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第十一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康姮第十一章知识目标1.掌握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2.熟悉慢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了解慢病的流行状况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1.能进行基本的科普宣教和拟定预防措施1.培养学生预防为主的思维。第一节慢性病流行概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简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病因尚未完全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结。常见病、多发病潜伏期长多因素致病非传染性2000年全球各地区疾病负担(DALY)传染性疾病,妇女及围产期死亡,营养不良DALY=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755025非传染性疾病伤害非洲东地中海欧洲美洲东南亚西太一、慢性病流行状况1.全球慢病的状况Group141.9%Group247.4%Group310.7%Group1Group2Group3Group37.6%Group286.3%Group16.1%Group1Group2Group3主要死因构成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Group1:CommunicableGroup2:NCDGroup3:Injuries•2000年:死因构成60%NCD疾病负担43%NCD•2020年:死因构成73%NCD疾病负担60%NCD流行病学研究显示,NCD在双重疾病负担中已超过传染病,在发展中国家同样如此NCD死亡79%在发展中国家2012年WHO报告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95419571963197519801985199019951998死亡率(1/10万)2.中国慢病现患情况高血压患者2002年1.6亿,目前约2亿;估计糖尿病患者4000多万;心梗患者200万,年新发50万;脑卒中患者700万,年新发200万;我国每年癌症发病200万,死亡150万。7其他资料来源:全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传染、妇幼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1954-1998年中国城市各类死亡及构成变化趋势2011年我国死因顺位损伤和中毒损伤和中毒5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病4肿瘤心脏病3脑血管病脑血管病2呼吸系病肿瘤1农村城市顺位资料来源:全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NCD是我国死因构成的首位个人家庭社会1中风艾滋病艾滋病2肿瘤精神病肝炎3伤害伤害精神病4结核肿瘤结核5精神病中风肿瘤6糖尿病结核中风7肝炎肝炎伤害8艾滋病糖尿病糖尿病疾病负担排序NCD是今后我国居民的主要疾病负担NCD是今后我国居民的主要疾病负担城市农村总计费用(亿元)构成(%)费用(亿元)构成(%)费用(亿元)构成(%)恶性肿瘤95.57.372.98.8168.457.9呼吸系统530.540.7495.259.91025.6648.2循环系统676.251.9258.731.3934.8943.9合计1302.1100.0826.9100.02129.00100.0几种慢性病的经济负担资料来源:1998年第二次全国卫生服务分析报告1990年与2020年疾病负担顺位顺位1990年顺位2020年疾病或伤害疾病或伤害1下呼吸道感染1缺血性心脏病2腹泻2抑郁症3孕产期疾病3交通事故4抑郁症4脑血管疾病5缺血性心脏病5COPD疾病负担不堪重负经济负担生活质量恶化疾病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包括因病损失的工作时间、因病而降低工作能力引起的经济损失,因病而引起的过早死亡损失的工作时间;陪护人员、亲友损失的工作时间。直接经济负担包括提供服务的费用(医药费、住院费和预防经费)和接受服务的费用(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差旅费、伙食费、营养食品费等生命年的损失经济负担慢性病多为终身性疾病,预后差,并常伴有严重并发症及残疾,使存活者的生命质量大大降低。慢性病给居民家庭和个人,尤其是给农村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慢性病与贫困的恶性循环,将使人们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排序美国中国1伤害伤害2肿瘤肿瘤3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YPLL排序NCD是威胁劳动力人口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造成“早卒”占全国YPLL的63%潜在寿命损失年(yearsofpotentiallifelost,YPLL)是指人们由于伤害未能活到该国平均期望寿命而过早死亡,失去为社会服务和生活的时间,用死亡时实际年龄与期望寿命之差,即某原因致使未到预期寿命而死亡所损失的寿命年数来表示。2%7%23%68%0-1415-4445-6465+COPD患病年龄构成2%46%40%12%0-1415-4445-6465+慢性病死亡年龄构成慢性病患病年龄构成资料来源:1998年全国疾病监测哨点资料0%12%86%2%0-1415-4445-6465+COPD死亡年龄构成5%38%40%17%0-1415-4445-6465+NCD威胁劳动力人口健康NCD威胁劳动力人口健康资料来源:1998年全国疾病监测哨点资料1%11%36%52%0-1415-4445-6465+恶性肿瘤死亡年龄构成1%32%47%20%0-1415-4445-6465+恶性肿瘤患病年龄构成0%21%75%4%0-1415-4445-6465+1%23%55%21%0-1415-4445-6465+心血管疾病死亡年龄构成心血管疾病患病年龄构成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于第53届世界卫生大会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糖尿病最突出四种非传染性疾病共同危险因素综合方式预防家庭和社区层次可预防二、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1.行为生活方式;2.环境因素;3.生物遗传使用烟草不健康饮食体力活动不足有害使用酒精第二节肥胖的预防与控制Iamnotfreeanymore!!AmIlovely?偶像的改变一、什么是肥胖?