度空虚的意识形态空间,即“历史的终结”、“文明的冲突”和“全球化”。15.波拉特把信息经济划分为两大信息部门,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前者指的是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部门,后者指的是向组织机构内部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部门。二、单向选择题(25分,每题1分)16.帕克是最先将A当成社会与文化机构来研究的。在著名的芝加哥学派中,他被认为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最具影响力的美国社会学家。A.报业B.广播C.电视D.互联网17.布鲁默是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提出了“B”理论。对我们理解社会传播与个人自我的关系有一定的帮助。A.沉默的螺旋B.自我互动C.主我D.客我18.集合行为中主要的信息形式是C,它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确认的消息或言论。A.传闻B.谣言C.流言D.新闻19.关于大众传播的功能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是指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D。A.传递信息B.引导舆论C.广告宣传D.社会遗产传承功能20.埃弗雷特·罗杰斯的创新理论主要是研究新技术在社会系统中传播扩散的过程,从研究2/5A、农业推广和新药传播等三个不同的途径发展而来的。A.传播媒介B.新闻C.言论D.广告21.与“知识沟”理论持相反意见的是B等人提出的“上限效果”理论。A.马尔库塞B.艾蒂玛C.阿多诺D.霍克海姆22.20世纪90年代后,以“D”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步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更多欠发达的国家也迈开信息化的步伐。A.知识经济B.信息经济C.产业经济D.信息高速公路23.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有A、马尔库塞以及阿多诺等。A.霍克海姆B.霍夫兰C.德弗勒D.哈贝马斯24.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文化最重要的代表及塑造者,葛伯纳于是选择了传媒作为他的研究重心,他的文化指针研究共分为三个部份:传媒体系B分析、传媒讯息系统分析及涵化分析。A.传播过程B.制作过程C.效果产生D.受众心理25.1975年,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把受众理论分为四种类型,即受众的个人差异论、受众的C、受众的社会关系论、受众的文化规范论。A.媒介论B.效果论C.社会分类论D.反馈26.哈贝马斯是是法兰克福学派新涌现出来的代表人物,他提出要改善“D”以实现社会的变革,建立起在“理性合意”基础上的新型的社会关系。A.反馈的合理性B.模式的合理性C.效果的合理性D.传播的合理性27.人际传播对A过程与效果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有“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理论、“创新—普及”理论等等。A.大众传播B.群体传播C.组织传播D.个体传播28.B—麦克莱恩模式的目的是想以保有以前那些简单模式特点,即传播双方与外界事物有着密切联系的方式,来达到反映大众传播的复杂情况的效果。A.施拉姆B.韦斯特利C.拉扎斯菲尔德D.格伯纳29.“把关人”又称为“守门人”,是由库尔特·卢因在C一文中提出的。A.《舆论学》B.《报刊的四种理论》C.《群体生活的渠道》D.《芝麻街》30.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D研究所。A.新闻B.信息C.情报D.传播31.信息的内容大体有:新闻信息、教育信息、A、商业信息和娱乐信息。A.说服性信息B.政治信息C.外交信息D.竞选信息32.传播流是指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代表成果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卡兹等人的B,罗杰斯《创新及普及》等。A.《芝麻街》B.《人际影响》C.《英伦之战》D.《我们为谁而战》33.格伯纳等人认为传播媒介的“培养效果”主要表现是,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而C在“主流形成”过程中尤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它可以超载不同的社会属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培养”人们关于社会的共同印象。A.报纸媒介B.广播媒介C.电视媒介D.互联网媒介34.葛兰西提出的D,是指统治者除依赖暴力来维护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之外,还必须具有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由此导致被统治者在心理观念上的顺从和满足于现状。A.政治霸权B.经济霸权C.世界霸权D.文化霸权35.传统学派把消费者主权奉为王牌,批判学派认为对传播内容起决定作用的是广告主的意志,而所谓A乃形同虚设。3/5A.受众主权B.传者主权C.电视主权D.广播主权36.一般来说,国有或公营媒介以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其活动更多地是受到宣传目标和B、公益性的制约。A.自由性B.公共性C.自主性D.负责任性37.李普曼、拉斯韦尔、勒温、拉扎斯菲尔德以及C的研究工作为传播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可以被称为奠基者。A.赖利B.赫卓格C.霍夫兰D.葛兰西38.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D。A.