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社会调查报告 费孝通先生
中国农村发展文法与经济学院行政管理1101班小组成员:刘龙生黄欢赵远凤姚鑫徐广州刘梦男借阅书籍:《江村经济》《乡土中国》L/O/G/O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费孝通著费孝通(1910-2005),字彝江。祖籍江苏吴江。1936年赴英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副教务长。1949年历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等职。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民族与社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等。•曾获美国马林诺夫斯基纪念奖、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的赫胥黎奖章、美国大英百科全书奖、日本福冈市亚洲文化大奖、菲律宾“麦格赛”社会领袖奖等奖项。书籍简介贯穿此书的两条主线是“农村土地的利用”和“农户家庭中再生产的过程”。旨在说明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江村经济》一书以叙事和描述为主。但作者运用了创新的、综合的功能主义分析方法,书中也蕴涵了费老此后提出的很多理论的雏形。其中蚕丝业这章最为出彩。《江村经济》这本书是费孝通在英国留学时的博士论文,同时也是费老的第一本书和成名之作,论文的指导老师是著名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后者将此书誉为人类学发展史上“里程碑”。该书以作者1936年在中国江苏省开弦弓村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考察为基础,描述了开弦弓村的社会文化、家庭制度以及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2134内容结构第十六章中国的土地问题第一章前言第二章调查区域第三——七章生活方面第八——十五章生产方面江村的家庭制度子女在家庭中的功能挑选儿媳的标准: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维系家庭制度所产生的问题家庭财产与继承维系家庭制度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出于对贫穷的恐惧和人口控制的考虑,当地溺婴很多,因为如果兄弟过多,土地过少,兄弟分家后都会贫困。又从婚姻制度中可看出,女方嫁出女儿不仅失去一个劳动力,抚养的费用也得不到补偿,还要附上一笔不菲的嫁妆并承担母系亲属的相应义务,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因此杀害女婴更常见,进而导致本地男女比例失调。改革•20世纪初期,由于技术的落后和国际市场价格的下跌,中国手工蚕丝业一直处于衰落之中,单靠农业的收入农民不足以维持正常生活。•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最紧迫而必须的第一步是实行土地改革,减收地租,平均地权,但最终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根本措施乃在恢复发展乡土工业,使之能从传统落后的乡村手工业转化为乡土性的现代工业。•但这一乡村工业的转化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技术改造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重组”的过程,这一过程应建立在农民们“合作”的原则和基础上,以使经济发展惠及最普遍的广大农民,而非集中在少数资产者手中。《江村经济》方法论上的学术价值《江村经济》是功能主义理论与“微型社会学”理论在中国研究传统文化和社会问题的首次运用,为费孝通先生以后提出的“类型比较方法论”、“层次递进方法论”、“发展模式”、“区域经济”等重要概念提供了理论前提。《江村经济》把人类学的田野工作融入社会学调查,在中国实践了把社会学和人类学合家的主张《江村经济》扩大了社会人类学研究的对象和领域,开创了人类学研究农村文明社区的先河,开辟了民族研究自己民族的新方向。《江村经济》确立了科学为人类服务的价值观,抛弃一切学院式的装腔作势,改变了过去人类学那种好古、猎奇和不切实际的为学术而学术的价值取向,也为费孝通先生一生“志在富民”的崇高追求奠定了思想基础。《乡土中国》费孝通著这本书是费孝通先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根据他所讲授的“乡村社会学”的课程内容所写成的。是他在大量的社会调查与思考的基础上写成的。它以其对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的经典概括和描述而闻名于世。书中试图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重大问题。在论述这个问题时还参照了一个“他者”,即西方社会。这本书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概述乡土中国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目录乡土中国本书共包括十四篇,从各个角度论述了乡土中国的形成、特征与本质。首篇《乡土本色》次篇《文字下乡》第三篇《再论文字下乡》开宗明义,点明中国社会的乡土性。从时间格局中说明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进一步为被指作“愚”的乡下人作辩护。从文字的产生与功用的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文字是多余的。17•中国差序格局下,缺乏团体道德,难以找到一个笼统的道德观念,道德依附于差序的人伦存在。•区别了“家”与“家族”,并具体论述了它们的性质特点。中国的家族主轴是纵的,而夫妻成了配轴。第七篇《男女有别》第五篇《维系私人的道德》第六篇《家族》探讨了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基本问题,用两种文化模式的对比分析了乡土社会男女隔阂的原因。第十二篇《血缘与地缘》说明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契约是很难生存的。第十三篇《名实的分离》论述了在长老统治下,注释的变动方式可以引起名实之间的极大分离,虚伪在这种情景下是必须的。第十四篇《从欲望到需要》详细区分了欲望和需要,在乡土社会中自然已经做好选择,人们只需靠经验按欲望去行事,而城市却不然。关键词一:乡土《乡土中国》所谓的“乡土”是指进行小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村,那里居住的是中国绝大多数的居民,他们依附土地,自耕自食,自织自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跟随太阳的出没,地球的自转,自然安排生产劳动。晴天多出工,雨天就可以少出工或不出工,只要不违农时,按季节春耕秋收,逢上风调雨顺就有好收成。年复一年的就地生产,就地消费,缓慢的生产节奏,养成松懈而稳定的生活方式。农民在这里按照自发形成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不离乡土,安身立命,人与人之间,非亲即故,彼此都是熟悉的乡亲,费孝通称此为“熟人社会”。