入口出口入口出口身体内脂肪过度蓄积以致威胁健康,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控制才能达到减重并维持;西方国家肥胖的发病率欧洲*美国**澳大利亚*肥胖(%)50403020100女性男性*BMI30kg/m2;**BMI27.3kg/m2(女性),27.8kg/m2(男性)中国城乡青壮年肥胖率发展趋势10%12%15%?0%5%10%15%20%25%1982198919922002BMI251992年中国营养调查中国部分省市肥胖率051015202530354045BMI25BJHBNMTJHLJXJSHHNSDJSZJ%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中国学生肥胖率发展趋势3.387.182.758.650123456789女生男生19851995%1985和1995全国30万在校学生调查体重(kg)体重指数=身高(m2)分类体重指数(kg/m2)相关疾病危险度正常范围18.5-23.9平均水平超重24-27.9轻度增高肥胖28中度增高中国肥胖防治指南诊断建议二、肥胖症的诊断诊断女性2尺4寸(80cm)=危险度增加1男性2尺7寸(90cm)=危险度增加1cm亚太地区肥胖防治指南,2000诊断-腰围:腹腔内脂肪量的代表性指标肥胖症的诊断诊断标准—欧洲分类BMI(体重/身高2)相关疾病的危险性体重过低<18.5低(但其他疾病危险性增加)正常范围18.5–24.9平均水平超重≥25肥胖前期25–29.9增加I度肥胖30–34.9中度增加II度肥胖35–39.9严重增加III度肥胖≥40极为严重增加肥胖症的诊断胖得满不在乎心血管危险因素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胆石症激素分泌异常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糖尿病中风骨关节炎癌肿三、肥胖的危害肥胖的主要并发症内科外科及妇产科肿瘤2型糖尿病变形性关节炎结肠癌(男)脂代谢紊乱腰椎间盘脱出直肠癌(男)高尿酸血症疝、静脉瘤前列腺癌(男)高血压麻醉、手术并发症子宫内膜癌(女)冠心病胰腺炎宫颈癌(女)脑血管意外不孕症卵巢癌(女)胆石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乳腺癌(女)脂肪肝分娩及产褥期异常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意外死亡生殖激素的异常四、肥胖的危险因素不健康的食品啤酒肚压力之下典型生活方式肥胖的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心理学因素医学因素遗传肥胖人群:10~19岁的青少年父母均瘦或正常:肥胖发生率10%父母一方肥胖:肥胖发生率35%~45%父母双方肥胖:肥胖发生率70%~80%吸烟: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或戒烟者的BMI低饮酒运动不足饮食因素:高热、高脂、减少食用蔬菜不规律作息五、肥胖的预防针对人口总体的措施,应以稳定肥胖水平并最终减少肥胖发生率为目标。通过改善膳食结构和提倡体力活动以及减少吸烟和饮酒等来改变生活方式,最终减少肥胖及相关疾病,达到普遍性预防的目的普遍性预防目的在于对肥胖高危人群进行教育,以便使他们能和危险因素作有力的斗争可以在学校、校区中心以及一级预防场所等易于接触高危人群的地方进行选择性预防主要是在已经超重或者具有肥胖生物学指标但仍不属于肥胖的个体中进行,目的在于预防体重的增加以及降低体重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已经存在相关疾病或有心血管疾病以及2型糖尿病等肥胖相关疾病高危因素的个体,应当成为针对行预防的主要对象针对性预防第三节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也应诊为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类型≥140mmHg≥90mmHg收缩压和舒张压(双期)高血压≥140mmHg90mmHg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140mmHg≥90mmHg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一、高血压的定义5.117.7313.5817.65051015201959197919912002患病率四次全国调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二、高血压的流行状况患病率%时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每年新增加高血压病患者1000万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压患者我国患病人数多,目前我国高血压人数约为2亿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二、高血压的流行状况SaileshMohan,NormR.C.Campbell.Hypertension2009;53;450-451.血压控制率(%)3566408672411020406080100我国高血压控制率落后于发达国家二、高血压的流行状况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通常: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高纬度寒冷地区患病率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和患病率也越高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1、从南方到北方,患病率呈递增趋势;2、不同民族之间患病率有差异,如藏族、蒙古族和朝鲜族等较高,而壮族、苗族和彝族等较低。二、高血压的流行状况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膳食高盐、低钾性别超重、肥胖遗传因素长期超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缺乏体力活动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12.410.9602468101214农村城市推荐*g/d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盐摄入量比较高,每日每人盐摄入量平均达到12克水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推荐高钠低钾膳食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1.高钠低钾膳食每日平均钠和钾摄入量中国与日本或美国中年男性比较钠摄入量钾摄入量中国中国日本日本美国美国245mmoL211mmoL163mmoL38mmoL49mmoL74mmoL中国K/Na=0.15日本K/Na=0.23美国K/Na=0.452.超重和肥胖血压与平均体重指数(BMI)呈显著的正相关;我国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全国有超重人数2.0亿,肥胖人数6000多万;BMI≥24kg/m2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是正常者3~4倍;基线BMI每增加3kg/m2,其4年内发生高血压危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体重指数n高血压发生率(%)OR(95%CI)正常740524.91.0超重388443.72.00(1.80-2.23)肥胖69270.68.28(6.70-10.15)我国东北地区33个社区的25196例成人的横
本文标题:第十一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148284 .html