纪律B.规章C.制度D.群体规范39.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开始着眼于传播过程的A,并更多地对社会系统的整体环境加以研究,将传播过程放到整个社会系统运行的大框架中去把握。因此,这一模式开启了大众传播研究的新面貌。A.宏观环境B.微观环境C.中观环境D.社会环境40.最早对广播节目的使用形态进行考察的是哥伦比亚大学广播研究室的B,他发现人们怀着多种多样动机收听肥皂剧。A.李普曼B.赫卓格C.赖利夫妇D.拉扎斯菲尔德三、多选题(10分,每题2分,多选或少选不得分)41.大众传播的功能有:ABCD、经济发展功能。A、环境监视功能B、社会协调功能C、文化传递功能D、娱乐功能42.从受传者接受信息的动机进行分析,其动机有:AB、社交、心理需要、A、获取有关社会公众事务的信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信息需要B、娱乐C、体育D、竞选43.影响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有:传播效果的发生受到传播主体的制约、传播效果的发生受到受众心理生理因素制约、传播效果的发生受到媒介自身条件制约、CD。A、传播效果的发生受到领导的影响。B、传播效果的发生受到同事的影响。C、传播效果的发生受到意见领袖的影响。D、传播效果的发生受到媒介环境的制约。44.大众传播者或大众传媒的主要特点:ABC。A、稳固的地位。B、具有自身独特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C、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稀缺资源的直接使用者和控制者。D、不稳固的地位。45.数字媒介对现代社会政治的影响表现在以几个方面:ABCA、数字媒介促进着民主化和多元化B、数字媒介改变着政府的职能C、数字媒介与政治改革D、数字媒介与经济改革四、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46.魔弹论又称皮下注射论,或称机械的刺激—反应理论,这是西方最早产生的一种传播效果模式,一种典型的媒介传播强效果论(1分)。认为讯息被作是子弹,如果瞄准和开火使用得当,将会击中目标实现其目的(1分)。该理论片面夸大媒介的作用而忽视受众的主动性(1分)。47.控制实验法控制实验法是传播学研究中一种最古老的方法。为了显示传播间的直接的因果关系,利用实验室的控制试验往往是行之有效的方法(1分)。主要特点在于,对研究中的自变量可4/5以进行人为的控制。至于其他可能会影响应变量的潜在的外部因素,则可以通过随机测试对象的方法加以控制(1分)。实验的控制主要包括环境的控制、刺激变量的控制、试验的比较等三个方面(1分)。48.符号意义的象征性理论流派该理论认为,符号意义就是阐述人如何用符号来描述事物(1分)。里查兹和奥格登认为与意义有关的三个要素是:符号、指示物和人的思维或参照(1分)。这个语义模式强调了“意义”的三个层面含义:符号的意义(字词本身的意义)、指示物的意义(事物本来所具有的意义)、个人心中的理解意义(个人所具有对事物的印象)(1分)。49.“媒介情境论”1985年,梅罗维茨的出版了《空间感的消失》一书,提出了“媒介情境论”(1分)。指出媒介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社会环境又决定了人们的行为(1分)。他认为电子传播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很大,它削弱了自然场所与社会“场所”之间素来紧密的联系,重新组织了社会环境(1分)。50.单面人:马尔库塞在《单面人》中指出(1分),发达工业社会已蜕变成一种“单面的社会”,活动在其中的只是具有“单面思维”的“单面人”。单面人只知道物质享受而丧失精神追求,只有物欲而没有灵魂,只有屈从现实而不能批判现实(1分)。即纯然地接受现实,盲目地肯定现实,将自身完全融入现实中(1分)。五、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51.“沉默的螺旋”是什么?内尔---纽曼利用民意测验资料和借助大众媒介的内容分析,对“沉默的螺旋”这一假定作了深入的研究(2分)。她通过长期研究得出大众传播具有一致性、累积性和普遍性三个特性,三者相互作用产生对舆论的强有力的影响(2分)。不赞同大多数意见的受众,常常对有关论题保持沉默,这一现象往往会使主导性意见增强(2分)。纽曼认为“沉默的人”生活在现代社会里免不了孤独,要消除孤独感就必然地接近主导观点。而大众传播在这一方面将发挥很大的作用,在大众传播的巨大压力下,保持沉默的人久而久之会越来越少,其变化过程如同一个上大下小的螺旋(2分),这就是著名的“沉默的螺旋”说。即在大众媒介的宣传之下,并以社会其他的强制性手段作为威慑力,迫使受众随大流,认同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和态度(2分)。52.简述传播学批判学派研究的基本特征。(1)他们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持批判态度(2分),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促销文化”已经极为常见,甚至成为了一种倾向(2分),大众传媒是如何表现和强化“促销文化”的成为重要的课题(2分);(2)传媒以何种方式和手段剥夺了人们的权利和自由,应当成为研究的焦点(2分);(3)用何种方法和途径来使人们被剥夺的基本价值得以恢复,乃是研究的目的(2分)。六、论述题(15分)53.论述“知沟”理论对于西部大开发中知识沟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联系西部打开发的语言有所表述即可)1974年,N·卡茨曼从新传播技术发展的角度着眼,提出了信息沟理论(1分),其主要观点包括:(1)新传播技术的应用必然会使整个社会的信息流量和信息接触量都有所增大,这一点对于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是一样。(3分)(2)并不是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均等地获得新技术应
本文标题:传播学试卷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79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