“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进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推己及人”“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情复杂,世态炎凉!!Year关键词二:差序格局两种社会格局之比较差序格局团体格局一些概念的比较民治VS治民社会基础、社会结构VS社会秩序差序格局VS团体格局大传统VS小传统乡村VS都市移植西方VS本土特色礼治VS法治浅谈中国农村发展现状根据相关书籍和资料,以及小组的讨论,我们认识到中国农业的发展决定着中国农村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经济日益增长的今天,农村的经济发展依然很落后,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水平低下。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如何才能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随着经济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不在适应,仅有土地和劳力要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资金,科学技术,人才,经济制度,政府支持等。中国是个农业大国,2007年统计结果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率为56%,人口压力将继续加大中国农村可利用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矛盾。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农产品价格、质量的竞争必定更加激烈,而目前的中国农村经济生产投入大、产出小,科技含量低,资源利用率和转化率不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徘徊不前,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农民增收困难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等诸多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中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前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中国农村土地问题。土地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资源与资产双重特性,又具有保值和增值等多种功能。同时土地又是农民谋生致富不可缺少的最有价值的资本,土地对农民来说是一种社会保障。2000年以来。全国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4.69万件,涉及耕地面积15318平方千米。许多地方政府采取各种政策加快城乡统筹进程,农村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如果真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律程序发展城乡统筹,将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乡镇、村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为幌子,打着“要想富,先通路”的口号,不经过法定程序乱毁、乱占农田(其中有许多是属于基本保护农田)。而且私自做主将农民的土地强制卖了用来建房,给农民的津贴少而甚少,自己却中饱私囊。由于农民自己投资不起农业生产,卖不出去农民靠天吃饭无保障,再加上子女上学花费大,看不起病等压力,只能让土地荒芜,外出打工赚钱,这同时也是对土地的一种浪费。如果这些乱占耕地、贪污腐败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土地资源将会急剧萎缩,将严重影响到农业的良性发展,可能制约整个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土地的分散化和细碎化经营,土地的灌溉效率、施肥效率、收割效率等和日常管理的效率相对低下,进一步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时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升高,降低农业的产出水平。因此,农村经济发展的牵引力不足又进一步减缓了其机体的自我修复速度,也进一步减弱了农村经济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三、我国农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住房、医疗和子女上学恩格尔系数是统计学术语,即居民用于食品支出的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一个社会或国家越贫穷,其恩格尔系数其恩格尔系数越高,反之,这个社会或国家越富裕,其恩格尔系数必然越低。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5]为45.5%,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定的标准,我国城镇居民生活已经达到富裕程度,农村居民生活也已达到小康水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恩格尔系数的划分远远不能适应中国的国情,甚至当前中国还存在跟该理论相反的情况。住房问题是一个大的经济负担,另外,一个承担着教育和医疗重担的家庭,节省吃的开销根本不能算作富裕。根据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的数据,在杂项商品与服务所占消费的比重中,中国大大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美国人收入的1/5用于娱乐休闲,而中国城镇人口平均仅有3.5%的收入用于服务娱乐等杂项上,农村人口用2.13%。1、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加强对治山、改水、完善灌排系统等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资金投入,以及对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和各项农业补贴,农林、水利、气象部门的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等方面的资金投入。采取各种财政措施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财政应发挥“稳定器”的功能,尽量减轻农户和公司因市场波动造成的损失。引导农民科学发展经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也应有所保障,从集中的财力中拿出部分作为保障基金,帮助劳动力的转移和创办农村第三产业。2、发展教育事业。财政应建立以基础教育为基础、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成人文化科技教育为辅助的财政投入结构体系。此外,财政还应通过各种手段引导社会力量办学。同时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民切实需要,以服务农业和农民为宗旨,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引导农民及时的掌握国家政策,应用科学
本文标题:社会调查报告 费孝通先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81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